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几何作图技能教学对策分析

2019-01-03庄小红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策略

庄小红

摘 要:小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几何作图技能问题,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对学生了解作图的原理和学会作图的方法进行指导,对小学生几何作图技能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作图技能。

关键词:小学;几何作图;教学策略

一、重返原点,抓住本质

教师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图的原理和几何作图的概念,才能让学生掌握几何作图的技能。教材中有很多概念和定义全部都是较长的文字说明,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先帮学生梳理清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抓住概念和定义本质进行教学。例如:在画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点难以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抓住高的本質“其实就是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进行指导。

二、以喻激趣,化难为易

由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薄弱,空间概念也比较差,而几何作图本身又比较抽象,很多图看起来简单,但不好作。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用“喻”来激趣,进行形象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图的原理。例如:在作平行线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记住画图的步骤,让学生明白直尺和三角尺分别起到的作用,并正确使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直尺看作火车的轨道,把三角尺看作火车。对于火车和火车轨道学生都应该有一定的认识——“火车轨道”是固定不变的,而“火车”是可以移动的。

三、寻求支点,给予拐杖

在几何的作图中,如果教师运用方法恰当,那么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难度,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几何作图的技能。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作旋转图形的的时候,如果直接出示三角形的旋转,学生很难的出旋转后的图形。因此,教师在让学生作面的旋转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画线段的旋转,学生是难作出旋转后图形的。因此,教师让学生在旋转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画线段旋转。学生会作线段的旋转图,三角形这个面的旋转就是先做出两条线段的旋转后,再连成面就可以了。

四、找准衔接,有效引导

在平面内,将一根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不是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图形经过前后的移动前后还是全等形。在平移的教学中,学生只是了解这是一个平移的现象,并不了解图形经过一次或者两次平移后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是很难掌握作图技能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概念找出正确的作图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平移的作图技能。

五、收集错例,以错引思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错题出现是正常的。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要合理地利用错题,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减少类似的错误发生。学生练习画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梯形的时候可以很快画出来。但是一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例如:要把三角形旋转多少度,学生经常在旋转的问题上出现错误。对于这样的错题,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思考题目所处的是具体选择多少度?在平时的旋转过程中要掌握的基本要点是什么?自己有没有按照这个要点去做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这样会使作图错误的学生在经过思考后,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也使他们印象深刻。教师不一定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学生只有经过真正的思考,才能真正了解知识。

六、提供变式,提升技能

学生在学习了概念和作图方法之后,对于一些变式的作图掌握明显不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变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准确、更稳定的概念,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作图技巧。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学习“互相垂直”的概念的时候,容易受到惯性的思想。学生对于普通的垂直还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有的时候垂直改变了方向,学生就容易找错,错误判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等,计算面积的时候出现错误,这是一种思维定式的表现,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其根本原因,学生没有理解“互相垂直”这个概念的本质是“两条线交叉成直角”这一本质意义。所以,在学生开始学习“互相垂直”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提供互相垂直的标准式,还要提供互相垂直的各种变式图形。

总之,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几何作图技能,在几何作图中要时刻关注作图中的一些细节,使学生做出的图形更加准确、规范,帮助学生提升作图技巧,提高作图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云景.如何提高小学学生的作图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4(2).

[2]陆远庆.小学生的画图能力应从低年级抓起[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0).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