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省饶平县溪西钼矿开采技术条件的分析
2019-01-03陈志勋
陈志勋
摘要:通过矿区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类型;调查分析了矿区的环境地质现状并对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基本明确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西溪
矿区在区域构造位置上,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中的北西向断裂带与北东向带断裂带交接处。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b亚群下岩性段和第四系全新统。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一期的花岗闪长岩、燕山四期的花岗闪长斑岩和时代不明的闪长玢岩、花岗斑岩、二长斑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环境地质条件中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中等复合问题的(Ⅱ-4)类矿床。
1.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渗入补给。
矿区控矿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体,次为火山岩的凝灰熔岩夹凝灰岩,属块状岩类裂隙承压含水层,岩体完整性好,透水性差,富水性弱,是矿坑主要充水含水层。
1.1矿区含隔水层特征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根据成因类型分为两个亚层:①第四系坡残积孔隙含水层;②第四系冲洪积孔隙含水层。富水性中等,離矿段较远,下伏有微弱透水岩体花岗闪长斑岩阻隔,对矿床开采充水无影响或影响甚小。
(2)块状岩类裂隙含水层
根据其年代、地质岩性、水文地质特征等,划分为4个亚层,分述如下:
①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下岩性段b组裂隙弱含水层
离矿体较近,对矿床开采充水有影响,但其透水性差,富水性弱,对矿床开采充水影响小。
②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下岩性段a组裂隙弱含水层
透水性差,富水性弱,离矿体较远,对矿床充水影响小或无影响。
③燕山四期花岗闪长斑岩裂隙弱含水层
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多为闭合,透水性差、富水性弱,泉流量为0.102Us—0.221L/s。为控矿岩体,在矿床开采时是主要充水含水层,对矿床开采充水有直接性的影响。
④燕山一期花岗闪长岩裂隙弱含水层
离矿体较远,透水性差,富水性弱,对矿床开采充水影响小。
1.2断裂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及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矿区北西走向断裂构造带比较发育,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56°-65°。规模小,见有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具压扭性特征,多被方解石、石英、长石细脉充填胶结,岩石坚硬,完整(局部破碎),导水性差,富水性弱,属弱含水构造带。
1.3地下水与地表水体水力联系
矿区地表水体较发育,其北侧有溪西河,距离矿体约500m—700m,流量2m3/S~7m3/S;北东侧为平原地带,人工渠道呈网状分布,大小池塘星罗棋布,它们对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有一定的补给关系,水力联系较密切。但对矿区的基岩裂隙水影响甚小,或无影响,因为基岩(包括花岗闪长斑岩、矿体等块状岩)构造裂隙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石英、长石细脉充填胶结,岩体完整性较好,导水性差,地表水和第四系松散层水渗入基岩性能差。虽有补给水源,但没有接受补给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不密切或无水力联系。
2.工程地质条件
2.1工程地质层位划分及其特征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岩(土)样试验资料,按岩(土)层的成因时代、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结构、构造、岩石的完整性、抗压强度及稳定性等,可将矿区范围内岩(土)层分为第四系松散层类和岩体块状岩类等两个工程地质层位,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松散层
此层因其成因、分布不同又分为两个亚层:
①第四系冲洪积层:主要岩性有粉质粘土、粘土、淤泥质土及沙砾石、卵砾石砂层。厚度变化较大、结构松散、强度低,土体质量差,工程地质稳定性差。但此层离矿床开采距离较远对矿床开采无影响。
②坡残积层:由粉质粘土、粘土、砂质粘性土组成。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差,在露天开采时需作防护措施。
(2)岩体块状岩类
