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语文教材,实施群文阅读

2019-01-03钟万莲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钟万莲

摘要:阐述了基于城乡结合部背景下小学开展群文阅读的一些方法和设想。从特殊校园背景下的群文阅读困惑写起,提出群文阅读的金点子和操作步骤。重点在于通过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创造性地建构教材,充分利用园地,课后选文,同步阅读,诗词名著,以文带文,从而丰富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数量,提升阅读质量,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关键词:整合单元教材;整合园地栏目;整合选读课文;整合同步阅读;整合古诗名著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要提高阅读量,光啃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实践的主体是学生。重构语文教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文带文,实施群文阅读,无疑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阅读积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捷径。群文阅读是架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可以积累知识,扩大视野,提升境界。

一、城乡小学群文阅读的拦路虎

我校原先属于村办学校,地处城中村,周边小作坊、小加工厂、农贸市场较多,环境复杂,家长普遍忙于生计,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大部分孩子做完作业,首选是看电视、玩手机。阅读常态化困难重重。

1.亲子阅读理解不到位

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多。父母的工种以体力劳动为主,经常长时间加班加点,深夜回家是家常便饭。精力、时间都不足以支持亲子阅读。孩子的阅读指导,家庭方面是非常薄弱的,能家校配合的家庭少之又少。

2.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

教师是学生阅读指导的生力军。城乡学校教师老龄化加重,公办教师占比少,新生力量多。老教师习惯只讲教材教参内容。新教师连教材还没有完全吃透,尚且不能运用自如,创新更是没有精力。对学生读书方法的训练,只能照本宣科。

3.阅读材料选择不到位

由于没有人监管,自然无政府状态。《孔夫子》《爆笑校园》是低年级学生的正餐,《斗罗大陆》《斗破苍穹》是高年级孩子的最爱。一批我们称之为“快餐文化”的书籍成了我校部分学生的座上宾。孩子走马观花,感动的是情节,学到的是暴力,对于遣词造句,潜心会文,总是差强人意。

4.学校阅读环境不到位

学校设有图书馆,但是环境简陋,不够温馨,离学生阅读的家园相差甚远。“精读”“略读”“泛读”“选读”“写读”等读书方法,环境宣传不到位,学生无法耳濡目染。班级图书角无论是从藏书的数量、种类,还是从借阅的次数看,都没有做到班班读、天天读、时时读,没有做到常态化。

5.阅读时间投入不到位

孩子们很忙碌,要参加各种社团,参加各项比赛,排练各类节目,还要抓紧时间完成功课。回家后,孩子们要带弟妹,忙得不亦乐乎,无暇顾及课外书。周末有时间了,父母却无法陪同孩子前往图书馆,有些孩子只能望洋兴叹。

二、城乡小学群文阅读的金点子

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阅读是成才之源、树人之本。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群文阅读,从课内40分钟分一杯羹,重构语文教材,丰富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1.整合单元教材——方法指导,学生会读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单元整合教材,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渗透一个方面的教育。适当调整教学的顺序,合理安排教学的侧重点,以文带文,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对比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四上第四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安排了《白鹅》《白公鹅》《猫》《母鸡》。我们可以进行单元整合,将《白鹅》和《白公鹅》放在一起学,第一课时,理清文章脉络,解决生字词;第二课时,品读《白鹅》一文,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分享好句,体会反语手法的使用;第三课时,略读《白公鹅》,对比《白鹅》与《白公鹅》在写法上的异同。同样的,《猫》《母鸡》也可以群文阅读,重点教学《猫》,以文带文学习《母鸡》,从而体味老舍先生作品的京腔味儿。四下第四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都是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前两篇可以让学生演课本剧,感受中外不同作家笔下的儿童英雄形象。后两篇可以在學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后,穿插诵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然后再次引读“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童诗贴近孩子的年龄,更能让情感得到升华。

2.整合园地栏目—议题适合,学生能读

语文园地的栏目都是围绕整组教材的训练点编写的,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学时,适当地将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和课文整合,既能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同时,因为是同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学生既容易读懂,又增添相关知识。

