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有效布置策略探讨
2019-01-03徐玲玲
徐玲玲
摘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以“差异性”“趣味性”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就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旨在切实改善当前所面临的单一、枯燥化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尴尬状况。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差异性;趣味性
目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还存在琐碎、重复等突出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也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积极探索,优化作业布置方式,为学生设置新型的作业,以切实达到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预期目的。
一、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应体现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作业布置上,应当结合所学数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层次化的作业,这样才能让作业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促进学生获得进步的同时,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获得显著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之后,我便为学生布置了如下差异性明显的作业内容,要求他们在课下完成:
还原题:
22.4÷2=? 9.6÷6=? 28.4÷4=?
91.8÷4=? 24÷3.2=? 2.16÷3=?
还原题较为基础,难度较小,设置其的目的在于还原当日学习内容,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数学新知识。
打底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可能会错在哪里?
1.44÷1.8=0.8 11.7÷2.6=45
16.54÷4=41.35 60.6÷12=50.5
打底题所面向的为那些学习基础中等,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未充分搭建起来的学生,设置的目的在于在巩固其数学基础的同时,帮助其逐步完善自身的数学框架体系。
进阶题:1千克苹果的价钱是3.2元,现在有80元钱,能买多少千克苹果?
这个月妈妈共交水费33.35元,已知本月共用水14.5吨,你能帮妈妈计算每吨水的价钱是多少吗?
进阶题的难度有所提升,其立足于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将“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置于社会生活之中,促使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开阔,一切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还原题是必须完成的,而打底题和进阶题则为选做作业,学生可以自由搭配,这样一来其便能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数学作业内容,促使其在基础不掉队的同时,实现能力提高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应体现趣味性
学习是枯燥的,也可以是有趣的,枯燥的知识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可能,而有趣的学习则总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无限学习热情,并促使他们积极且踊跃地投入相关知识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当树立趣味化的教育理念,巧妙地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轻松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良好教学效果。课后作业作为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应当体現出明显的趣味性特征,以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如此才有可能通过完成作业真正帮助学生达成复习知识的预期效果。
例如,学习完“小数乘法”这一节知识后,我便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实际情况人手,为他们设置了如下作业内容:
1.一本数学练习册11.5元,我们班共有62人,如果每人买一本,一共需要多少钱?
2.爸爸带亮亮去称体重,亮亮体重24.5千克,爸爸的体重是亮亮体重的3倍,你能计算出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
3.水果店有34箱苹果,每箱26.8千克,你能帮助水果店老板计算下这些苹果共重多少千克吗?
以此为基础,我还别出心裁地为学生设置了如下的作业规则:完全正确的学生可获得“作业小达人”的光荣称号,做错题目的学生则要结合已有的实际生活经历,自己创编一道新的有关小学乘法的数学题目,这样一来,趣味化的数学作业方式便使得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能主动投入写作业的活动之中。因为他们都想成为光荣的“作业小达人”,而即使出错了,在自编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他们也将进一步复习、巩固之前课堂上所学的小学乘法的有关知识,这也不失为帮助其加深理解、构建数学知识框架的有效方法。
总之,作业的完成是需要学生去观察、实践、反思、归纳、记录和整理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多重解读也切实促进了他们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并想方设法优化课后作业的质量。以上仅是我个人关于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布置优化策略的浅显认识,日后我将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以期真正以作业为载体推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更好进步与发展。若能如此,实乃个人教学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