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可追溯茶叶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019-01-04刘路星鲁瑶

中国茶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电子标签茶叶体系

刘路星,鲁瑶

1.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2406;2.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362406

近几年来,我国茶行业蓬勃发展,茶叶产量不断攀升,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市场对于茶叶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茶产品质量安全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茶叶质量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而可追溯体系建设是茶产业质量安全管理控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1]。因此,推行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迫切而必要的,它既是茶产业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执行效率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经过不断尝试和研究,我国业已展现出较好的发展空间及未来前景。2009年4月,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NY/T 1761—2009)作为与可追溯相关的行业标准,表明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取得了一定进展,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视已形成共识。特别在2009年4月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NY/T 1763—2009)中,规定了可追溯茶叶管理目标和制度要求,并依据各个环节给出了编码的要求。

在随后的10年间,农业部出台了多项文件,不断推动着可追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 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 号)精神,都对于可追溯农产品的管理制度、信息化平台建设、技术标准等作出了具体的规范。在国家发布的《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GB/T 33915—2017)标准中,对于茶叶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各环节信息采集点都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根据基本溯源信息和扩展溯源信息进行等级分类,进一步作出了要求。

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产品供给侧改革、重点建设农产品的溯源体系的背景下,各产茶地区都将产业质量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方法呈现多元化。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采取“源头监管、生产监控、市场抽检”等方法,在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确保品质。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也面临着流通的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可追溯体系的跟踪管理缺乏等问题,需要不断深化工作方案,提出新的对策建议。从消费层面来看,大多消费者希望能从可追溯系统中了解到真实的安全信息、生产厂家、茶园、生产过程等信息。消费者认为茶叶的可追溯系统是必要而有效的,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二、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

1.茶叶可追溯质量管理

(1)种植过程中的可追溯质量管理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要求建立可控可追溯、能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的生产基地,并对生产基地实行科学管理,保证茶园不受污染。首先,茶叶生产基地的空气、土壤、水质等环境条件要符合生产高质量茶叶的要求,并对其进行考察鉴定。要求茶园施肥无害化,详细记录肥料和农药购进、领用等情况。对每次所使用的肥料名称、用法、数量、使用日期等信息予以严格监管并登记、录入到可追溯系统。对茶园的锄草、育苗、移栽、修剪、施药(包括用药剂量、次数)、采茶、鲜叶运输等茶事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及时记录农事信息并建档保存,再录入可追溯管理系统。另外,一些关键信息也应详细记入。例如,采茶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采摘的茶叶种类、茶叶编号、收集茶叶的方式、采摘标准和方法以及储存鲜叶的工具和地点等[2]。依此保障生产环节的茶叶质量,提升茶叶生产基地的效率与水平,保证产区都为可控范围,从而便于可追溯管理。

(2)加工过程中的可追溯质量管理

在生产加工前需要先对每批原料进行编号、标识,保证每一批产品都能溯源,对毛茶进行品质检验,相关数据及时记录。在加工过程中,以防为主。保持加工车间的卫生和清洁,确保加工车间远离污染源。此外,尽可能地改进加工设备,并确保茶叶不接触到地面,最大程度做到清洁生产、卫生加工。应对每次的加工生产情况予以监督、记录,及时将温度、时间等相关信息录入可追溯系统。

茶叶的储存和运输环境受到包装的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因此包装必须选择无气味和可生物降解的清洁材料。贮存环境要做到无尘无湿化,还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质量卫生管理意识,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执行。

(3)销售过程中的可追溯质量管理

产茶地区和行业要加强管理,以政府相关部门为切入点,建立相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抽检机制。政府部门应积极实行对可追溯体系的动态管理,拓宽相关信息渠道,适当扩大试点范围。及时通过可追溯信息系统接收和反馈茶叶质量的相关信息。企业自身加大对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和抽检频率,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市场。政府也应对可追溯体系严格监督,保证信息真实性,提升消费者对可追溯茶叶的信任。

进一步完善茶叶质量控制试点系统,建立茶叶产品检测机制,提高抽检频次、定期公布抽检结果,加大惩处力度,曝光一批违规企业,实现可追溯执行过程中的优胜劣汰。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对于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应取消企业的荣誉和相关资质,并追究其法律责任[3]。

2.提供可追溯体系的外部支持

(1)有关各方积极推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政府通过改变税收和补贴的方式,支持可追踪系统的发展,并协助开展试点工作,鼓励茶叶销售、茶叶包装和其他各级分销商在市场上进行茶叶信息的追踪,从而完善茶叶的可追溯体系建设。向国外学习和借鉴相关政府资助项目的良好模式和经验,例如加拿大开展的猪的身份识别系统的做法。

(2)提高可追溯茶叶的经济效益

开展社会宣传,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各种活动、论坛、讲座等,提高潜在消费者、社会大众对于可追溯产品的认识,对市场作出正确的引导[4]。利用媒体加大国家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可追溯茶叶的经济效益,保证参与追溯系统的企业盈利空间[5]。