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结构构造及工程地质稳定性等,将矿体及其围岩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及微风化等四个工程地质岩组,分述如下:
①风化工程地质岩组:主要由花岗闪长斑岩及其矿体,还有凝灰熔岩夹凝灰岩、英安斑岩夹凝灰熔岩等风化而成,风化裂隙发育,岩石结构、构造全部被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已风化成土状或半岩半土状、硬土状;岩石、岩体质量差,属V类岩体,工程地质稳定性差,矿坑掘进时易崩塌、掉块,须作强防护措施。
②强风化工程地质岩组:以矿体及其主要围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主。风化裂隙较发育、局部裂面有铁染,岩石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岩石较软Rc=15MPa-30MPa。岩石破碎RQD=0~30%,岩体质量指标M
③中风化T程地质岩组:以矿体及其围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主。风化裂隙发育,多为闭合裂隙,个别有铁染现象,岩石抗压强度较强,Rc=30-60MPa,岩石质量RQD=50%~75%,岩体质量系数M=0.12~1.0,工程地质稳定性中等。在矿坑开采时除个别需支护外,一般无须支护。
④微风化工程地质岩组:以矿体及其围岩花岗岩闪长斑岩为主。裂隙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细脉和含钼矿、黄铁矿、石英细脉充填胶结,岩矿石抗压强度高Rc=60MPa-llOMPa。岩石质量好,RQD=75%~100%,岩体完整性好。其岩体质量指标M=1.5-4.0,属Ⅱ-I级的优良岩体。工程地质稳定性好,矿坑开采时,除个别地方需支护外,绝大部分无须支护。
2.2未来矿山开采矿体及其围岩的稳定性情况
矿山开采方式采用露天轮斗式开采。在开采矿体时会遇到坡残积(松散层)层、花岗闪长斑岩的全风化、强风化岩层。这些层位均在地表浅部,分别呈土状、半岩半土状及碎块状的极软岩组和软岩组,风化裂隙发育,岩石陈1日,硬度小,岩体破碎质量差,露天开采时,易掉块、崩塌,要注意边坡的坡度,局部要进行支护或挡墙保护,而在中、深部的矿体及围岩为中~微风化花岗闪长斑岩,属中等~坚硬岩组,岩石新鲜坚硬,岩体完整性好,只要按照设计的边坡坡度施工,预测在露采施工时,除局部需处理保护外,其余均为较安全~安全。
综上所述,矿体及其围岩多为坚硬、半坚硬岩组,裂隙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石英细脉充填胶结,岩石坚硬、岩体完整,其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好。
2.3露天开采边坡稳定性评价
露采区为剥蚀残丘,矿体及其围岩隆起,在其间分布着零星的第四系坡残积层。地形总体为南西高,北东低。地形较平缓,无发现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好。
在露采矿体剥离后大部分边坡为基岩边坡,局部为第四系坡残积层边坡,分述如下:
①基岩边坡: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次为火山岩。花岗闪长斑岩风化强度不大,绝大部分为中~微风化岩石,其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好。
②土质边坡:主要岩性为第四系坡残积层的粉质粘土、粘土、砂质粘性土等,虽然层次较多,属多层结构,但它们黏膜性较好,韧性较强,具整体性,加上它们透水性差、富水性弱,故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好。
③第四系坡残积层与基岩接触面和露采边坡的关系评价:坡残积层与基岩层接触面较平缓,局部有起伏,接触面夹角近乎水平,约2°~3°。接触面透水性差,富水性弱。它们的接触面倾向与露采的边坡面倾向在北东侧是反方向,在西南侧虽然同方向,但它们的夹角较大,为60°~70°。岩(土)体不容易失稳,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好。
3.环境地质条件
3.1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矿区位于丘陵地带,面上冲积平原,在两地貌接触地带,居民较少,人口密度较小,所建民房为l层—3层混凝土结构楼房及老瓦房,无大型建筑物和景点。在矿山开采时,预测不会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不会引起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引起地下水干枯、地表水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3.2地震
灾害性地震在矿区未见,据地震局统计资料,白1508年以来有记载的地震不少于40次,其中1874年—1962年有数次震级较大,人憾摇摆、房屋震动、窗门叮当作响,多为区外地震波及的。根据《建筑抗震设防规范》(GB50011-2010)附录A矿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特征周期0.4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矿区地处丘陵地带,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矿区未见有活动性断裂通过,区域地壳基本稳定。
3.3y射线检测和放射性核素检测
