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腹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9-01-04吕淼
吕 淼
(吉林省舒兰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600)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1],其临床典型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不典型表现为上肢痛、颈痛、腹痛等,易与急腹症、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2],因此出现误诊情况,不利于患者在最佳时机内接受有效治疗。本文对以腹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降低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率、死亡率。正文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以腹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30例开展本次研究,男19例,女11例;年龄54~76岁,平均(62.44±1.17)岁。所有患者均满足美国心脏病研究学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存在恶心、上腹部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冷等临床表现。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观察,同时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安排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患者的病情并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对症治疗。
1.3 评价指标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初诊体征;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表现。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
以腹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腹痛情况为:17例上腹痛,例左上腹4痛,例右上5腹痛,3例脐周痛,1例全腹痛。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胸闷、腹胀情况,腹痛症状发生至就诊时间在4 h以内。
2.2 初诊体征
30例以腹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上腹压痛7例,上腹肌紧张7例,莫氏征阳性2例;心动过缓5例,心动过速8例,心律不齐4例,肺部湿罗音5例,第一心音低钝5例,低血压3例。
2.3 心电图表现
以腹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0例心电图中V3R-V5R导联ST段抬高0.1 mV以上,心电图中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者10例。临床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V1、V2导联中有rS波形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右胸V1、V2导联小r波在小q波后出现,振幅、时间分别为<1/4R、<0.04 ms;前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R波自右向左下降,V1导联R波>V3导联R波。心电监护显示30例以腹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左心室前间壁梗死7例,右心室下壁梗死11例,右心室下壁加后壁梗死4例,右心室下壁合并前间壁梗死8例。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腹痛的原因在于:(1)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冠脉-腹部内脏反射导致消化道症状发生;反射性腹肌痉挛引起的局部压痛,与急性胰腺炎、胃痉挛等疾病症状相似;(2)迷走神经兴奋会导致恶心呕吐、饱胀、腹痛等症状发生[3]。(3)心肌梗死后会出现心脏泵血功能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情况,胃肠平滑肌缺血导致反射性痉挛性疼痛出现。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以腹痛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在于:(1)腹痛可在多部位发生,且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易出现此症状;(2)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存在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情绪过激等情况;(3)既往存在消化系统疾病,腹部症状无法得到有效缓解;(4)心肌坏死区呈现病理Q波且心肌损伤区ST段抬高,心肌缺血区出现T波倒置,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4];(5)发病至就诊时间短于4 h,且就诊时无心肌标记物、心电图表现异常情况。本文结合患者的疾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总而言之,临床诊断以腹痛为表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明确该病的临床特点,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准确率的提高,便于患者及时接受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