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IP化是趋势
2019-01-03
当前,全球广电业正兴起IP化浪潮,但因各种原因,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很多广播公司还坚持采用12G SDI架构,而在上月举行的Inter BEE 2019上,已经感觉到他们对IP的关注愈来愈大。
我们在各种场合都可以看到广电向IP转换正稳步加速。业界正根据广电的固有要求调整IP用途,应对当前围绕采集、现场制作和播出等领域的各种挑战。从广电专用架构转向基于IP的架构和解决方案,行业可以在运营中变得更加灵活敏捷。
可以说,IP化的理由令人信服,并且已经超出如OTT或实时互联网视频分发等的应用,现在正渗透到广电关键应用中。
对很多广播公司来说,推动IP化的是消费者对内容无处不在的要求,随着向移动优先的环境转移,这种要求越来越大。通过IP化,推出新OTT服务非常容易。在以软件和IP为中心的基础设施上推出新服务,并得到云和微服务的支持,服务交付将要快得多。
在以软件和IP为中心的世界中,容量、性能和连通性都可以根据需求快速扩展,这种灵活性和弹性非常符合广电当前的需求,同时有助于建立利用IP概念的新收入模式,如精准和动态广告及基于OTT的订阅模式。
最新发展是新锐广播公司正在采用完全软件定义的媒体工作流程。这从制作层面开始,从演播室摄像机,到编辑系统,再发展到内容处理和分发。在软件控制下的实时、基于IP的工作流程上创作、管理和分发内容,要比受限于定制硬件解决方案的各种过渡性举措容易得多。广播公司可以用比以往更少的人力处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上的更多内容。
通过提升更多的虚拟化能力(不仅跨媒体处理,而且通过网络功能虚拟化满足关键的连接性需求),可以确保容量和弹性。向全IP的转換还跨越了晦涩难懂的技术要求。
ST 2110等行业标准的颁布,加速了全IP转换。通过这些标准,广播公司现在不仅有了用IP取代SDI的标准化路线,而且还有机会引入基于和利用IT协议和基础设施的新应用。
总之,全IP广播公司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随着传统硬件达到使用寿命,内部数据中心容量用尽,合理的升级路径将是转向全IP基础架构和协议、软件定义的媒体处理、虚拟化和云原生解决方案。全IP的实现将为广电业的长远未来提供坚实的基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