如部编教材2016版一年级下册第四组,学习完《荷叶圆圆》一文后,我们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激活学生阅读的兴趣:“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多美呀!小青蛙、小蜻蜒、小鱼儿、小水珠玩得多么开心呀!听,荷塘里又发生新故事啦!想去读读吗?”然后师生共读第79页的“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让学生加深对夏天景物荷叶和常见动物的认识,并感受夏天景物的迷人和小动物们美好的心灵。

再如部编教材2016版二年级下册第一组,学习完与春天相关的两首古诗《村居》《咏柳》后,我们可以趁着孩子读诗的热情未减,接着诵读园地一的《草》,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学完童话《开满鲜花的小路》后,可以课上阅读交流园地一的《笋芽儿》,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整合选读课文——容量适中,学生爱读

义务教育教科书(2001版),每一册教材,在八个园地之后,都有带“▲”的选读课文。这些课文有效地配合前面的主题教学,都是精选的故事,篇幅短小,学生读得不费力。

教学完五下第一组“走进西部”后,可以同步阅读选文《拉萨古城》,用西部独特的建筑艺术感染学生。学完第四组“令人感动的故事”,品读选文中的《一件运动衫》《丰碑》,学生会豁然开朗:只要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原来爱就在我们身边。而学习完《草船借箭》,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谓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时,随堂阅读《孔明智退司马懿》,孩子会对孔明的识人心有新的认识。

4.整合同步阅读——内容有趣,学生悦读

课上时间有限,要读,就要读精品,既扩大学生视野,又让阅读方法迁移。广东省出版集团出版的《语文同步阅读与训练》一书,聚集了一线名师、骨干教师的智慧,选文内容丰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阅读这类文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独立思考,善于质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对于课内教材的教学,不失为一大补充。

当然,也可以根据本课的背景,自选内容编写群文阅读资料。比如上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推荐阅读《只砍有记号的树》和《德国人的荣誉感》,让学生深入认识德国这个民族的独特。

5.整合古诗名著——群文相关,学生易读

古诗、名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如果能在课堂上引读古诗,会提升课堂的语文味儿,让课堂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如果能在学完选文后,及时阅读名著原作,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比较阅读的兴趣,追根溯源,沉浸在中华经典的宝库里。

比如,学习《秋思》一文,我们可以整合诵读《游子吟》《宿新市徐公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而将诗意形象化、生活化,知道诗人思念的有老母、有稚子、有兄弟姐妹。而将《归信吟》与《秋思》重组,更是让情感得到渲染(见下图)。

再如,学完五下第五组“古典名著之旅”,师生共读《西游记》《百万英镑》,因为有了课文的学习基础,学生不再畏难,相反读得有滋有味。这些原著的阅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味,浸润了学生的心灵。

归信吟

唐孟郊

泪墨洒为书,

将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

兀然空一身。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泪墨洒为书,

将寄万里亲。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书去魂亦去,

兀然空一身。

三、城乡小学群文阅读之五步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语文实践。”群文阅读教学,可谓是最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教师要少问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

1.指导读书方法,开设精读教学课,积累运用

教材的学习,尤其是精读课文的学习,能通过精彩句段的展示、交流,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奥秘,养成“读、思、议、写”结合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思辨;一边读,一边标注好词、佳句,批注自己的体会;并且用“采蜜本”的形式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听、说、读、写能力这四件法宝就收入囊中。

2.拓宽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书籍保障

群文阅读教学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阅读,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群文的选择也不同,有求同型——强化某种认识;有比异型——引发认知冲突;有整合型——丰富多元理解等。

3.提高读书品位,开设阅读鉴赏课,浓厚氛围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开设阅读鉴赏课,应让学生体会文学的魅力。如学完五下“语言的魅力”一组后,我们可以让学生鉴赏剧本、相声、小品、影视剧,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4.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活动缤纷

每周一,我们班固定第一节课是读书汇报课。汇报方式灵活多样,有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型,有好书推荐型,有绘本创作型,有课本剧表演型……饶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5.开通读书存折,开设阅读实践课,引向课外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持续激励学生阅读,设立“读书存折”是个妙招。学生一个月下来,展示、评比,看到自己的“存书”,自然沾沾自喜。于是,更多的學生效仿,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回归阅读本色。

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我相信,只要我们勤思乐教,群文阅读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艳丽。

编辑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