通过对矿区钻孔岩矿芯进行y射线检测,强度范围值为29.2—42.2,属正常值,对人体健康无影响。除此之外还从钻孔中取了花岗闪长斑岩、英安斑岩、花岗闪长岩等作放射性核素检测,放射性核素检测结果比活度IRa和Ir值分别为0.7、0.3、0.3和1.1、0.7、0.7,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要求,比活度同时满足IRa≤1.0和Ir<1.3属A类,其产销和使用范围不受限制。矿山开采的岩矿石放射性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3.4矿山排水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根据矿区抽水试验资料,矿体及其围岩,透水性差,富水性弱,矿坑涌水量小,水质较好,铜、铅、锌、砷、氟、铝、锰、铬、镉等元素其含量及pH值均符合饮用水标准。在今后矿山开采排水时,预测对地表水水质影响小或无影响。因矿坑充水与地表水及其他含水层无水力联系或联系不密切,因此在矿坑排水时不会影响到地表水的水量,一般不会引起井泉干枯。
3.5热(气)害检测
通过矿区钻孔抽水试验的水温和气体的检测,无发现有害气体。水温为24 ℃—26℃基本正常,稍有点偏高,但对矿山开采无影响。
3.6不良地质现象
在环境地质调查过程中,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内地形比较平缓、坡度较小、树木茂盛,预测矿山在开采时也不会造成地面崩塌、滑坡、沉降、塌陷、山体失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因矿床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面积较大约357141.68m2,这对原来地形地貌和树木、景观会受到破坏,失去原生态的平衡,会有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预测其严重性为中等。
综上所述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属中等。
4.结论
4.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主要矿体有23条,大部分埋藏在当地侵蚀基准面52m标高以下,不利于礦床开采自然排水。但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大多为花岗闪长斑岩体,其透水性差,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为0.004L/(s.m)—0.012L/(s.m),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差,与地表水及相邻的含水层水力联系差,矿床开采时不会发生突水,矿坑涌水量一般较小。但因矿床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每当台风暴雨时,矿坑会大量充水,需要专防、专治措施,因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
4.2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地形较平缓,地貌较简单。区内未发现大的断裂带通过,无明显的新构造活动迹象,地震烈度为7级,地震加速度为0.15g,特征周期0.45s。区域地壳基本稳定。矿区矿体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矿体及其围岩多为中~微风化的含矿的花岗闪长斑岩,虽构造裂隙较发育,但多被方解石、石英细脉充填胶结,岩石坚硬,Rc多为60MPa—llOMPa,岩石完整性较好。RQD多为60%—l00%,岩体质量指标M=1.5~4.0,等级为Ⅱ—I级。在矿山开采时,除上部矿坑须支护外,中、深部绝大部分无须支护,T程地质稳定性好,但因矿床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其深度>lOOm,矿床开采、矿石运输等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专防、专治措施,因此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
4.3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通过矿区环境地质调查,未发现矿床有热(气)害和放射性异常。区域稳定性较好。矿体及其围岩含有毒有害元素低,在矿山排水、废石堆放时不会造成地表水和空气等环境污染。因矿体围岩单一、岩石坚硬、结构面不发育,岩体完整,故工程地质稳定性好,所以在矿山中、深部开采时(Om标高以下),预测地表不会发生滑坡、崩塌、沉降、地裂缝、塌陷等环境地质灾害。但因矿床开采为露天开采,对地形地貌和树木、景观的破坏、水土流失等影响,预测其严重性为中等。综上所述,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属于中等。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环境地质条件中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中等复合问题的(Ⅱ-4)类矿床。
参考文献:
[1]宫明娥.对内蒙古钼矿资源产业发展的思考[J].西部资源,2015(04):52-53.
[2]房佩贤,卫中鼎,等.专门水文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7.
[3]林学钰,廖资生,等.现代水文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