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闯关东三百年求生之路

2019-01-03吴涛

中国国家旅游 2019年11期
关键词:闯关东齐鲁古道

吴涛

三百年移民史

纵观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要么是政府政策性移民,要么是民众为了生计而流亡,从关内通往东北的这条迁移之路,始于前者,逐步演变为后者。

闯关东的“关”,指的是明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山海关,关内是中原,关东就是吉林、辽宁、黑龙江三地。1644年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其军队连同眷属、奴仆近百万人入关,沃野千里的东北黑土地上人烟变得稀少,统治者要想守住自己的“龙兴之地”,就要解决驻军粮草等问题,于是,1653年顺治皇帝开出优惠政策,吸引关内人口前往东北,使得“燕鲁穷氓闻风踵至”。

根据史料记载,顺治年间曾先后颁布诏书:“招徕流民,不论籍别,使开垦荒田,永准为业。”“饥民有愿赴辽东就食耕种者,山海关章京不得阻拦,所在章京及府州县官,随民愿住处,拨与田地,酌给良种。”十余年后,东北地区垦殖的粮食已经能够满足当地驻军的需要,为保护当地满人利益,康熙七年(1668年)朝廷宣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作废,“招民授官永著停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再度重申:“盛京、吉林为本朝龙兴之地……今闻流寓渐多,著传傅森,查明办理,并永行禁止流民,毋许入境。”之后虽然也有过短时间的“弛禁”政策,但关门紧闭,老百姓再往关东,就是为了求生存而去“闯”了。关外成了米粮仓,关内却人口剧增,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每逢大的自然灾害爆发,“出关”就成了一条悲壮的求生之路。当年闯关东的移民主要来自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几地,其中以山东人、河北人最多,这主要是因为19世纪时黄河下游多年遭受灾害,黄河流域的灾民大批前往东北讨生活。

清后期,沙俄将扩张的矛头对准东方,19世纪与中国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蚕食了中国东北相当一部分领土。为了“移民实边”,清政府宣布广招汉民,出关开垦。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大批流离失所的百姓再次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东北,奉系首领张作霖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以每年300万人口的速度从内地向东北大量移民。截至1949年,东北的3500万人口中有2000万来自山东。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号召开发北大荒。1978年,移民垦荒运动结束,东北大地成为中国的工业中心和名副其实的“北大仓”,持续三百多年的关东移民浪潮终于画上了句号。

Tips

中国近代移民浪潮

中国近代有过5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除了闯关东,还有走西口、下南洋、蹚古道、赴金山。

走西口

西口主要指长城以北的关隘,包括山西的杀虎口、陕西的府谷口、河北的独石口等,当年晋北、陕北、河北等地贫苦农民曾从不同的关口穿越到长城以外的草原地区谋生。

下南洋

南洋主要指东南亚一带,17世纪是下南洋的高峰时期,西方殖民势力开始进入东南亚地区开辟商埠,急需大量劳动力,有大量中国人前往打工、经商,其中绝大部分是福建人和广东人。

蹚古道

这里的“古道”指陕西到四川康定地区的茶马古道,近代有大量陕西商人通过茶马古道贩卖茶叶,与西南少数民族进行互市贸易。

赴金山

19世纪中期美国旧金山发现金矿,经济发展迅猛,许多华人作为劳工前去挖金矿、修铁路。

历史更深处的道路

“闯关东”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闯关东是指清同治年间至“中华民国”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广义来说,历史上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移民到关外,皆可算是闯关东。清朝之前,中原人就曾经因为各种原因迁往东北。东汉末年,中原饱受战乱之苦,大量难民前往东北。金代前期,为了充实人口,曾一度将中原的人迁往东北。苏轼曾在诗中写道:“燕山长如蛇,千里限夷汉。”

古人从中原地带穿过燕山山脉到达东北,有若干条线路,一般来说,关内的线路称为齐鲁古道。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讨伐鲁国,修筑了从齐长城“青石关”等关口至鲁国的大道,与当时鲁国的 “鲁道”相连。这段路起初被用作征战,所以称“战道”,后连同齐长城防线关口的山路十八盘等统称为“齐鲁战道”或“齐鲁古道”。

关外的线路主要有三条——卢龙道、古北道、傍海道,分别对应今天唐山喜峰口方向的卢龙道、北京古北口方向的古北道,以及秦皇岛山海关方向的傍海道。

卢龙道是唐代以前的出关线路,因河北喜峰口一带的隘道在汉魏时被称为“卢龙塞”而得名,历史上曾长时间是中原前往东北地区的主要道路,曹操征乌桓时曾经过这里。卢龙道的基本路线是出卢龙塞,沿滦河左岸北行,然后翻越燕山山脉,辗转前往东北地区。

