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古亭辨治肾病经验
2019-01-04
1.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2.北京中医药大学
朱古亭(1913-1995)是浙江省名老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朱古亭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近60年,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诊治经验。目前学界对于朱老治疗脾胃病、心病、肝病、妇科病、咳嗽皆有所研究,而对于朱老治疗肾病的经验缺乏探讨。这主要是受资料所限,由朱老弟子协助他整理的《朱古亭临证录》[1]1-3分为医论、医话、医案三部分,前二者没有收录朱古亭对肾病的治疗思想,只在医案部分记录了肾病证候9则。其实,朱老治疗肾病的思想见于其1970年10月的医学笔记遗稿。笔者从朱老弟子傅伟富处获得朱老的这一未刊遗稿。据此,结合朱老治疗肾病的医案,论述朱老治疗肾病的经验,以期完善对朱老中医诊治经验的研究。
1 朱古亭辨治肾病的思想
中医学认为肾具有藏精和主水的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又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病在中医学中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根据肾脏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的特点,肾系病证可包括水肿、癃闭、关格、淋证、尿浊、阳痿、遗精、早泄等[2]。现代医学中的肾病主要是指生理解剖意义上的肾脏疾病。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对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和尿毒症,有专门的中医学探讨。
1.1 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西医病名,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主要症状。古代医家认为风邪是引起此病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的医家多认为本病主要是由肺脾肾三脏亏损或功能失调、外感等引起;之后有医家逐渐将湿热、阴虚和淤血等归入其中[3]。朱古亭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慢性肾炎是由机体脏腑阴阳失调及三焦气化功能障碍所引起,治应调理脾胃,强肾固精。
朱老将慢性肾炎所致的水肿分为两种证型:一是脾肾阳虚、水湿泛溢,二是肾虚湿热蕴蓄、湿阻三焦。前者症状表现为:全身浮肿,四肢不温,便溏溲清,脉沉细,舌淡苔白。治法以温阳利水为主,偏于脾阳虚者,以实脾饮加减;偏于肾阳虚者,以真武汤加减。后者症状表现为:浮肿、小便短赤,脉细弦,舌黄腻。治法以补肾气、清湿热为主,湿阻上焦者,用三仁汤加减;湿阻中焦者,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湿阻下焦者,用八珍散、萆薢分清饮加减。
对于慢性肾炎导致的蛋白尿,朱老指出,其在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脾肾两虚症状,治法以健脾固肾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加芪龟之类;对于肾性高血压,朱老认为,其为阳损及阴、阴虚阳亢所致,治法以养阴柔肝潜阳为主,用杞菊地黄丸加磁石、牡蛎。朱老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经验是:黄芪与参、术、干姜合用,是治本病的要药。温肾阳当以桂附为主,加用益阴之品,可无有伤阴之虞,如肉桂辛温,配以知母、黄柏之苦寒,能起滋肾通关的作用。