(3)完善茶行业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与监督的职能,以政策监督企业重视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完善提高产品质量的法律和安全标准的行业规范。严格定义相关元素,如可追溯对象、相关主体、信息、法律责任等。确保跟踪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到相关评判结果与茶叶品牌、企业资质、出口委托指标相挂钩等。

三、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持

1.RFID技术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 术是基于射频识别通信技术,结合无线网络、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传输功能,达到对移动和静止对象的自动识别。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数据管理系统等3个部分组成。电子标签的作用在于储存被识别对象的电子信息,可嵌附在茶产品的包装上。阅读器是读写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射频发射载波信号,借助载波信号的能量以激活电子标签。对电子标签所携带的电子信息进行非接触式的写入,再将标识信息传输给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主机进行信息处理,数据管理系统则进行控制读写识别的操作[6]。

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中,该项技术由RFID读写器、电子标签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组成。系统运行时,在电子标签中依序、详细地录入与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重要相关信息,利用读写器将信息上传至可追溯系统的数据库,再通过简单的WED组件设计查找相对应的需要溯源的信息。电子标签的ID号就像是人的身份证号码,永不变更,唯一确定。但ID号所携带的数据却是可以实时更新的,可以根据人为需要进行实时录入、及时更新。这样高质量的自动识别,保存和获取了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所有相关信息,并保持信息连结的畅通,保障了茶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目前,RFID 技术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基于RFID技术的可追溯茶叶质量安全系统也已初步架构实现。RFID技术有利于茶产业集约化、高效化发展,有利于保障茶叶相关信息渠道的畅通,有利于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完善。

2.“物联网+”体系

物联网的概念被认为是在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能够实时采集各种有效信息,使用者依靠物联网对特定对象进行监控、连接和互动,以实现对其智能化识别与管理。物联网利用识别技术、GPS和GIS等技术将传感器、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诸多类型传感设备有机连接为一个统一的局域网络。

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设计和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茶叶追溯平台,实现对茶叶各个环节的跟踪、数据记录和信息查询,像物流信息可查询一样,联通茶叶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监督的各个主体和环节,并同步进行相关实时影像和数据的采集、上传和通信传输[7]。

以此搭建一个巨大的、高效的信息平台,包括茶叶溯源查询、政府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和抽查情况、内外的信息发布、茶企的信用评价和投诉建议、相关责任人信息。假如消费者购买到质量不达标的茶产品,可直接利用可追溯系统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诉和维权,以此明确责任,引导茶企提高自身茶叶质量监管水平。

3.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是生活中大面积普及的一种低成本技术,生活中常见的有条形码和二维码。条形码所涉及的国民经济面广,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它是信息的图形化表示方法,把需要反映的信息制作成条形码,用特定的扫描设备将该信息扫描并传输至计算机中。具有信息录入快、录入出错率低、信息密度高的特点,虽不具备RFID技术所具有的读写功能,但优势在便利,如果将二者结合运用,则可以建立非常完善的可追溯体系。

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以读取茶产品外包装上的条形码来进行溯源信息获取,使得产品信息透明化。消费者通过一个条形码,一部手机,就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到所购买的茶产品从种植到销售每个环节的任何信息,这无疑是真的做到了“下行跟踪,上行追溯”。

四、发展前景及建议

欧盟、美国等于上世纪已经开始了农产品的可追溯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无论是完善的标准还是更新的技术,都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标准,吸收运用发达国家成熟的科技成果,结合我国茶产业特色,可以完善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利用成熟的RFID 技术、条形码技术、“物联网+”体系,开发架设完善的茶叶可溯源体系,再配套和完善企业的局域网建设,搭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网络,将互联网与每一个环节的茶叶信息连接,将这些追溯数据汇总、审核、校验、统计、录入和读取后真实而完整地展现在消费者眼前。消费者可以读取产业链上的所有信息,增强对所购茶叶品质的信赖。同时,我国的茶叶可追溯体系可以和国际市场对接,可以为国内外消费群体的茶叶健康提供高水平的保障。

可追溯项目建设是个闭环式的体系,从茶叶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再通过物流系统到消费者的手中,只有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才能确保可追溯体系的真正有效[8]。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关乎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但我国目前建立茶叶质量追踪系统的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仍在广泛的试点中。这项涉及范围广泛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也需要从业者发扬“工匠精神”,需要社会各界的认同和重视,还需要每一个涉茶人对茶叶质量安全的敬畏,对可追溯体系的共同投入。积极促进相关各方共同行动,让可追溯体系为茶叶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电子标签茶叶体系
《茶叶通讯》简介
RFID电子标签在全钢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图书馆不同领域的电子标签敏感信息智能过滤系统设计
香喷喷的茶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RFID技术中防碰撞算法的改进
便携式茶叶
采用分集技术的改进型二进制搜索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