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教授中医药论治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经验
2019-01-04潘瑞东梁超通讯作者
潘瑞东 梁超(通讯作者)
(1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2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梁超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药诊治脾胃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诊治,其理源于经典,融汇中西,其法本于脾胃,调和脏腑,其方重于温运,促进气化,效果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其左右,现将梁超教授诊治此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概念及特点
1.1 概念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一组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缺乏严重解剖结构或代谢异常的全身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早饱、嗳气、反酸、烧心、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以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最为常见[1]。梁超教授长期临床总结认为,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是指目前检查不能发现有器质性损伤,多种功能性胃肠病同时存在,症状复杂且多变,涉及病变部位广泛,病情反复难愈的以功能性损害为特点的胃肠疾病。祖国医学没有功能性胃肠病的概念,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梅核气、呃逆、痞满、胃脘痛、反胃、嘈杂、腹痛、便秘、腹泻等范畴。
1.2 特点
由于每个人的五脏六腑禀赋天生就存在差异,就会在各种损伤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变化多端的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特别是长期反复的损伤后,会导致营养、免疫、代谢、内分泌、精神、心理等方面的继发性损伤。这类疾病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多焦虑抑郁、表现复杂、低致命性、低生活质量、高费用等特点。
2.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病因
2.1.1 饮食因素 研究表明,喜食生冷、辛辣、咖啡、进食过饱是NER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梁师认为“饮食损伤”是造成胃肠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饮食不洁(节),暴饮暴食,饮食偏嗜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又出现食品污染、营养过剩、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新的问题。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导致大量的农药、化肥、添加剂(防腐剂、色素)、抗生素、激素等伴随食物进入我们的胃肠,不断地积累和叠加,超出胃肠的承受和修复能力,最终造成各种复杂的胃肠病。
2.1.2 起居劳逸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有的人神劳而形逸,有的人形劳而神逸,有的人形神俱疲,还有人形神俱逸。过劳则伤形耗气,脾胃乃伤;过逸则气机阻滞,运化失司,胃肠壅滞而为病。梁师认为起居无常,劳逸失度是胃肠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2.1.3 六淫七情 天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风寒湿邪气(包括外感风寒湿邪气、生冷饮食)与微生物关系密切,容易损伤机体免疫屏障,尤其是胃肠道黏膜屏障[3]。中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是其重要病因,情志不遂可通过肝、心直接或间接影响脾胃功能[4]。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已使六淫邪气更加普遍,而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又让人们经受更多的焦虑、抑郁、忧思等不良情绪,令我们的正气更加亏虚。梁师认为六淫侵袭(尤其是寒湿邪气)及七情内伤(尤其是忧思、焦虑、抑郁)亦是导致胃肠病的重要因素。
2.1.4 先天禀赋 现代医学表明,FGIDs的发病与遗传(基因多态性)有关,可能有多种遗传因素在 FGIDs 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5]。《素问·刺法论篇》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梁师认为,脾胃生理功能的先天不足是产生功能性胃肠病的基础。每个人先天禀赋不同,胃肠的承受和修复能力不同,相同的损伤也可能导致不同的胃肠疾病。
2.2 病机
2.2.1 病位 梁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小肠、大肠,与肝胆心肺肾等密切相关,涉及四肢、九窍、十二经络、气血津液等。正如李东垣《脾胃论》所云:“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九窍,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岂一端能尽之乎。”说明脾胃病涉及的范围很广。
2.2.2 基本病机 梁师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胃阳气虚弱。脾为太阴湿土,胃为阳明燥土,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位于人体中央,是人身一小太极。脾胃的生理特性是运化不息,气化不止,而其原动力就是脾胃阳气。各种损伤因素的长期反复作用最终都会导致脾胃阳气的损伤,致使脾胃运化失司、气机升降失调而发病。
2.2.3 病机模式 随着胃肠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会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病机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①气机失调,升降出入出现问题: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胃气上逆而不纳,脾气下陷而不举,气机阻滞而不能出入,或几种气机问题交叉重叠出现。②水谷运化失常,病理产物出现:饮食入胃,脾胃阳气虚弱不能正常消磨水谷,水谷不能正常化生气血津液而停滞胃肠。饮食积滞则化生痰湿水饮,郁久而化热生瘀,痰湿水饮与热、瘀相搏,流注筋骨肌肉、四肢九窍、十二经络而出现各种病症;③气血津液亏虚,机体失养:水谷不能正常运化,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气血生化乏源。久则气血津液亏虚,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皆失所养。三种病机模式常交叉重叠出现,导致疾病表现的复杂化。
3.节段层次辨证理论
梁师依据《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等关于脾胃生理病理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关于胃肠解剖结构、生理病理、胃肠动力、营养、代谢、内分泌、微生态、心理、精神等相关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胃肠病节段层次辨证理论。
3.1 不同节段发病,病理表现和特点不同
梁师通过临床总结发现,现代医学之口唇、口腔黏膜、小肠疾病多属古人所言之脾病范畴,而古人所言之胃病包括现代医学之咽、食管、胃和大肠疾病。脾为阴脏,以升为健,胃为阳腑,以降为和。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脾胃常脏腑同病,虚实夹杂,脏虚为本,腑实为标。故脾病的特点是多虚多寒,胃病的特点是多实多热,二者可同时或兼夹出现。梁师还认为,胃肠的管道疾病(粘膜、肌肉、神经、内分泌等)可归属于中医的脾病范畴;而胃肠的管腔疾病(炎症、微生态等)可归属于中医胃病范畴。脾病多表现运化升清失职,精、气、血、津、液的不足,失于濡养;胃病多表现为收纳降浊不利,食积变生痰饮水湿,郁久化热,流注四旁。胃肠病常表现出节段式发病的特点,病变损伤的节段不同,病理表现也不同。例如嗳气、反酸、烧心是胃病的特征性表现,而口臭、腹泻、消瘦、乏力属于小肠病变的特征性表现,腹胀、腹痛拒按、便秘是大肠疾病的特征性表现。
3.2 病变的层次不同,疾病的表现和轻重程度亦不同
梁师受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理论的启发,总结出胃肠病亦有气虚、阳虚,在气、在血,兼夹食积、痰饮水湿,化热、瘀血,气机失调,单一病变、多元病变等不同层次。
4.治法方药
4.1 治则治法
梁师基于以上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节段层次辨证理论,确立了温补助运、调理气机、消食化积、清热化湿等治疗大法,以恢复水谷运化为第一要务,围绕气机升降做好核心工作,兼顾他脏调畅气机,祛除痰、湿、水、饮、热、瘀等脾胃阳气虚弱下的病理产物。
4.2 常用方药
梁师善于化裁运用经方,临床以中医脾病为主者常选用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五苓散、四君子汤等加减;以中医胃病为主者常选用枳实消痞汤、半夏泻心汤、承气汤类方等加减治疗。关键类药物有理气类:枳壳、青皮、厚朴、木香等;温中类:桂枝、干姜、肉桂、附子等;化湿类:藿香、砂仁、茯苓、猪苓等;健脾类:炒白术、党参、大枣、炙甘草等;泻下类:大黄、芒硝、枳实等;清热类:黄芩、黄连、栀子等;升阳散热类:柴胡、葛根、升麻等;消食化积类:炒麦芽、山楂、建曲、莱菔子、槟榔等。临床上,梁超教授根据节段层次辨证理论灵活选方用药,常数方合用,随症加减,效验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