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裕教授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验案举隅
2019-01-04丁毅郭裕
丁毅 郭裕
郭裕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从医30余载,在临床上立足中医学整体观,病证相合,药用巧妙,尤其对耳鸣的诊治有其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发现郭师运用加味甘麦大枣汤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疗效满意,现将经验总结,以飨诸君。
耳鸣之为病,除了少数是一些已知疾病的伴随症状,大多数是一种病机不明的单纯以耳鸣或伴随着耳鸣所带来的失眠、焦虑、烦躁等症状的疾病,很多情况下现代医学并不能阐述,但耳是人体的一部分,在中医学整体观的指导下,准确的辨证,精妙的用药在耳鸣的治疗上具有独到的优势。
1 耳鸣
耳鸣是指在外界无声源刺激或电刺激时耳内出现声音感觉的症状。耳鸣常常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全身和局部的疾病亦可引起耳鸣,所以耳鸣的发生率较高。中医学称耳鸣为“聊啾”、“蝉鸣”、“苦鸣”、“耳渐鸣”等,关于耳鸣的发病的原因的认识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记载:“木郁之发……耳鸣旋转”,指出了耳鸣与肝气郁结相关;《灵枢·海论篇》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肾精不足可以引起耳鸣不适;《灵枢·口问篇》强调了耳是人身宗脉聚集的地方,宗脉空虚阳气不得以上升,精微物质不能够上达入耳,耳中气血不能够充养,引起了耳中鸣响,其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素问·脉解篇》曰:“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指出了阴阳升降失常可以引起耳鸣[1]。
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抑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本病病机复杂,病势缠绵,常虚实夹杂,郭师提出耳鸣的发生,尤其是特发性耳鸣多数以肝火上扰耳窍,气滞血瘀为基础。肝者刚脏也,宜疏不宜郁,久郁则化火,火性上炎,扰之耳窍则鸣响不绝;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久之则气滞血瘀,耳窍闭塞。郭师指出现代社会,由于繁重的工作学习压力,加之电子产品、饮食、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人劳虑忧思,常常肝郁气结,耳窍不清,耳鸣发之。
2 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原方载于《金匱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其文曰:“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小麦大枣汤方: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2]方中小麦味甘性平,养心安神,除烦热;甘草,补气和中,且缓急畅肝;大枣补脾益气,调营卫,安心神;三药同用,共奏养心安神,疏肝理气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3]甘麦大枣汤能提高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mRNA的表达、改善细胞信号转导等,有效改善抑郁状态。孟盼等[4]报道甘麦大枣汤通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及海马显微结构的影响,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徐铭悦等[5]研究甘麦大枣汤对“怒”模型大鼠行为学特征的影响,得出其对异常“怒”有调节作用。李鑫辉等[6]总结黄政德教授临床经验,发现甘麦大枣汤在失眠治疗上效果明显。王亚杰等[7]经药理学分析,认为甘麦大枣汤在镇静、催眠、抗惊厥,促进离体平滑肌收缩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无毒副作用。
3 验案举隅
张某,女,48岁,2017年3月10日初诊。双侧耳鸣3年余,时轻时重,未予重视,近一月工作压力较大,一次熬夜后耳鸣加重,自觉听力稍有下降。平素嗜食肥寒辛辣,脾气急躁,二便可,睡眠不佳,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检查:双侧外耳道畅,鼓膜完整标志清。电测听示:双耳听力高频中度下降。证属肝火上扰,心阴不足。治则:清肝泄热,行气通窍,养心安神,益气聪耳。药用:浮小麦30g,大枣30g,甘草 18g,桃仁 6g,红花 6g,赤芍药 15g,川芎 15g,煅龙骨 30g,煅牡蛎 30g,灵磁石 30g,石菖蒲 30g,枳壳12g,柴胡 9g,升麻 9g,木香 9g,焦神曲 12g。每日 1剂,早晚温服,药7剂,并嘱平素注意心里调摄。二诊:服药后诸症减轻,睡眠可,但晨起和夜晚安静时耳鸣仍有加重,原方去煅龙骨,煅牡蛎,加珍珠母30g,再进14剂,辅以针刺(取穴双侧耳门、听宫、听会、合谷、神门、尺泽)。三诊:耳鸣基本消失,夜晚安静时稍有。复查电测听:双耳听力正常。停针刺,原方继续服用7剂巩固疗效。嘱患者平素避风寒,节饮食,畅情志。
按语:患者耳鸣心烦,脾气急躁,睡眠不佳,此为心阴不足,肝气不和,郁之化火,上扰耳窍之象,方中浮小麦、甘草、大枣养心安神除烦、调畅肝气;患者病之久矣,桃仁、红花、赤芍活血通窍,并佐以川芎、木香行气,引药上行;煅龙骨、煅牡蛎、灵磁石、石菖蒲重镇安神;柴胡、枳壳疏肝解郁,且载药上走耳壳;神曲护胃。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泄热,行气通窍,养心安神,益气聪耳之功。
4 结语
内经云:“辨证求本,必审其属,伏其所主,先其所因”。耳鸣之为病,除了少数是一些已经认知疾病的伴随症状外,其大多数是病因病机不明的耳鸣或因耳鸣所引起并带来的失眠、焦虑、烦躁等症状,很多情况下现代医学并不能阐述,但耳是人体的一部分,在中医学整体观的指导下,准确的辨证,精妙的用药在耳鸣的治疗上具有独到的优势。郭裕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脏躁是肝心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引起,进而忧思过之,心阴损之,肝气不和,而肝火上扰型耳鸣患者常常肝气郁结,思虑劳损,久之心烦气躁,睡眠不安,与脏躁患者虽属异病,证候相似,故可拟方甘麦大枣汤治之,临床上再辅以煅牡蛎、灵磁石、白芍药、怀牛膝、石菖蒲、麦冬等,以育阴潜阳、重镇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