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调查问卷分配宿舍, 可乎?
2019-01-03
热点聚焦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室友是否合得来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2019年9月,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推出了“寻觅灵魂室友”问卷调查,学校根据专业兴趣、生活习惯、未来规划等几个方面来为新生分宿舍。
该学院根据专业情况不同,为工业设计、工业设计3+1、广电和艺术、设计4个专业的新生各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每套问卷共有25道题目,分为专业兴趣、生活习惯、未来规划等3个类型。专业兴趣题目和新生所在专业的专业知识相关,比如广电专业调查问卷的问题是新生最喜欢的商业片類型、最欣赏的媒体人等,工业设计3+1专业的问题是新生最喜欢的车型、看车展的目的等。生活习惯题目涉及新生作息时间、学习时间、上网时间、宿舍文化等,未来规划题目涉及是否转专业等。
多维解读
1.能促进室友和谐发展。“灵魂室友”只是一种调侃、戏谑性的称呼。它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步入大学的新生找到价值观一致、生活习惯相似、未来职业规划趋同的大学室友。有了以上这些“匹配指数”,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大学室友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营造和谐、融洽的大学宿舍文化,而且还可以让大学室友之间彼此督促,携手共进。而实践也表明,自从该学院以寻找“灵魂室友”的方式为大学生寻找室友以来,得到了大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从室友身上获益匪浅,尤其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2.“以生为本”才能赢得信任与尊重。不论是“按兴趣分宿舍”,抑或是赋予学生更多转专业的权利和选择空间,尊重和回应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以更加柔软的姿态、更有温度的做法来提升学生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见证了高校管理和育人观念的转变。只有懂得“以生为本”,高校才能赢得学生更多的信任与认同。总之,“按兴趣分宿舍”尽管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这种尊重学生差异性、异质性的人性化管理举措,显然值得点赞。
3.培养公共意识是根本。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按兴趣分宿舍”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固然有助于改善寝室关系,却难以治本。倘若有室友缺乏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难免会在享受自己的私人空间的同时,侵犯他人的“领地”。只有每一个室友都有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都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成人之美,室友关系才会“美美与共”。
时评选粹
为大学生寻找“灵魂室友”,不是“瞎折腾”
◎乔志峰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另类分配方式,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该学院推出一项“寻觅灵魂室友”调查问卷,分为“专业style(风格)”“生活习惯”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三个板块,设置相关问题,根据回答,为该学院180余名本科新生匹配“灵魂室友”。
“灵魂室友”,听起来是很玄乎的一个说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将有差不多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理想志向的学生寻找出来,分在同一个宿舍。这样做好处很明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共同点多了,相处起来就更默契、更融洽,减少摩擦。在未来的职业规划方面,还能够互相帮助,彼此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这就从表面行为上升到了内在精神层面,真的有了那么几分“灵魂”的意味。毫无疑问,拥有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室友,能为大学生活增色,留下一生的美好回忆,甚至因此改变人生轨迹。
寻找“灵魂室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将选择权交给学生,不仅是对学生意愿和选择权的尊重,同时对他们也是一种锻炼,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对“公共事务”的介入和参与,让他们发现自我,并在互相了解和主动“排列组合”中有了更多的判断能力和组织能力。小小的宿舍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的人际交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的表现衡量着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适应度。
学校为学生匹配“灵魂室友”,不由得让人生出几分羡慕,这真是别人的学校啊——老师给学生分寝室的方式延续了很多年,至今仍是“主流”,这种方式固然简单明了,省时省力,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是否也该变一变,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呢?毕竟,他们才是寝室的“主角儿”。南京理工大学的做法,可以给其他大学一点启发,值得借鉴。
当然,我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质疑:仅凭几张调查问卷,真的就能准确甄别出“灵魂室友”来吗?准确率有多高?并且,人都是会变的,生活习惯乃至内心思想,都有变化的可能,并非一成不变。确实,想做到完全准确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调查问卷至少可以找到大致相似的“同类项”,必将极大地增加室友的契合度,减少不适应乃至摩擦和冲突。为大学生寻找“灵魂室友”不是“瞎折腾”,而是有依据、有作用、有效果的。
更有评论者提出,人为设计出的“和谐”存在消磨学生自主适应能力的风险。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寻找“灵魂室友”,并不意味着学生今后就只能跟兴趣相投的同学打交道,更不是要搞小圈子。他们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待在宿舍里,他们的社交半径更不会被一道宿舍门所阻隔。当然,学校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交活动和学校的公共事务,让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跟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合作,也是对学生情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选自“搜狐网”2019年9月2日,有删节)
青年观点
大数据分配宿舍需谨慎
◎江南好
表面上,通过填写问卷等形式,大学生可以找到生活习惯或者兴趣爱好等相近的室友,避免宿舍生活不和谐。实际上,这个理论行不通。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宿舍四个人都能在晚上十点前睡觉,但能保证四个人都爱吃辣吗?
显然,很难找个各种习惯和爱好跟自己一致的舍友,而我们也很难把握宿舍矛盾的爆发点在哪里。有的女生宿舍闹矛盾可能是因为有人晚上爱跟男朋友聊天,这是问卷查不到的。从这个角度讲,搞问卷设计,往往是无用功,甚至产生不良效果。兴趣相符的同学,住在一起不一定是好事;参差不同本是好事一桩,来自不同地方、有不同习惯和爱好的同学,同样可以产生友谊。
要想宿舍和谐相处,关键在于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因此,建议学校多在宿舍文化上下功夫,多参与调解宿舍矛盾,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间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不是盲目迷信大数据,企图走捷径。
(节选自“浙江新闻客户端”2019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