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镇 幸福的名字让人神往

2019-01-03王朝阳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9年12期

王朝阳

当灯光把白昼的喧嚣与纷扰,宁静成一幅诗意的画卷时;当街道上无处不在的灯影,氤氲出一种浪漫悠闲时;我知道,这个地方就是被称为“全国幸福村庄”的永康市东城街道高镇经济合作社。

晴朗的天气里,无限明媚的阳光,常如世间最灿烂、最有感染力的微笑,一闪就会把人心融化。初秋这个季节的天空是湛蓝的,云彩悠悠,树木青翠。在被称为“高川花苑”的这片老村拆迁后异地安置的地方,这块受到省领导多次肯定的农房改造示范点,浓浓的绿意铺展在一幢幢院落前,看了也会心生澄澈和宁静。阳光在西边的树梢上缓缓移动,红红的夕照涂抹在周围树叶上,使它们拥有了光的质感。当阳光铺在溪水上的时候,从远处看则明亮刺目,仿佛河床里流淌的并不是水,而是融化了的金子。

40年前,当神州大地唱响春天的故事,浙中永康城东的高镇村两委班子,就作出重大决定:抓住城市东扩机遇,腾笼换鸟开辟市场,发展第三产业。此后10多年时间里,市机关行政中心落户,中国科技五金城昂首崛起,市第一中学也从老校区乔迁而来;一个个市政重点工程落地生根,寂静的土地开始喧闹,一个不起眼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高镇人上下齐心,在返还地上建造商业区,开辟淘宝市场多元经营,“互联网+”的商业经济模式触角深入每个角落。同时对脏乱拥挤的老村进行彻底改造,成为新型现代化小区。而撤村建居,股份制改造,更使得高镇完成了又一次跨越,集体经济年收入超千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富口袋更富脑袋,高镇人热心投入文化事业,除了把列为全国首批非遗名录的传统民间文艺“十八蝴蝶”继续传承外,更是唱响村歌,建起蝴蝶雕塑,注册蝴蝶商标,编撰村志村报,提炼村精神,多元文化齐头并进,正气新风得以弘扬,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清风吹过高镇

一些老人回忆说,以前高镇离县城4里远,除了金温(金华到温州)公路从村前通过方便点外,全村的条件与其他村差不多;村里只有1间代销店,吃根油条都要跑到街上去买。为了明天能吃饱饭,除了种田,村里人日夜挑沙推土把南溪北溪荒滩改造成粮田、桑园。勤劳的高镇人种甘蔗很出名,在当时是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家家户户旱地里都有几把甘蔗。因为过年前要把那又长又粗的甘蔗半夜推到本市几个集市卖掉,所得的钱就是来年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开支,所以村里人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给甘蔗治虫、施肥、剥叶子。种甘蔗是很辛苦的技术活,村里的“甘蔗能手”很受人尊敬,听说有一年还专门评比过。

上世纪80年代,高镇村村民把溪里荒滩改造成500多亩的桑园。刚开始以互助组形式养蚕,经过动员后村里一半以上村民开始养蚕;少的养“半张”,多的养“二张半”,高镇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蚕专业村。蚕,1天要吃3次桑叶,经过4“眠”,1个月左右喂养后才能“上山”结茧。所以,每天南溪边都是洗桑叶的村民,路上肩挑的、人力车推的、自行车带的,都是桑叶。孩子们一放学就往家赶,帮家里打桑叶喂蚕,等忙完已经晚上8点多了,作业都还没做。蚕茧卖掉后,父母们肯定要买几斤肉犒劳孩子,因为丰收里也有孩子的功劳。

现在高镇的溪边早就不见了桑园、甘蔗林。宽敞的街道、小区里,已闻不到当年的泥土味,风也不再是当年热辣的夏风、或是凛冽的冬风。沧海桑田,时间把这里的一切换了模样。在街道边行走,也不见了当年破旧脏乱的屋子和污泥浊水的小路;你可以阔步向前,也可以左顾右盼细细品味、留恋于一个个店铺,为琳琅满目的商品停住脚步;你或者寻味一个个街景,在新穎气派的高楼前和亲水的绿化带边踯躅。你还可以坐在早餐店的一张桌前,细细品味一碗粥,一笼小笼包,闲看来来往往的匆忙客。

谁能想象到,40年时光走过,变了楼房变了道路,唯一不变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跟理想私奔,让灵魂有岸,高镇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这个地方藏风蓄水,风光无限。

商业区里的诗意

城市向东,商机无限。金城路上,坐地生金。毗邻中国科技五金城的高镇商业区,是高镇新时代的骄傲。

这方舞台,一边枕着热闹的汽车东站,一边牵着繁华的五金城。物流和人流的涌动,信息与商机的汇流,高镇商业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谓不折不扣的“聚宝盆”,引得人们纷纷向往,以求得一间店铺、一处创业天地。

在老人们的记忆里,这个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当年可是噩梦之地——只要上游地区连降大雨,因集雨面积广、落差大,下游河道弯曲、狭窄不畅,势必造成洪水泛滥成灾。洪水犹如猛兽出窝,浮载着大量漂浮物倾流而下,即使倾全村男女之力,集百日艰苦之功担筑而成的砂石新堤,顷刻之间便被强大的洪流冲得荡然无存。罪恶的洪水不但冲走庄稼,还频频光顾村庄,甚至长驱直入村民家中,迟迟不肯退去,严重地威胁着房屋的安全。村民们只得用脸盆、水勺,一勺勺地把它们“请”出家门。村边几幢破旧老舍,更是岌岌可危,看了使人胆战心惊。现在商业区很大一部分地方,便是当年曾被洪水肆虐过的南溪河床。

