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 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2019-01-04宋福范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方法论年轻干部总书记

文_宋福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特别是提升思想境界提出了殷切期望。其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切实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统领干部思想境界的根本问题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衡量一个人精神和思想领域所能达到水平的标准,就是思想境界问题。所谓思想境界,指的是人们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形成的思想觉悟、思维层次和道德水准的综合体现。其中,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问题的认知,居于制高点的位置,从根本上决定了思想境界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一个人思想的宽度、事业的高度和人生的厚度。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政党,先进性是其根本特征,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升思想境界的必然性。这必然要求解决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围绕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全体干部党员的思想境界。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皆是因为党的各级干部和全体党员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并始终获得人民群众支持。而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秘诀就在于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这一价值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为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2019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

新时代党的年轻干部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普遍学历高、干劲足,有朝气、有锐气、有上进心,但由于工作时间短、实践磨砺少、人生阅历浅,容易产生性情急躁、工作浮躁,恃才傲物、眼高手低等问题。特别是受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极少数人理想信念动摇、精神混沌飘忽、思想摇摆游离,还有一些人被名利所束缚,被金钱所俘虏,患得患失、急于求成。年轻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归心思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上来,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工作都应按照这个要求来、奔着这个目标去,遏制浮夸浮躁,扎扎实实方可建功立业,朝三暮四、偏离方向则无功可言。年轻干部把“建功必须有我”与“功成不必在我”融合起来、铭记于心,注重务实干事,并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做事的标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的所思所盼,顾及群众的长远发展,努力做群众信得过的公仆,“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人民日报》第1版,2019年3月2日)。

二、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适应新时代要求,他明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体现了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从价值观的角度审视以人民为中心,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二是一切依靠群众。前者回答的是党存在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后者回答的是党存在发展的力量源泉问题。

(一)一切为了群众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同上)在党的七大上,根据历史唯物论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同上,第1094—1095页)因此,“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同上,第853页)。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观点。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深刻诠释了党的宗旨和根本政治立场,高度凝练概括了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经验。年轻干部要始终“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一切为了群众而奋斗。

“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党既代表人民的眼前利益,也代表人民的长远利益;既代表人民的局部利益,也代表人民的全局利益”。年轻干部要坚持“为民”的价值取向,就是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条件和特点,围绕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来制定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不断得到满足。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此后,他在一些场合反复使用“获得感”一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实际上是人民希望获得什么、怎样让人民有更多获得的问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实际体现。

(二)一切依靠群众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一切为了群众”的同时,也强调“一切依靠群众”,指出“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一切依靠群众”和“一切为了群众”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他多次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演进的“剧中人”,又是历史过程的“剧作者”。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对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原理作出了重要发展,再次论证了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丰富了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认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知政失者在草野”等,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必须赢得民心。他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的心声和心愿就是民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和信任,就是最大的政治成就。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做好人民的勤务员,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要虚心拜人民为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历史性的考验中向人民交出优秀的答卷。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必然要求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邓小平指出:“许多人并非在主观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他们仍然把工作做坏了,使群众受到重大的损失。”(《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根本途径就是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逐渐摸索出的一条根本工作路线。如果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以人民为中心在价值观层面的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以人民为中心在方法论层面的体现。群众路线完全是以人民为主线展开的,它将认识的过程统一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之中,从而使得认识不只是停留于思维世界的抽象概念,而成为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一)从群众中来

群众路线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从群众中来”,也就是要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是党的意见正确的源泉,党的一切意见都必须来源于群众。也就是说,在党的实际工作中必须把群众意见集中起来,系统化、理论化为政策指导方针。具体而言,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正如毛泽东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也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

实际上,所谓“从群众中来”,是“从群众中来的方式”的问题。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唯有进行调查研究,才可能就具体的问题征求群众的意见,将群众各方面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党正是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重申“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坚守为了人民的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是为了切切实实解决人民群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只有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善于倾听和甄别不同的声音,才能做好调查研究。

(二)到群众中去

“到群众中去”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过程,党的一切意见都必须在人民群众中检验。只有真心诚意地融入群众、体贴群众、造福群众,才能真正察到民情、解决民苦、赢得民心,从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中获得支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法论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也要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并见之于实际行动。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持群众路线既要有思想上的主观愿望,又要有行动上的客观条件。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建立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挂在嘴上的说辞,不是空喊口号的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实践检验党执政得好不好,主要的标准就是群众的事情有没有办好。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这就明确了领导干部政绩的评价主体是人民,人民的评价是最具权威性的评价。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应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猜你喜欢

方法论年轻干部总书记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习总书记“下团组”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