古北道是辽代时的一条主要道路,起点在今天的北京,经顺义、密云,过古北口,可到达古辽中京大定府或辽上京临潢府。

傍海道是元明清时期的一条主要道路,可从中原地带经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今日仍是进出东北最主要的通道。

近代山东人闯关东,可以走水路或陆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水路成为山东人的首选。从地图上看,山东半岛与东北隔海相望,直线距离最近的不过100公里,所以胶东一带的农民闯关东大多是直接浮海北上。走陆路的多是鲁西、鲁南、鲁北的难民,他们需要环绕渤海,经过山海关,再借道“辽西走廊”前往辽东半岛等地,路线长达数千里,一路的艱辛难以言表。

日前,我寻访了青石关古道,它位于莱芜市和庄镇青石关村,是齐长城上扼齐鲁要道的咽喉,而齐鲁古道是后来闯关东在山东省境内的主要路径。关下有一段依山势在岩石上凿刻的宽阔大道,石阶分明、车辙深陷,虽然因公路修建等可辨长度不足一公里,但作为齐鲁古道的重要段落,可谓古道之经典,可以想见当年古人熙熙攘攘进出关口和清朝时扶老携幼出关逃难的场景。

青石关段古道的形态令我震撼,同时,个人感觉当地的古道保护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好在当地之前虽然将部分关隘、古道封存起来,但并没有大兴土木,相对一些地方古道变新路、变相破坏的情况要好得多。

古道、古村、古风

早在波澜壮阔的闯关东浪潮之前,齐鲁和关东大地上就发生过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也留下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存。

因电视剧《闯关东》而出名的山东济南章丘区官庄街道朱家峪,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号称“齐鲁第一古村”,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村内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等,其中包括一条保护完好的双轨古道,穿过大部分古村。

齐鲁大地上的三大古镇——景芝镇、兰陵镇、颜神镇,也与闯关东之路密切相关。

景芝镇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安丘市东南,有很多著名美食,且以酿酒闻名于世,是中国高粱烧酒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经商贾云集,是富甲一方的重镇。

兰陵镇位于苍山县西南部,因城西郊温陵上面盛开兰花而得名,镇上有荀子墓、萧望之墓等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仓颉造字、邱颖造律、二疏散金、金鼎御葬、金山汉墓、于官庄北辛文化等文化遗址和美丽传说。兰陵美酒有3000多年酿造历史,两汉时期为贡品。

颜神镇位于美丽的山城博山,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齐长城、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古战场、始建于后周的颜文姜祠等,当地出产的陶瓷琉璃久负盛名,畅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博山饮食在鲁菜中也有着重要地位。

Tips

特色体验

电视剧《闯关东》2008年上映,讲述了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山东人朱开山一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被称为“史诗巨制”,深受好评。大连闯关东影视基地位于旅顺口区三里桥村的清风小镇,是当年为了拍摄这部電视剧而建造的,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关东建筑为主,在这里可以重温电视剧中的经典场景。

古道美食

闯关东的人们将中原地区的饮食及烹饪技艺带到了东北地区,沈阳有名的老边饺子馆,就是闯关东的河北人边福一手创立的;中原的烧、烤、炖、炒等烹饪技术丰富了东北菜系,谷物等渐渐代替肉食在饮食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菜品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东北乱炖、小鸡炖蘑菇等成为关东地区家喻户晓的美食。

锅包肉

这道菜据说是清朝时哈尔滨道台家中的大厨为了招待国外使节研究出来的,如今也很受外国客人的欢迎。

酱牛肉

电视剧《闯关东》中老朱家的酱牛肉让人印象深刻。酱牛肉原本是内蒙古地区的传统特色菜,经过多种调味料腌制后烹饪而成,保留了牛肉补中益气、强健筋骨、滋养脾胃等功效。

腌菜

东北地区冬天非常寒冷,人们习惯用腌制等方法提前储存蔬菜,方便冬天食用。《奉天通志》记载:“及至秋末,车载秋菘,渍之瓮中,名曰酸菜;择其肥硕者,藏之窖中,名曰黄叶白。”

猜你喜欢

闯关东齐鲁古道
走古道
我与 《闯关东》
我与《闯关东》
——写在《闯关东》再版之际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闯关东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支撑研究
齐鲁声音
“闯关东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动力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