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栗坡县茶叶品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9-01-04骆振高永信

中国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鲜叶茶园全县

骆振,高永信

1.云南省麻栗坡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663600;2.云南高力茶业有限公司,663600

茶叶是世界三大自然饮料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茶叶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并受到青睐。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众多饮料中,茶叶将主导21世纪的饮料市场,成为人类保健的首选饮品[1]。麻栗坡县茶树种植历史悠久,主要茶园分布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区和半山区,远离城市和工矿区,自然污染较轻。但近年来,由于部分茶农只注重茶叶产量增长而忽视质量提升,滥用化肥、农药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茶叶农残超标、自然风味丧失等问题。同时,部分初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忽视茶叶质量安全和卫生,影响了茶叶的销售声誉和竞争力。因此,如何提升麻栗坡县的茶叶品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麻栗坡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麻栗坡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 051~1 900 mm,相对湿度86%,年平均气温17.6℃,≥10℃的有效积温4 314.6℃~7 339.1℃,无霜期202~361 d。境内海拔900~1 600 m 的地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使麻栗坡县茶叶生产得到长足发展[2]。2017年,全县茶园面积1 554.5 hm2,其中可采摘面积1 336.8 hm2,占茶园总面积的86%;无性系茶园面积690.1 hm2,占茶园总面积的44.4%;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866.7 hm2,占茶园总面积的55.7%。其中比较规范的高产茶园4 个,面积433.3 hm2。主栽品种有云抗10号、福云6 号及云南大叶种系列等。2008年引进了“紫娟”等进行试种后,逐步将茶园向高产、优质、标准、良种化推进。全县茶园集中分布于猛硐、杨万、下金厂等乡镇。2016年全县茶叶总产量594 t,实现产值2 524.5 万元,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6 000 余人。全县有茶叶初制加工厂15 个(含家庭式初加工作坊),精制茶厂3 家,现有州级龙头企业2 家,已获得无公害认证茶叶品牌6 个,有机食品认证1 个,SC 认证3个,经工商注册登记的茶叶商标4 个,现已形成“老山”“高朋”“瑶君山”“者阴山”等品牌,主要有绿茶、红茶、普洱茶(茶砖、茶饼、沱茶)等系列产品。

二、麻栗坡茶叶品质提升的制约因素

1.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全县茶叶基地多分布在山区或半山区,该地区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缺水现象普遍,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如猛硐老茶区,茶园多处于海拔1 200 m左右的半山腰上,无灌溉设施,道路狭窄,交通不便,鲜叶采收多依靠人背马驮,远离居所,来回所用的时间过多,劳动效率低,影响了茶农采收鲜叶的积极性[3]。

2.茶园生态环境建设重视不够

由于建园时缺乏长远规划,除原有的百年老茶园外,新建茶园大多属单一的茶园,无遮阴树和防护林,易造成茶树新梢老化,发芽能力弱。

3.无性系茶树良种化程度较低

麻栗坡县无性系茶园面积小,仅占总面积的44.4%,且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弱。

4.采摘粗放,鲜叶质量低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鲜叶采摘劳动力不足,加之缺乏机械采摘,大部分茶叶采摘粗放,致使鲜叶质量下降,影响了茶叶自然品质[4]。

5.滥用化肥、农药,造成茶叶品质下降

虽然当地大部分茶园属于百年古茶树园,茶农不施化肥和农药。但多数新建标准化茶园,茶农滥用化肥、农药的现象较普遍,致使土壤、空气、水源受污染,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质量降低,可持续生产能力下降。

6.加工企业小、散、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全县的茶叶企业基本都由个体户发展而来,茶叶初制加工过多,资源分散,造成产品参差不齐,种类五花八门。什么茶好卖就加工什么茶,产品质量标准不一,销售去向分散,难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产品效应[5]。

7.茶叶加工卫生状况不达标

全县共有15 家茶叶初制所及相当数量的手工小作坊,由于大小规模不一,加工质量和能力也有差异,部分初制所厂房小、机械设备简陋、生产卫生条件差,缺乏相关检测设备,加工质量及卫生不能满足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

8.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全县虽然有3 家精制茶厂,但主要生产加工绿茶、红茶、普洱茶(茶砖、茶饼、沱茶),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销售渠道以实体店和微商销售为主,渠道单一。

三、提升茶叶品质的对策措施

1.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集中资金建设优势区域,建立示范样板,打造优质茶园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扶持优势产区低产茶园改造建设,重点加强茶园引水灌溉、茶园道路、茶园台地建设等工程。对有水源的地区推广节水滴灌技术,无水源的地区按每公顷建造1 个30 m3的蓄水池,在雨季贮满水备用;对改植换种的低产茶园,要按照新建园的标准,做好灌溉系统及茶园道路系统建设。

2.加强低产茶园改造

从改树、改土、改园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造,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和优化茶园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茶叶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加强现存古茶树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努力打造麻栗坡特色古树茶品牌。

3.加大无性系良种推广,加快高产优质良种茶园建设

充分利用麻栗坡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加大无性系良种推广,建设高产优质茶园。同时,做好遮阴树和防护林配套建设,创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4.合理采摘,适时修剪

坚持按标准分批多次采摘对提高茶叶品质非常重要。据报道,标准采摘的芽叶茶氨酸和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7%和28.2%,而抓采的茶叶茶氨酸和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3%和25.0%[4]。同时,需根据茶树生长情况适时进行修剪,以提高鲜叶的产量和质量。

5.控制化肥和化学农药用量,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

对现存古茶树重点加强茶园生态系统的保护,适量采摘,杜绝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严格按照《云南省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对新建茶园要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标准,不用和少用化肥和化学农药,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并加大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的推广应用,把茶园培育成生态茶叶优质原料基地,提高鲜叶产量和质量[6]。

6.整合品牌资源,提升加工卫生质量

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下决心取缔一批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小作坊,整合资源,培育建成集产、加、销为一体,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7]。同时,加快加工设备改造,引进先进的精深加工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并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进行监管,实现茶叶清洁化加工;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做强做大茶叶品牌,推动全县茶叶产业良性发展。

7.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充分利用麻栗坡老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优势,推动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收集整理与当地茶产业相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进一步挖掘茶文化潜力,支持建设一批具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茶庄园、体验店,推进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促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8]。

总之,麻栗坡县茶叶产业发展,要按照《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着力在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树立以精制产品、有机产品开拓市场的发展思路,改变初加工、小作坊的生产现状,加快系列精深产品的开发研制,丰富茶叶的产品类型,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增加市场份额,扩大知名度,使茶叶生产成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的一大突破。高位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茶区脱贫攻坚,以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鲜叶茶园全县
茶鲜叶嫩梢捏切组合式采摘器设计与试验
茶园机械(4) 茶叶鲜叶采摘与分级设备
名优茶鲜叶采摘技术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茶园观色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