如今,宽阔的街道、现代化的靓丽商铺,完全是大城市的模样,到处是潮流的竞逐。一个个淘宝店就是一个个时尚前沿的窗口,在这里可以发现最新款的流行产品、最时尚的造型。涵盖商铺、办公、公寓、餐饮几大业态,完善的城市功能配套的商业载体,给了怀揣富裕梦的投资者更多的创业空间。有些开了十几年的老店,从商业区开张一直坚持下来,早已融入了脚下这片抓一把春风都是商机的热土。

高川花苑的生活方式

上山龙村附近,4年前是满坡野草,荆刺丛生的荒山坡;而现在,是一幢幢新房。一座美丽的小区——高镇拆迁安置区——“高川花苑”拔地而起。

高川花苑的绿草树木随处可见,设计师为此创造了第一美好的条件。春天里的早晨,处处可闻鸟鸣声,真可谓“鸟语花香”。如能在小区里挖口池塘,种上荷花,夏天可以闻到清新的荷香,还能扶栏赏荷花,那就更加美好了。到了秋天,桂花香扑鼻,一进小区,使人心旷神怡。不少住户在自家的庭院里、棚头外草地上,栽种了很多桂花树,小区的桂花香一年更比一年浓。

各户庭院设计各有特色,家家都有假山,形状、大小、材质大不相同,造价也是从几千到上万不等。各家的鱼池也大小不一、形状迥异,有的住户干脆把整个庭院都建成鱼池,配上弯弯曲曲的石子小桥,站在小桥上还能跟鱼池里的金鱼说话哩。有些住户在自家的庭院里种上枹树,树虽不高,树上结了一个个枹,金黄脆亮。还有八月的火红石榴,好吃又好看。长长的空心菜整整齐齐地悬挂在铁栅栏上,一排排绿色,真是别出心裁,空心菜上小白花一朵朵绽放时,那种美就更妙不可言了。家里的装潢档次高低差距就更大了,从十几万到四五十万不等;但不管花的钱多少,总有自己的特色,有些人家的客厅与车库墙壁上装上鱼缸,金鱼在里面游来游去,非常好看。

如果说生活在高川花苑,就是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花园中,没有人不信的。这里庭前院后总是被一片葱绿覆盖,红花绿树,粉叶白墙,现代化家居是一个让心灵歇息的好地方。这里一朵云彩追着另一朵云彩,一片绿连着一片绿,一种情怀呼唤着另一种情怀。这是高川花苑的魅力,她如一弯七彩的虹,有山叠着山的秀丽,有树挽着树的惬意,时尚中有动感,繁闹中有静谧;外面车水马龙、道路四通八达,这里却独享清幽,如同世外桃源,升华为一种宁静悠远的生活方式。

岁月深处的群众文化

正月十五那天天气晴朗,晚上皓月当空,远近都能听到元宵节迎龙灯的鞭炮声。村俱乐部趁机演了一场文艺晚会。

演唱者是原先逢周二、周六下午就要在村里本保殿演唱的戏迷们。他们大部分从未上台演唱过,要上台演唱,心里都没底,很担心唱不好。但是光在殿里唱,不上台锻炼也是不行,练不出胆量的。为了让这批戏迷们有胆量随时能上舞台,决定元宵节试演一场文艺晚会,大家都勤学苦练。

晚会节目自导自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京劇《智斗》,越剧《梁祝》、《十八相送》,婺剧《僧尼会》、《辕门斩子》等唱段,台下掌声不断。小朋友纷纷为他们献上一朵朵鲜花,祝福长辈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太极拳、太极剑、扇舞等,六、七十岁的老人表演起来动作整齐,精神焕发。年轻人则个个动作优美,婉转自如。去年十二月初在广电中心宽敞舞台上举行的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晚会,根据高镇人从种蔗糖开始,再到养桑蚕的发展历程,结合“十八蝴蝶”的悠久历史,设计了糖蔗飘香、春蚕涌动、破茧化蝶、蝶舞盛世、蝶梦未来五个篇章,一曲曲一声声,唱出了高镇40年走过的铿锵足音,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展望,赢得市领导和村民们阵阵喝彩。

高镇的文化是多元的,也是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阳刚与温柔并重,豪放与婉约并行,大雅大俗,乡土气息,在岁月的深处沉淀出一种回响,难以忘怀。“十八蝴蝶”的婀娜多姿,“和谐龙”的英武阳刚,书画摄影的沉静挥洒,戏曲唱腔的圆润饱满,一切的情怀都寄寓着高镇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乡愁。怀抱山河大地,背负日月长天,高镇的蝶变正在散发无穷的魅力。这一方土地,群众文化百花齐放,村歌、村徽、村报、村志、村雕塑、村文化节目,一个个文化元素尽情展现。丰富多彩的的文化生活,提升了高镇人的幸福指数;文化特色给人浓浓的乡情和温暖的乡愁,成为故乡恒久的记忆。

责任编辑/彭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