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引领,高效“扶”学

2019-01-03秦必强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单阅读教学语文

秦必强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与以往“内容分析”式的教学不同,现在更提倡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单作为阅读教学的工具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许多关于学习单设计的研究激发了探究的乐趣,而结合教学实践,结合阅读中“读”“写”“品”“链”的任务,重点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设计,致力于通过学习单辅助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

关键词:语文;学习单;阅读教学;扶学课堂

随着课改热潮,我校积极探索,全面展开“扶学课堂”的研讨,“自主、互动、高效”成了各学科追求的目标。随着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不断改进,阅读教学的工具也不断增加,比如“学习单”的出现,让传统的课堂走向生成式课堂,学习单是依据学情分析,为达成课堂目标而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载体。

我认为学习单在阅读教学中的存在价值。其一,凸显核心教学内容,学习单有选择地把教学任务呈现出来,预习单侧重“读、画、标、注、查”,阅读理解单侧重“品、写、悟”,复习单侧重知识的“迁移、整合”,目标明确,环节清晰;其二,满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需要,为了完成学习单,学生投入学习活动,“自学单”侧重学生自我体验,“讨论单”侧重学生多面表达,“探究单”侧重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其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需求,便于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往往课堂一问一答的形式不能让所有学生参与思考,学习单给学生一个缓冲过渡的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学习单也可以反馈,便于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

因此,学习单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载体,推动着语文课堂走向“自主、互动、高效”,那么该如何设计学习单呢?下面将结合阅读教学的任务,设计学习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设计

(一)结合“读”的任务,设计学习单

在每篇课文的初读环节,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导促读的预习单

首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完成的任务,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是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低年级在课堂上花大部分时间检查预习,而随着阅读量的增大,中高年级更倾向于缩短这一环节的时间,因此学生的课前自学时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结合预习要求设计课前的“预习单”,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目标。(见表1)

2.概括提炼的导学单

大部分学生提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就会不知所措,学生不得法而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利用学习单就可以帮助他们梳理脉络、提高概括能力。

在初读苏教版三上《三袋麦子》后,让学生完成一张表格(表2),汇报交流后,让学生把这几部分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利用这样的学习单,既简单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又领悟到了抓住人物和事件等关键要素的概括方法;类似于这样提取信息的方法除了简单的记叙类文章,一些写景状物文也适合,比如苏教版四下《燕子》,又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单(表3),需要注意的是,提取景物或动物的特点,有时不能直接在文中找出,需要学生对此进行提炼,而提炼的过程正好也帮助理清文章脉络;再如苏教版三下《恐龙》是一篇说明文,也可以采用提取有效内容、提炼主要信息的方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表4),学生在完成学习单时,不仅梳理文章脉络,更了解了文本表达特点(用不同说明方法介绍形态各异的恐龙)。

可见,根据不同的文体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单,而学习单的有效植入,不仅帮助学生提高概括能力,而且渗透了文本表达的方法。

(二)结合“写”的任务,设计学习单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阅读课中的小练笔又区别于写作课中的大作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写结合”,切入口要“小”,目标要明确,能体现一课一得。

1.有感而发,即时落笔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情感体验也就不同,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读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练笔环节可以放在课中,也可以放在课文学习后。例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珍稀动物,画出喜欢的句子并标注感受,这是简单的课中练笔。还有一种是写篇幅较小的读后感,属于“结尾延伸式”的练笔,例如在学习完《黄河的主人》这一课时,让学生为艄公写一段颁奖词,这类练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但是不能过度使用,以免过于拔高主题思想而忽略了语言训练。

2.总结全文,归纳要点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浮于表面,不能将文本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而教师可以采取总结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文字,例如在学习《云雀的心愿》这一篇课文后采取(表5)的学习单,以写邀请信的方式再次归纳文中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这样的语言实践立足文本,体现了学语言、用语言的特点。

3.发挥想象,填补留白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留意到某部分文字描写“不具体”、过程“不精彩”,其实这是由于表达需要,教材中常常会有一些留白,而教师抓住了这些“留白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填补留白,就会让文字背后的含义熠熠生辉。

(三)结合“品”的任务,设计学习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中除了学习语言文字、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品读”也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对文中一些关键字词仔细推敲、反复琢磨、品味妙处,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审美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应用建议

(一)目标明确,切入角度多元

学习单是学习的支架,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支架就从哪里搭。初级形态的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习惯,支架要便于攀登,让最弱的学生也能够得着;而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支架也就要具有挑战性,抓容量、多角度思维和效率;最后的理想目标是一张白纸——学生能合作甚至独立设计一整张的学习单。

学习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抓手,是为了让学生成为“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的工具和手段。它不是縮小版的考卷,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题型集合,单一功能的学习单使学生失去兴趣。由于不同类型的文本都有其独特的阅读功能,每一份学习单的设计都应扣住阅读教学的目标,切入角度多元活泼。多样化可以从形式上体现,比如游戏、摘要、调查、访问、观察、仿作……当然也要避免流于纸笔抄写,试图结合阅读策略,促进学习。

(二)取舍有道,不能代替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多深,挖掘到的价值就越深,学习单的设计可以借鉴,但是一定要在解读文本的前提下有所改进,否则就是机械化的照本宣科。再者,如果学生不读文本,片段地从书中找到答案,把学习单完成,就会割裂文本的完整性。因此,文本阅读不能过度依赖学习单,更不能离开文本。

(三)板块明晰,问题不能过碎

学习单一般有这几个版块组成:预习过关(教师检查、小组检查)、独立学习(根据小组任务独立填写学习单)、小组讨论(分配角色,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分享补充学习成果)、整理反馈(完善学习成果),每个板块要清晰突出阅读教学目标;此外,学习单要集中焦点,解决学生学习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小问题可以放在课堂中点拨或追问,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猜你喜欢

学习单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数学“学习单”,激发学生自主生长的潜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