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敬民 临危受命筑巢引凤
2019-01-04王恩建
2017年1月,秦敬民从山东省血液中心调任省胸科医院,他直言当时“压力山大”,发展空间坍缩、职工人心思离、巨额债务压身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上任后,他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和“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迅速转变观念,进入角色,大刀阔斧地推进医院改革发展。
近年来,医院出现严重的人才断档,正值职业生涯黄金时期的顶梁柱们纷纷外流,原有1200多名职工里,42岁到52岁的临床工作者只有几十人。上任后,秦敬民首先聚焦人才问题。一方面,从全院遴选出17名硕士及以上学历青年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从捉襟见肘的医院运营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助他们搞科研、发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外出进修。另一方面,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弥补医院学科欠缺和专业人才不足问题。如今,人才流失问题已基本得到遏制,良好学术生态的构建正吸引“凤凰回巢”。
秦敬民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牵头推进全省首批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从2017年1月17日到20日短短3天的时间,该院就作为“吃螃蟹者”,率先组建成立了理事会,并由此拉开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大幕。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医院建立了权责明晰、高效运行的新机制,激发了医院内生动力,增强了医院造血功能。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许多做法得到了山东省编办、省卫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
为了长远发展,秦敬民大刀阔斧地实施了系列改革,不断推进医院新旧动能转换。他提出了“123456”的工作思路,即围绕1个中心(医院发展)、突出2个主题(资源与出路、质量与效益)、聚焦3个提升(领导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干部职工精气神、医院发展正能量)、建设4个团队(结核、呼吸与危重症、胸外、心脏与胸痛)、培养“五者”(医者、学者、研究者、师者、传播者)、坚持6项方针(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创新活院、依法治院、文化和院)。目前,该院各项工作正在围绕这个总体思路展开,实现干部职工干有方向、奔有目标。
秦敬民还始终把提高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以及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作为医院持久发展的原动力。他提出了打造“家”文化理念,开展了“爱在胸医”品牌服务系列活动。他关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患者的意见与建议,实施“牵手”工程,与省京剧院、省第二女子监狱、济南高新实验学校等签订共建协议,携手加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两年来,在秦敬民的带领下,医院焕发出新的生机,逐步构建起医、教、研、学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我们只是刚刚起步,医院之困并没有完全解除。”秦敬民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终结结核病流行”,这是公共卫生事业的大好事,但对于曾以结核病作为立身之本的医院,则意味着必须提前做好战略转型的布局。怀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秦敬民为医院谋划结核、呼吸与危重症、胸外、心脏与胸痛4个发展板块,一个集“专综结合、防治结合、医养结合”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医院正逐渐展露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