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阅读教学的另一扇窗

2019-01-03徐丽萍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徐丽萍

摘要: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中。对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评价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而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偏重于文学性较强的小说、散文,而对于相对比较理性、运用性强的非连续性文本,则不但缺乏训练,甚至陌生,社会实践则更是少之又少。在实践中探讨出了三个应对策略:立足课堂,优化教学方法;结合生活,挖掘教学资源;开阔思路,培养阅读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非连续性文本;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指由数据表格、图表、曲线图、图解文字、憑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具有直观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更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重要媒介和方式。另外,从这几年我们市、县的期末检测卷来看,高段语文都有出现一则非连续性文本。从平时的测试看,部分孩子对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失分比较大,甚至无从下笔了。

那么如何有效地深化和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对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而且教参中似乎也没有进行具体的阐述,教材中也没有明确的内容呈现,所以一直以来是个较为困惑的难题。

基于以上现状,如何在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中融入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以致用打下基础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立足课堂。优化教学方法

纵观几轮小学语文教材,文本形式基本上就一种类型,即清一色的文学作品,选课设计太过单一。以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出现过一篇真正的非连续性课文。因此,教师就要善于从现行的教材中去发现、开发。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拓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广度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第一阵地。我们可以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融入以下教学过程中。

1.升级口语交际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往往需要师生查找大量资料,这些资料就是非连续性文本。在第三学段,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阅读、获取信息,并相机表达,为学生做示范,并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搜集信息。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旅游”时,我先出示一个指示牌,创设情境:洋洋跟随爸爸妈妈去旅游,他来到车站,看到了一个“指示牌”,来到车站大厅,准备去售票厅买票,根据“指示牌”,他们得怎样走?买完票后,需进站后,他们该到哪里呢,又怎么走呢?工作人员提醒他们的行李太多,妈妈埋怨爸爸,洋洋也觉得背得太累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假如洋洋与爸爸妈妈在车站走失,看到“指示牌”,他有哪些找到爸爸妈妈的办法呢?经过多次强化练习之后,学生对怎样看“指示牌”已经驾轻就熟。这样的整合,可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得以提升。

2.完善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单元,也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编制独立思考题,引发学生阅读思考。如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走进信息世界”,学习了调查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写法之后,我设计了《我和家人、朋友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的研究问题(见下面附件表格),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引导学生分析:从调查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得出结论:从上面的调查中,你有什么感想?你想给家人、朋友什么建议?

整个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口语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调查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的能力。

(二)敢于跨学科整合,提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深度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他们早已接触。比如,数学和科学学科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表格等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也可以对这些文本加以改编,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比如三下的科学教材里有种植凤仙花和养蚕的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种植凤仙花和养殖春蚕的过程,通过画画、拍摄照片和表格等方法记录下来,并引导学生来写写观察作文,甚至可以创编一个“非连续性文本”。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种养殖过程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信息的提取能力。

二、结合生活。挖掘教学资源

(一)链接生活,点燃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亮度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地图、药品、产品说明书、微信、列车时刻表、商业图标、景区导游图等。教学中,我们要做一名有心人,挖掘生活中的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并有意识地搜集整理,让学生能够阅读到这些生活里随时能接触到的文本。那么,我们的学科资源便会如源头活水,永不枯竭。

(二)回归生活,放飞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广度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对人的生存发展影响较大,开拓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递了“为生存做准备”的学科精神。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读法及教法,不少教师仍缺少对课程实践方面的集中梳理,这与“非连续性文本”广泛存于生活中的情况反差较大。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数量有限,表现类型相对单一,实践练习指向性不高。但学生缺少对该文本主动观察和学习的意识,浪费了许多可利用的生活文本资源。我们应敢于突破教材中的局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质要求,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国际化接轨。

三、开阔思路。培养阅读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无处不在,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意识地增加图表等阅读量,在作业中适当为学生提供同类型的阅读练习,除数据和表格外,可增加包含统计、曲线图等文本,要从实际中增加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指向学生提取信息能力,触摸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温度

在阅读一般的“非连续性文本”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初读,获取对全文的整体感知。其次是读取资料之间的信息,发现资料之间的联系。最后是寻找突破口,找出规律,结合题目、内容的要求,运用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方法,把资料反映的所有信息概括表达成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

如教师针对《美林药品说明书》(原文本略)设计了下列练习。

(1)【美林注意事项】第七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关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禁用。”可以吗?为什么?

(2)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半夜,张小明体温三十九度,慢慢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复方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3)【美林注意事项】第9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

通过练习,学生针对问题回答,对说明书内容会进一步深入研读,有效提升了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指向学生重整信息能力,增加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高度

在第一步学生提取所需要的信息之后,学生还需进一步处理信息,并进行意义重整,做出推断。另外,“非连续性文本”有些内容通常不是直接写出来的,而是隐含在文本、数据或图表之中,需要我们将蕴涵在各种复杂表象下的信息做出解释,剔除无关信息,避免误导,甄别和保留有效信息,完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任务,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利用文中提供的线索一步步合理分析和推测,得出结论。这样的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重整信息的能力。

其实,《美林用法用量表》是美林说明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接着来考大家是否真读懂这张用法用量表,你会对李伟妈妈怎么建议?喝多少美林?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指向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加大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力度

“非连续性文本”常运用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方法进行正面与侧面、纵向和横向的思考,得出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图表的本质要义,最后把图表反映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和归纳。

例如:《关于垃圾食品》请根据材料探究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要读懂表格中的信息,且要将所有材料综合分析。所谓“垃圾食品”即营养价值低,对人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的食物,表格中显示购买食物优先考慮营养价值的人数比例高达72%,剩下两种因素所占比例非常低,其逻辑关系为“28%的学生购买食品是首选外包装吸引人的或味道好吃而不选营养价值高的”,且40%的学生喜欢喝汽水类饮料”,即探究得出“汽水可乐”等属于垃圾食品,综合归纳这些关键点,才能由果溯因,找到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是“垃圾食品外观漂亮,且口感好”。这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其实并不难,关键还是要看学生能否提取关键的信息点,善于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归类,分析数据的异同点,进而综合性地将其进行对比和归纳。

“非连续性文本”的引入让语文教材呈现时代的气息,也向我们提出了教学实践的新命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好实践。相信它会为我们阅读教学打开另一扇窗,让窗外的风景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Passage Four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