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要注重涵养内心格局

2019-01-04吴传毅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老一辈格局挫折

文_吴传毅

领导干部干事创业需要良好的精神状况,而良好的精神状况首先源于其健康心态。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不利影响,也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幸。领导干部是社会精英、执政骨干,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是为官从政的必备条件,涵养内心格局,积极塑造健康心态也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一、不健康心态的危害

健康心态有着阳光心态和积极心态的双重内涵,包括做人做事两个方面。阳光心态指的是把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建议、善意提醒、甚至严厉指责看成善意,看成关爱和帮助,以感恩和学习心态,虚心听、虚心接受、积极反省,从中汲取教训,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进步成长的营养,促进自己健康发展。积极心态是指面对工作、问题、困难、挫折、挑战和责任,从正向层面想,从积极层面想,从成功层面想,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去做。积极心态思维是积极思维、肯定思维,消极心态思维是消极思维、否定思维。领导干部的消极心态思维等非健康和亚健康心态对个人和事业工作都会造成多方面危害。

危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76%的疾病都属于情绪性疾病。不良情绪会引起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身疾病。现代社会情绪性疾病的多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要强化精神卫生意识,主动进行心理调适,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况。

破坏人际和谐。健康心态传递的是正能量,充满正能量的团队能够让成员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能够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有助于团队工作的推进。相反,非健康心态或亚健康心态传递的是负能量,不利于形成共识,不利于凝聚力量,不利于团队工作的推进。领导干部拥有健康心态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普通党员甚至党员群体心态。就正常人际关系而言,同事之间传递的不是正能量,人际关系就很难和谐。党员领导干部不能有效传递正能量,团队就会缺失凝聚力战斗力。

影响事业发展。现代社会个人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的力量。对领导干部而言,能够凝聚人、团结人,就能成为团队的核心,就会拥有组织动员能力。心态不健康的人总习惯看到别人不足,习惯从坏处想,无论对人对事都是如此。这类人通常表现为一边固守现状一边抱怨生活,不愿意接受改变,缺失开拓进取精神,显然会影响事业发展,更不适合做领导干部。

二、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强大的内心格局

格局是一个人追求目标的高度、眼界的广度、思维的深度以及身上体现的从容大度。一个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起点和终点、上限和下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视野和格局的差异。内心格局大,视野就会很开阔,就能看到长远的风物,就能看到光明的未来,做人做事也会有定力;内心格局小,视野就很狭窄,只能看到眼前的世界,看不到未来,通常没有定力。因此,内心格局强大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坚定人生方向。内心格局大,人生不会迷茫。作为高素质领导干部,内心格局大,心里装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眼前利益,不会只算小账不算大账,不会固守狭小的利益藩篱,不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作为高素质领导干部,内心格局大,就会树立崇高理想。崇高理想照亮人生、成就伟业、创造辉煌。坚定信念塑造品格、提升境界、铸就忠诚。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指路明灯、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始终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热忱,就能始终经受考验、拒腐防变、保持本色;作为高素质领导干部,内心格局大,人生就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动力。有了目标和动力,就可以保持积极进取。

(二)视挫折为人生磨砺。内心格局大,能够抗挫折。内心格局大的人通常会把人生的挫折视为一剂良药,抑或认为是一种磨砺。内心格局大,人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变故、遇到不称心的人和不如意的事,会认为是生活中的常态,可以泰然处之。内心格局大,不会因为担心未来而忧心忡忡、庸人自扰,而只会去考虑力所能及的事情。力所能及则尽力,力所不及则任其然。但是,挫折往往让人成熟,挫折是人生有益的经验。当遭遇失败时,会看到失败与成功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人用诗样的语言道出了人生应有的基调:“当被巨石挡道后,会视巨石为奋进的阶梯;当冬天来临后,会看到冬天之后的春天;人生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风雪过后,就会是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就会是铺满鲜花的大道;登上山顶,眼前便会有无限风光。”所以,内心格局大,对生活就会抱有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当遭遇挫折、不幸、变故时,会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地去解决。

(三)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内心格局大,能够保持乐观。乐观是指作为一种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认为理想终将成为现实,善终将战胜恶,正义终将战胜非正义。乐观主义者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来承受和减弱原有负向价值对自己的不良影响,能够使原有正向价值发挥更大积极效应,因此乐观主义者关心事物的正向价值,而不是负向价值,他们把最大正向价值作为行为方案的选择标准,他们能够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能够辩证地看到事物坏的一面。乐观主义者常常有超出常人的眼力:“因为相信而看见,而不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内心格局大,无论奋斗过程中遭到何种挫折,都不会被困难吓倒,都会笑对生活。一代伟人毛泽东心有大我,心里装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在艰难困苦的过程中,他始终没有退却,始终对中国革命怀抱必胜的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始终保持高昂的斗争精神,在斗争中享受精神的乐趣,把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当作人生奋进的动力。领导干部只有内心格局大,才能对人生有坚定信仰,对革命满怀激情,对胜利满怀自信。

三、领导干部涵养内心格局的途径

(一)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大爱情怀。老一辈革命家,很多都有横溢的才华、优裕的条件,原本可以过一份安逸的生活。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老百姓的利益,他们宁可经历重重磨难,经受战火中生与死的考验,只源于他们心中有大爱情怀,胸怀民族大义、国家危亡的大担当,拥有极大的内心格局。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老一辈革命家献身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与他们寄情于国家、民族、人民,寄情于历史、江山、家乡分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从苦难民族和国家危亡中磨炼成长,梦寐以求的理想就是争取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和富裕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既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向人类社会宣示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理想追求,也是他们砥砺奋进、涵养人格、激发志气的感情基础。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改变历史、影响历史,根本之处就在于他把人民深深地烙进了历史。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一生以人民的需要作为立足点,身系天下民众之安危。所以,才能保持豪迈激情,保持斗争精神,保持健康心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大爱情怀,能够涵养人生大格局。

(二)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原因在于其优秀的内在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养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人格,涵养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涵养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浩然正气,涵养了时代楷模的内心格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巨大的精神宝藏,中国共产党人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己主要是克己,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经典《大学》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爱民”,也包括“新民”。“爱民”是因为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人民群众最可爱、最可敬,人民群众最有智慧,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新民”即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古人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这个意思。人民群众也有一个教育过程。由个人、家庭而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有助于成就人生大格局。

(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基层工作很苦,实践工作很复杂,群众生活不易。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就会对人民群众产生感情,心里就会装下人民群众,内心格局就会滋长。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插队七年,对人民群众有了真感情,心里装下了人民群众,涵养了内心的大格局。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牢了宗旨意识,心里装下了人民群众,内心格局大了,个人利益不那么重要了,心里就充满了阳光。内在格局大了,对待个人的升迁就不会看得很重。官职不只是一份职业,而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平台,把为人民谋幸福当作事业来追求,从而超越叔本华的“钟摆理论”,就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心里牵挂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排了忧、解了难,看到人民群众生活好起来了,从中能够享受到人生的快乐。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群众最集中的地方,是矛盾和问题容易出现的地方,因而也是锻炼和培养干部的沃土。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方得滋养人生大格局。

猜你喜欢

老一辈格局挫折
挫折使我更坚强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
老一辈革命家的规矩意识和清廉风范
生活需要挫折
小人物的大格局
怀念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彭冲
勇敢面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