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
2019-01-04马立锋伊晓云方丽阮建云
马立锋,伊晓云,方丽,阮建云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310008
浙江省茶园施肥主要以尿素、等养分比例的通用复合肥为主,投入养分N∶P2O5∶K2O的平均比例为1∶0.25∶0.29,而高施肥区的比例为1∶0.48∶0.54,等养分比例的通用复合肥的大量施用,导致了浙江省茶园N、P2O5、K2O养分比例不合理[1]。因此浙江省茶园施肥应加大茶树专用肥的施用。根据茶园土壤农化性质和茶树生长需求配制的茶树专用肥(N∶P2O5∶K2O∶MgO 为18∶8∶12∶2)在全国茶叶主产区的16 个省进行肥效试验,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2]。
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茶园土壤开始酸化,到20世纪90年代末,浙江茶园pH<4 的面积占到了45%,甚至出现了pH<3.5的茶园土壤。进入21世纪,浙江茶园土壤酸化问题进一步加剧。施肥尤其是氮肥是造成酸化的主要原因,但是浙江省茶园土壤酸化改良等措施不足,需要加强改土措施[1]。其中施用土壤酸化改良剂是提高土壤pH 值最有效直接的方法,但是平衡施肥是保持土壤pH值的重要途径,因此茶园中的肥料应以N、P2O5、K2O、MgO 以及其他元素配合施用,以平衡土壤养分,调节土壤pH值。在茶园中施用根据茶园土壤农化性质和茶树吸肥特性研制的茶树专用肥,值得推广[3]。
针对浙江省茶园N、P2O5、K2O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由“氮素总量控制、基准养分配比,根据土壤分析结果调整+分期调控+配套措施”等模块组成,经浙江省绍兴县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浙江省施肥水平相比,化肥减量75%,平均增产7.8%,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7.8 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有所提升,每公顷节本增效18 855 元。可见,“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在浙江茶园有明显的增产提质、增效增收效果。
现将该技术模式的实施内容进行介绍,为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茶农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一、技术要点
1.名优绿茶采摘茶园
(1)名优绿茶采摘标准
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只采春茶。
(2)氮素总量控制、基准养分配比,根据土壤分析结果调整
全年总 N 250~300 kg/hm2,P2O560~90 kg/hm2,K2O 60~90 kg/hm2,MgO 20~30 kg/hm2。
(3)肥料组合
茶树专用肥(N∶P2O5∶K2O∶MgO 为18∶8∶12∶2,或相近配方,下同)、尿素、土壤酸化改良剂(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岗位研制,pH≥8,下同)。
(4)分期调控
基肥:每公顷施750~900 kg茶树专用肥,施土壤酸化改良剂750~1 500 kg(可行间撒施),施后覆土,或结合机械深施。
追肥:春茶开采前40~50 d,每公顷施用尿素120~150 kg,结合机械旋耕5~10 cm施用。春茶结束重修剪前(或4月底到5月上旬)施肥,每公顷施尿素120~150 kg,结合机械旋耕5~10 cm施用。
(5)配套措施
春茶结束,施肥后重修剪(离地40~50 cm处剪去)。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轻修剪(剪去3~5 cm的枝叶)。
2.大宗绿茶采摘茶园
(1)氮素总量控制、基准养分配比,根据土壤分析结果调整
全年总 N 350~450 kg/hm2,P2O590~120 kg/hm2; K2O 90~150 kg/hm2,MgO 30~40 kg/hm2。
(2)肥料组合
茶树专用肥、尿素、土壤酸化改良剂。
(3)分期调控
基肥:每公顷施1 050~1 350 kg 茶树专用肥,土壤酸化改良剂750~1 500 kg(可行间撒施),开沟15~20 cm 施,施后覆土,或结合机械深施。
追肥:春茶开采前30~40 d,每公顷施尿素120~150 kg,在茶行间撒施或结合机械旋耕5~10 cm 施用。春茶结束,每公顷施用尿素120~150 kg,在茶行间撒施或结合机械旋耕5~10 cm施用。夏茶结束,每公顷施用尿素120~150 kg,在茶行间撒施或结合机械旋耕5~10 cm施用。
(4)配套措施
每次机采后进行掸剪,剪去采摘面上突出枝叶,使树冠面平整。连续机采1~2 a 后,留养一季茶叶,以增加叶层厚度。连续机采4~5 a 后进行重修剪(离地40~50 cm 处剪去),以复壮茶树、更新树冠。
二、注意事项
本技术模式适用每公顷产量(干重计)低于3 750 kg的茶园,如果超过3 750 kg时,N用量可以适当增加,但不超过600 kg/hm2。
因不同茶园土壤肥力有一定差异,所以各种肥料的用量需根据土壤测定结果调整,土壤养分充足时低水平维持施肥,缺乏时高水平补充。
如无所列肥料,可根据已有肥料养分自行换算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