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芪有治肾衰、虚劳之效[4]。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黄芪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炎,减少尿蛋白[5]。对参芪地黄汤[6]、防己黄芪汤[7]、黄芪薏苡仁汤[8]、黄芪建中汤[9]等方剂的研究,也发现黄芪对治疗慢性肾炎疗效颇佳。这说明以黄芪为主的方剂治疗慢性肾炎的确值得推广。
1.2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以尿频、尿急、腰痛、肾区叩击痛为主要症状,在中医学中属于癃、淋、腰痛等范围。巢元方[10]认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古代医家多以肾虚膀胱热作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现代文献认为,本病基本病机多属湿热毒邪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久之由腑及脏,脾肾亏虚,虚实夹杂[11]。朱老认为,肾盂肾炎起于膀胱湿热,久则肾虚,进而累及肝脾,故而急性期宜以清利之药除湿热而不宜补虚,慢性期则宜补肾及清湿热。
朱老将肾盂肾炎的辨证论治分为3点。(1)急性发作阶段:以寒热往来、壮热及不规则的发热为多见。治疗寒热往来,用和解少阳法,方用小柴胡汤之类加减;壮热烦渴者,用清热生津法,方用人参白虎汤之类加减;湿热驰张,湿重于热者,方用三仁汤加减;午后热甚者,用滋阴清热法,方用知柏地黄丸之类加减。(2)非急性发作:多属慢性肾盂肾炎,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清心莲子饮、一贯煎、肾气丸、菟丝子丸之类加减。(3)病性迁延:反复发作,起伏不定,主要以扶正为主。治疗中以邪正兼顾,分标本缓急,随证治之。根据此病初期多清热利湿,后期偏于调补的原则,朱老归纳了常用加减药物:疲乏无力者,重用参芪;尿浊而浑者,加车前草、白茅根、萆薢;腰痛腰疲者,加牛膝、川断、当归、首乌、巴戟肉或加龟板胶、鹿角胶;面肿腿肿者,加米仁、防己、冬瓜皮;蛋白尿、脓尿、血尿者,加龙骨、牡蛎、生地黄、黄柏、茜草、海螵蛸、阿胶,重用天花粉;头痛者,加枸杞子、菊花;胃呆者,加鸡内金、谷芽、砂仁、陈皮。
1.3 尿毒症 尿毒症是各类肾脏疾病进行到终末阶段的一种危重综合征,可属于中医学中的关格,小便不通和呕吐是其主要症状。李杲认为本病病机为邪热所致;现代医家多从脏腑出发,认为此病与肾、脾、肝相关,也有从六经、营血、痰引等角度来探讨[12]。朱老认为尿毒症的临床表现为正虚(脾肾阴阳衰微)、邪实(水毒壅盛)。尿毒症或累及脾、肝、心、肺,应辨证施治。诸如尿毒症累及肝者,常见抽搐、循衣摸床之症,治宜用大定风珠,滋肾涵肝;尿毒症累及心者,常见惊悸昏迷,治宜用至宝丹、紫雪丹、苏合香丸之类或用养心安神药。
2 朱古亭辨治肾病医案举隅
2.1 案例一 金某,男,42岁。1978年12月23日初诊。慢性肾炎,反复发作,历有10余年。面色灰滞,小便短少,面部浮肿,腰酸楚,饮食少。脉细弱,舌淡红少苔。尿检蛋白(+),血色素8.5g。脾肾两虚,生化少源。治宜益脾肾,资化源。方用:泽泻9g,茯苓9g,猪苓9g,熟地 12g,山药 12g,萸肉 9g,丹皮 6g,补骨脂 9g,炒谷芽 10g,炒当归 9g,白芍 9g,炒神曲 10g,党参12g,车前子9g。10剂。
1979年1月5日二诊。服药后,小便较利,面肿消退,胃纳略馨,腰酸。舌有薄黄苔,但脉细。予以原法去茯苓、猪苓、丹皮、白芍、车前子、党参,加用炒扶筋9g,苡仁10g,砂仁1.5g,10剂。嘱煎剂停服后,继服参苓白术丸1~2个月,以资善后调补。[1]120-121
