6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2019-01-04王德全
王德全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重庆 401420)
急性扁桃体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主要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厌氧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但是,抗菌药物在临床中被大量使用,甚至达到了滥用的情况,从而导致细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质疑增强,新型抗菌药物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的增长速度,所以,而临床中对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治疗,一般会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想要提高治疗效果,就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的耐药性[1],本次研究,笔者从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扁桃体炎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患者,根据患者自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期为临床中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从我院收治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其中最小年龄的患者为18岁,最大年龄的患者为46岁,平均年龄为(31.65±4.51)岁,所有患者均得到笔者的通知,并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保证书上签署姓名,在进行实验之前,笔者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得到批准,然后开始展开治疗。
1.2 方法
对于没有青霉素过敏史、没有出现发热的患者来说,将0.5g头孢替安与150ml NaCl溶液相混合,每天通过静脉滴注1次,持续治疗一周。对于存在青霉素过敏史,不发热的患者来说,每天静脉滴注一次10mg/kg的阿奇霉素注射液,连续治疗一周,对于发热,扁桃体化脓,没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来说,将0.5g的五水头孢唑林与250ml 0.5%的葡萄糖进行混合,每天静脉滴注2次,持续治疗一周,对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少的患者来说,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每次口服两支,每天口服三次,持续治疗两周[2]。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2.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一周之后,其体温均保持在正常水平,其中有55例患者,持续治疗半个月后,血常规均保持在正常水平,有3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少,在持续治疗20天后,其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恢复正常,还有2例患者表现为扁桃体角化症,经过持续十天的治疗,患者的疼痛感大大降低,扁桃体上存在点状物,颜色为白色,治疗十天,没有显著变化,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然后停止治疗,使用淡盐水来漱口,每七天来我院复诊一次,半年之后,点状物完全消失。
3.讨论
扁桃体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最常发作的季节为春季和秋季,最常发作的人群年龄段在10岁~30岁之间,扁桃体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产生的,最主要的致病菌有以下几种: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厌氧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通过细菌感染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会升高,但是通过病毒感染之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技术会降低,临床中对于患者的感染途径的检查不严谨,均会默认为细菌感染,临床中就会发生抗菌药物滥用情况,提高了细菌的耐药性,从而使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所以,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极为重要的[3],本次研究,笔者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最后,患者一周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
综上所述,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所以,临床中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血常规、有无过敏史,来合理选择药物,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