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阎又文:深度潜伏数十载丹心一片照后人

2019-01-03王环环

记者观察 2019年10期
关键词:傅作义北平身份

王环环

“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党的情报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人周恩来曾这样要求情工人员。而阎又文的一生,就是这16字的真实写照。

阎又文的一生有两重身份。新中国成立前,他表面身份是傅作义秘书、国民党少将,实为中共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他明为国民党起义将领,实为党的统战工作者。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即使解放后,他的真实身份也长期没有公开。包括他的家人在内,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直到他去世35年后的1997年,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同志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丹心一片照后人一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关于他的真实身份和那段尘封已久的潜伏故事才第一次公之于世。

难解的身份谜团

1962年,时任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的阎又文在京病逝。他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碑文中写道:“阎又文同志,山西省万荣县人,生于一九一四年七月六日。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中国共产党党员……阎又文同志,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碑文的几处表述令人费解:既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革命和入党的时间却并未交代;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历任职务都清清楚楚,新中国成立前的(职务)却并未提及,仅以“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一笔带过。

关于他的身份,似乎笼罩着一团巨大的迷雾。

而这团“迷雾”,直接影响着阎家的子女——“一到政审就卡壳”,究其原因,收到的回复总是“阎又文同志政治历史问题不清楚。”

为此,阎家子女曾就“统战工作者”这一身份,找到统战部、全国政协,却被告知“不是统战对象,是共产党。”而在水利部、中组部的档案中,又查不到父亲解放前做过什么革命工作。

就在阎家人苦寻无果之际,转机出现了。

谜底的揭开在1993年北京市公安系统举办的一场老同志春节联谊会。

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光人曾是阎又文二女儿的领导。在这次联谊会上,他遇到了曾经的同事、同样是老地下工作者的王玉,聊天时谈及阎又文后人的境况,王玉激动地说道:“已经四十多年了,阎又文应该可以解密了。”原来,王玉就是当时负责与阎又文绝密单线联系的人。

几天后,王玉将阎家子女带到知晓阎又文身份的见证人、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家中。拨开重重迷雾,关于阎又文身份的秘密终于浮现。

投笔从戎

1914年,阎又文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33年考入山西大学法学院。大学期间,他接触到马列主义著作,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了由山西大学的进步教授温健公、邢西萍(即徐冰)、张友渔、杜任之及周北峰等主持的进步团体“中外语文学会”,并担任该学会刊物《中外论坛》的编辑。

“七七事件”爆发后,阎又文决心投笔从戎,奔赴延安。辗转来到延安,他见到了昔日的老师邢西萍(即徐冰),并在老师的建议下,加人了爱国将领傅作义的部队,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力。

当时正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傅作义将军积极與中共合作抗战,关系很好。那时,延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傅作义将军抗战,加强傅作义部队的政治工作,巩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年9月,经中共特派员潘纪文介绍,阎又文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个人能力出众,文笔锋锐,处事干练,阎又文很快得到了傅作义的赏识和重用,成为傅作义的私人秘书,同时担任贯彻社(相当于政宣部)主任。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傅作义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共产党政工干部被“礼送出境”。由于事出紧急,组织来不及作出妥当安排,阎又文自此与组织失去联系。

绝密单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此时的阎又文与组织已失联近7年,期间,他未曾忘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仍按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一心一意辅佐傅作义进行抗日工作。初心未改,却只能默默等待。

终于,他等来了王玉。

就在日本投降的前几天,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简称边保)工作的王玉接到了上级交派的任务:到绥远(今内蒙古)傅作义部队去找一个叫阎又文的地下党员。

几经波折,化妆成皮货商人“张治公”的王玉以“找弟弟”的名义,终于见到了阎又文。由于失联太久,无法约定接头暗号,王玉只好铤而走险,单刀直入地说:“阎又文同志,我是从延安来的,党中央派我来找你。”这种直接亮明身份的相认方式的确太过冒险,可当时情况特殊,只能冒险求证。

此时,阎又文已是国民党第十二战区政治部副主任,上校军衔。更为有利的是,他是傅作义的机要秘书,深得傅作义的赏识和信任。傅作义主持的军事、政治会议都由阎又文负责记录,傅作义的重要电报、文件及讲稿都由阎又文起草。阎又文和王玉先后密谈了几次,把傅作义的军事实力、作战计划、师以上将领的情况以及傅作义和蒋介石的矛盾作了详细的讲述。

为了确保这条情报线的安全,避免暴露的风险,在国统区与阎又文联系的只有王玉一个人。而在解放区,知晓阎又文身份的只有西北局社会部的少数高层领导。后来,阎又文的关系转到中共中央社会部,这条情报线更被压缩到阎又文——王玉—罗青长(社会部一室主任)——李克农(中央社会部代理部长)。这也成为日后阎又文的真实身份难以被世人知晓的一个重要原因。

致毛泽东的公开信

1946年6月底,国民党撕毁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大举进攻各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7月底,聂荣臻与贺龙联手围攻大同。蒋介石看到大同岌岌可危,便命令傅作义率部攻打内蒙古重镇集宁,企图“围魏救赵”。傅作义部队最后虽取得胜利,但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