按语:本案出自《朱古亭临证录》。患者为慢性肾炎,表现为脾肾两虚,因其病程长,气血俱伤,故面色灰滞、脉细弱;面部浮肿、纳食少,此为脾虚之症;腰酸楚,为肾虚之症。治宜益脾肾、资化源。朱老治疗此病常用真武汤、实脾饮、六味地黄丸加减。初诊以六味地黄合四君子汤滋阴益气、健脾补肾,加用补骨脂温脾肾;猪苓、车前子利水消肿;当归、白芍补养气血;谷芽、神曲健脾益胃。服药后未见不适,用原方加减。复诊时,面肿消减,小便较利,故去茯苓、猪苓、车前子;胃纳略佳,有助于恢复气血,去白芍、党参;患者仍腰酸,加扶筋益肾,苡仁、砂仁健脾。服药尽后予参苓白术散,作为后续调理使用。
2.2 案例二 毛某,男,50岁。1979年11月21日初诊。腰酸痛,小腹滞胀,小便淋漓不爽,头晕艰寐,胃纳不振。脉细弦,舌质红,苔薄腻。肝肾虚热,膀胱湿滞,气化失宣。治宜疏肝益肾,淡渗通淋。方用:川楝子 9g,橘核 9g,瞿麦 9g,石苇 9g,枸杞子 9g,川萆薢9g,生甘草 5g,桑寄生 9g,制香附 9g,甘菊花 6g,合欢皮9g,炒谷芽9g。7剂。
1979年11月28日二诊。药后小便较爽,胃纳略增,惟头晕艰寐,脉舌如前。再守原法。方用:川萆薢 9g,石苇 9g,炒山栀 9g,泽泻 9g,白芍 9g,麦冬9g,香附 9g,甘菊花 6g,石决明 20g,枸杞子 9g,柏子仁 9g。7剂。
1979年12月6日三诊。小便已舒,小腹不胀,知饥纳展,头晕亦和。而寐不安神,多梦。舌红见淡。宜清养之。方用:炒枣仁10g,丹参9g,麦冬9g,百合12g,夜交藤 12g,茯苓 9g,怀山药 10g,细生地 12g,白芍9g。10剂。[1]118
按语:本案出自《朱古亭临证录》。患者属于淋证,表现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淋漓不爽。肝疏泄失司,故小腹滞胀;阴虚阳亢,上扰清窍,故头晕失眠。治宜疏肝益肾、淡渗通淋。药用瞿麦、石苇、川萆薢清热利湿通淋,川楝子行气利水,橘核、香附疏肝行气,甘菊清热平肝,合欢花理气安神,谷芽健脾益胃。二诊小便症状明显改善,且胃纳转佳,故仍用原法加减。三诊惟艰寐之证难除,因患病时间长,心阴受损,需缓缓图之,故转法治疗,以养阴药为主加用宁心安神之品。根据《慢性肾盂肾炎中医临床指南》[13],可大致将本案患者证型归类为“气阴两虚、湿热留恋”,患者临床表现证候复杂,涉及肾、肝、心诸脏,故治疗时在清热利湿之时需兼顾清肝、安神之品。
2.3 案例三 陈某,女,53岁。1978年3月13日初诊。慢性肾炎,腰酸神疲,口干,小便少,恶心,头晕少寐,面色灰滞,胃纳不展,脉细弦,舌光少苔,气阴两虚,浊阴上逆,有尿毒症倾向。治宜益肾利尿,养心平肝。方用:泽泻9g,连皮苓9g,白芍9g,枸杞子9g,桑寄生9g,甘菊9g,夜交藤12g,山萸肉 9g,怀山药9g,丹皮4.5g,姜半夏9g,代赭石15g,竹茹9g。5剂。
按语:本案出自朱古亭1978年6月8日所编《门诊医案》第二辑手稿。患者为慢性肾炎,且有尿毒症倾向,为气阴两虚之证,故腰酸神疲,口干,小便少;浊阴上逆犯胃,故恶心;上扰清窍,故头晕少寐;慢性病证,久则伤及脾胃,故面色不荣,纳差。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补肾,加用枸杞、桑寄生益肾;夜交藤养血安神;白芍、甘菊柔肝;竹茹、代赭石、姜半夏止呕。本案患者有向尿毒症发展的趋势,治宜益肾利尿,养心平肝,阻断气阴两虚发展为阴阳俱虚。慢性肾炎、肾盂肾炎都可以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因此,在病程发展前期能有效控制、避免病情反复是预防尿毒症的有效措施。
3 结语
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中医对其的治疗经验值得深入整理和研究。通过研读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中的肾病治疗思想,发现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于肾病的病机、分型、辨治原则、常用药物等,皆有深入研究。朱古亭遗稿撰于50年前,其对中医治疗肾病的经验,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朱古亭治病,不追求奇方,用药平和而卓有成效,他治疗肾病的经验正体现了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