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纤维支气管镜院感控制集束化管理探讨
2019-01-04韩永堂汪娟叶碧玲
韩永堂 汪娟 叶碧玲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236000)
纤支镜为临床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检查、肺泡灌洗、留取肺深部组织、留取痰液标本的常见腔镜仪器,腔镜前端具有钳状结构,可在探查过程中对疑似病变组织进行钳取,准确的病理分析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虽然纤支镜临床用途广泛,但其毕竟为有创式检查,若检查前未进行有效清洁及消毒,极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出现,严重影响病患疾病康复[2]。因此,采取何种管理方式可有效减少检查后并发症出现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实验组纤支镜采取集束化管理模式,效果突出,现阐明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ICU 收治的100例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之间,并且每位病患均予以纤支镜检查,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基础组及实验组,组均50例。实验组与基础组男女比值分别是27:26、23:24;年龄平均值分别是67.18±10.11岁、68.24±11.56岁。两组基线资料经检验显示P>0.05,可进行分组比较。
1.2 研究方法
基础组纤支镜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纤支镜实施集束化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严格测定消毒制剂浓度,通常使用邻苯二甲醛消毒液。每月进行一次腔镜部件细菌培养,若一件细菌含量超过20CFU,必须进行二次消毒。钳端部分细菌培养结果必须为0才可正常使用。消毒制剂需即配即用,配置后使用时间不可超过14天。(2)纤支镜用后即刻清洗、酶洗,避免粘液或钳取组织粘连在纤支镜上难以去除,减少清洗过程中对纤支镜的损害。(3)使用纤支镜之间常规予以病患进行血液检查和肺泡灌洗液检查,明确病患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操作者必须穿戴好保护性衣帽,常规手部消毒及佩戴手套,操作过程中需遵循准确定位、快速操作、动作轻柔等原则,以免出现感染情况。(4)强化环境监控,将消毒间与治疗间严格区分,定时进行环境消毒,限制人员进出ICU。
1.3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比较每组病患干预前后血细胞以及肺泡灌洗液检查情况
干预后基础组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
表 每组病患干预前后血细胞情况对比(±s,×109/L)
分组n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实验组503.19±0.613.24±0.754.57±1.115.01±1.54基础组503.27±0.566.27±0.864.89±1.029.59±2.23 t-0.68318.7761.50111.950 P-0.4960.0000.1370.000
2.2 比较干预后每组并发症出现情况
干预后基础组有10例(20.00%)病患出现感染症状;实验组有2例(4.00%)病患出现感染情况。基础组感染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纤支镜在临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因为其伤害小、操作简单受到病患的一致认可[3]。但是由于仪器清洁消毒不合格而造成的感染情况同样不断上升,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对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尤为重要。
ICU病患由于意识不清、长期卧床、长期带有人工气道、长期呼吸机辅助呼吸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使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病患无法进行有效咳嗽,不能将痰液排出,可采用纤支镜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取干净;气管切开病患同样因气道分泌物阻塞,需定时进行分泌物抽吸;对于胸部摄片显示疑似病变组织部位可采取纤支镜进行探查并钳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促进临床诊断的准确性[4]。本文中,实验组病患干预后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基础组(P<0.05);实验组与基础组感染发生率分别是4.00%、20.00%(P<0.0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病患使用纤支镜检查后感染发生情况。护士在纤支镜日常管理中加强对腔镜的清洗及消毒,定期检测腔镜上细菌含量,做到无菌化。操作过程中注意对自我安全的保护,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
综上所述,采用集束化管理对减少ICU纤支镜感染具有积极意义,管理者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纤支镜消毒水平与临床要求相符合,从根源上减少院感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