傅作义授意阎又文起草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信,向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人以及全国表明他的主张和态度,要公开理论一下这场冲突的是与非,要“长自己的志气,灭共党的威风”。阎又文感到很为难,此事便经王玉向上级报告,一直请示至毛泽东、周恩来。最后,周恩来指示,要掌握一个基本精神:这封信发表以后,要使傅作义和他的官兵们兴高采烈、得意忘形,瓦解他们的斗志;要使我们的指战员看后,激发起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在战场上恨不得把敌人一口吃掉。

于是就有了那封轰动一时的傅作义将军致毛泽东的公开信。

9月20日,傅作义在他的机关报《奋斗日报》上发表了这封公开信。次日,南京《中央日报》全文转载,通栏标题是:“傅长官作义致毛泽东先生,希接受教训,放下武器,参加政府,促进宪政。”这篇文章言词犀利,态度强硬,毛泽东要求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说“奇文共欣赏”。朱德总司令看到电台人员抄收的电文后,说:“请将不如激将”,将此电文发华北解放区连以上干部,以激励将士一雪前耻。

北平解放后,傅作义到西柏坡拜会毛泽东,阎又文随行。毛泽东在接见阎又文時曾笑着一语双关地说到:“阎又文,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啊!”

不过,这封公开信也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产生了误会,使阎又文蒙受了一些不白之冤。例如在延安的一位老朋友就从此不再登门。

策反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

1947年12月,蒋介石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总”总司令,阎又文此时已晋升少将军衔,除继续做傅作义的秘书外,还担任华北“剿总”政工处副处长、新闻处处长、傅作义的对外发言人等,进入了华北“剿总”的核心决策层。

1948年5月,李克农派王玉第一次进北平,与阎又文联系。此时,中央已在酝酿辽沈战役的战略设想,同时也考虑在华北与国民党的大会战。阎又文安排他住进了比较安全的北平饭店,通过他向中央反映了傅作义的最新思想动态。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的成败已成定局。中央军委急于了解辽沈战役后国民党在华北的全盘战略考虑,为此,李克农和中央社会部派王玉再次进北平与阎又文联系,限期两周拿回这一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计划。此时的北平城已是风声鹤唳,国民党特务机关疯狂搜捕中共情报人员。据王玉后来回忆,行前,李克农特意关照他:“此次进北平,要有可能被捕的思想准备。万一被捕了,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暴露阎又文,就是牺牲了也不能暴露。”

阎又文冒着生命危险,不负重托,仅用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就把南京最高军事会议制订的战略计划告知中共中央。这一情报对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加快全国解放的进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8年12月14日,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合围。此时的傅作义顾虑重重,摇摆在战、走、和之间。他找阎又文商讨,阎又文向他详细陈述自己的意见,分析当前面临着战、走、和三条路,指出战和走都是对历史、对人民、对部下不负责任的做法,只有和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阎又文建议傅作义尽早与中共开始谈判,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安排傅作义的老友以及社会名流前去做他的工作。

经过与中共的多次谈判,双方最终对和平的条件达成了共识。1949年1月22日下午6时,阎又文以傅作义将军的代表和华北“剿总”发言人的身份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向全世界宣布了《北平和平协议》。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免于战火,百姓免于流血牺牲。

推迟解开的身份之谜

北平和平解放后,阎又文的潜伏任务并未结束。

按照中央的安排,阎又文继续辅助傅作义,推动绥远起义。作为“绥远问题协商委员会”委员和傅方的谈判代表,阎又文自始至终参与了绥远起义的策划、协商、谈判以及绥远和平协议的起草和签字的全过程,为绥远的军队解放军化和地方解放区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阎又文随着傅作义的部队接受改编,后参加抗美援朝。归国后,被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点名调到水利部农田水利局,任副局长。按照组织的安排,阎又文的真实身份一直没有公开。

1960年,阎又文调任农业部粮油局局长。时值三年自然灾害,家里孩子多,粮食不够吃,身为政协委员和局级领导的阎又文有特供证,却从来不允许家人使用。他说:“我管粮食生产,全国粮食都不够吃,咱们家有什么理由吃特供?”

他常年在全国各地奔波,积劳成疾,于1962年9月25日因病逝世,时年48岁。

弥留之际,阎又文给守在病床前的妻子留下遗言“有事找组织”,随即溘然长逝。

关于他身份的秘密,自此石沉大海。

直到1993年的那次会面,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才为其子女知晓。

此次会面后,罗青长出面为阎又文证实了身份。1993年春夏之交,农业部分别向阎家六子女单位发去公函:“阎又文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傅作义部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在此期间,他运用担任傅秘书的有利条件,为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关键时刻起到了重大作用,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突出贡献。”

王玉、罗青长的出现与证明终于解开了阎又文身上的谜团。然而,证明仅局限于其子女单位。1997年播出的电视剧《第二条战线》,把阎又文描写成了一个反面人物。罗青长于1997年7月10日专门在《北京日报》发表《丹心一片照后人》,为阎又文正名。

罗青长在文章中写道:“我的战友阎又文同志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一位杰出战士,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真正做到了‘白皮红心。”

1956年,阎又文曾作诗一首:“独怀凌云志不凡,干高枝大拔群巅。阳春三月花似锦,英雄树下赞木棉”。

木棉花落,永不褪色。这亦是阎又文的一生——坚守信仰,从不表达却无限忠诚。

猜你喜欢

傅作义北平身份
遥想右北平(散文)
傅庆泰教子
北平的零食小贩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