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2019-01-04孙海明
孙海明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脑梗死后局部病理生理变化是继发性癫痫的发作基础,有数据称,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率为2%-15%,且以早发型癫痫居多,是造成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1]。卡马西平、依达拉奉均为临床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脑梗后继发性癫痫治疗方法,对研究患者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52例,按随机平均对照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53~72岁,平均(62.41±3.15)岁,其中全身性发作8例,部分性癫痫发作18例;研究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2~74岁,平均(62.47±3.16)岁,其中全身性发作9例,部分性癫痫发作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卡马西平(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2279)治疗,0.2 g/次,2次/d;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生产厂家: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10)静脉滴注,30 mL依达拉奉溶于100mL生理盐水,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减少75%以上,判定显效;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减少50%~75%判定有效;未至上述标准或发作次数增多,判定无效;总有效率为100%-无效比例。参照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2]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处理,以(±s)表示变量数据,采取检验;无序分类数据以(%)表示,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t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参照组2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9.23%(18/26);研究组2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1%(24/26)。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x2=4.457,P=0.03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参照组癫痫发作次数(7.23±1.06)次/月,NIHSS评分(21.42±3.57)分;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7.27±1.05)次/月,NIHSS评分(21.46±3.55)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t=0.137、0.041,P=0.446、0.484)。
治疗后参照组癫痫发作次数(3.52±0.44)次/月,NIHSS评分(14.86±2.18)分;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1.38±0.35)次/月,NIHSS评分(8.62±2.54)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t=19.408、9.506,P=0.000、0.000)。
3 讨 论
患者脑梗死后神经细胞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促使Na+离子内流,引发神经元细胞膜稳定性病变,在神经元过度极化或神经元关联功能丧失后引发癫痫性放电。临床对于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治疗,是在脑梗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癫痫药物以降低癫痫发作频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临床常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疾病,其在降低细胞组织兴奋性、抑制丘脑负荷点活动方面效果明显,可改善癫痫患者中枢神经突触传感功能,达到抗癫痫、抑制神经痛的作用。依达拉奉属于一种高效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兴奋性神经递质减缓细胞凋亡,同时可减少缺氧缺血对脑神经造成的损伤。卡马西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在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达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本次对研究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用药后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表明了联合用药在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优越性。
综上,依达拉奉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效果显著,推广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