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同“筑”梦
2019-01-03寺方向晚
寺方 向晚
余烽立先生
是一位资深香港建筑师,他与行业同仁合力举办的业界盛事——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的建筑精英,取得了理想的成果。作为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基金会主席,他知道双年展的成功离不开众多同行的支持,正如建筑业今日的辉煌,由不同岗位、不同专长的人才共同努力而成,他心怀感恩,愿继续为自己深耕多年的行业做出贡献。
一个模型不能代表一个项目一家公司难以全揽整个工程
荣誉杂誌:余先生您好,很高兴能採访到您!您作为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基金会的主席,每次负责举办如此重要的活动,相信这既代表着业界对您的认可和期待,也体现了您与建筑行业深厚的情谊。请问,当初您是如何与建筑业结缘的?
余烽立先生: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族里有人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上中学时开始接触与建筑有关的知识,並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加上我就读的香港华仁书院,过去有很多学生日後都选择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无形中营造出相应的学习氛围。所以我读大学就选择了建筑专业,並且毕业後考取了专业资格並成为註册建筑师,还加入了香港建筑师学会,之後就一直在行业里钻研,至今已有25年了。
荣誉杂誌:建筑是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之一,很多人以此为业。您在行业打拼了这麽多年,相信也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和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您有些什么感受?
余烽立先生:对於个人而言,积累很重要,我工作了十几年,才有能力为行业提出建议,因为建筑师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要具备执业的素养,很多事情需要耐心和细心才能做好。例如设计一家酒店,一开始只是规划好它大概的样式、佈局,到了後来就要考虑很多琐碎的细节,像配备什麽房间、配备多少套,泳池安排在那层楼等等,然後制作几个方案给客户选择,甚至要鼓励承建商或客户先创造某些有利条件才开始施工,这些都是建筑师要考虑的事情。所以说,不要仅凭一个模型,就猜想出建筑最终的成果,因为其中要涉及很多改变、並加入很多人的意见。
荣誉杂誌:正如您所说,一个建筑项目的完成需要多个公司或建筑师联手完成,是哪些地方需得到专项设计师工程师的帮助呢?
余烽立先生:例如项目要获得政府批文、地契或到屋宇处的核凖,有相关工作背景的建筑师能提供很多便利;当设计的时候,就要参考结构、屋宇装备、园景等建筑图纸,落实每一个细节,並把它都画在总图纸上。之後便是把图纸发给承建商建造,而此过程中也还会有波折出现,例如对方工期安排的鬆紧程度、物料凖備的概况、人工监督的力度以及成本的考虑等等。所以只有经验丰富的建筑师才知道上述流程该怎麽走完,那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支出。此外对接承建商之後,同样还有很多後续工作要跟进,所以完成整个项目,並非单一的企业或个人就能全部包揽。
荣誉杂誌:时至今日,建筑行业的分工也变得越来越细緻了,对从业者而言会带来什麽样的影响?他们的工作方式是不是也有所改变?
余烽立先生:目前香港的註册建筑师有四千人左右,大多是香港建筑师学会的会员。另外还有很多新晋的建筑专业毕业生也会通过註册建筑师的考试而陆续加入学会。通过与这些年轻同行的交流,我建议他们增强合作,加强实幹方面的能力,因为行业分工越细,自己和他人、团队合作的概率就越高。我认为,一个好的建筑师应该具备三点:第一,做事主动,並且在工作当中能把握好工程的进度。个人工作拿捏得当,才能拓宽事业的宽度,若再得到公司或前辈给予适当的自由度,调度其主动性发挥自身才幹,相信他们就能逐渐成长起来。第二,与团队的配合也很重要,因为每个从业者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而工程开展後就要兼顾所有人的长短处。因此对个人而言,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了解,先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再去尝试配合其他同事。工程的负责人也因此要做好权衡和统筹,避免出现失误。第三,对自己的定位清楚,並知道如何配合团队和工程。所以作为一个出色的建筑师,不仅要有出色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建筑,维护、保育是首尾呼应的工作
荣誉杂誌:专业团体的工作,从某种层面上说也是行业发展的见证。您服务香港建筑师学会等团体多年,也参与过许多重要的活动。当下您更关注的是哪个团体的哪些工作呢?
余烽立先生:香港建筑师学会是其中一个。这是业界比较活跃的专业团体之一,成立於1956年,已聚集了数千行业精英,举办过许多重要的活动。其中每年的“建筑师学会年奖”颁奖和周年晚宴是重要活动之一,每年都会有很多专业人士莅临现场。该活动既会对过去一年进行总结,也创造了交换信息、学习互动的良好机会。还有近年来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基金会主办的”双年展“,在珠三角地区引起广泛的关注,甚至连台湾方面也有专家和学者积极参与,展览的成果也比较理想。我们希望把这类活动继续办下去,並且会跟据年份,先後安排在深圳、澳门、香港等地举办。
荣誉杂誌:除了负责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您还担任什麽社会职务?会不会对建筑环境有关工作比较关注。
余烽立先生:我是现任香港建筑师学会副会长、城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土地及建设諮询委员会成员、建筑师註册管理局委员及环保建筑专业议会董事。也曾任香港建筑师学会本地事务部、外务事务部及执业事务部主席、海滨事务委员会成员和认可人士、註册结构工程师及註册岩土工程师委员会委员。此外,我还在香港城市设计学会担任理事会幹事,以及珠海学院建筑系担任客席助理教授。虽然它们的职能同属建筑环境范畴,但不同的机构和团体关注的重点以及处理方法都有所不同,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荣誉杂誌:在很多人印象中,建筑师大部分的工作是建造新房、设计时兴的建筑。其实深入了解後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离不开建筑师的贡献,例如修缮旧楼、保育古建筑。如今随着香港越来越多的建筑出现老化现象,是不是相关方面的工作会在香港建筑师学会的众多工作中佔有更大的比例?
余烽立先生:我们也和政府古物古蹟处有合作,向大众宣传历史建筑保育的工作。有时会组织拜访团,去参观一些规模很大,又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让随团成员可以通过亲身经历,认识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另外我们也设计了一些互动项目,例如安排建筑师和技师们引导公众学习传统的建筑工序,希望前人的智慧能带给他们启发,並且带动他们主动认识历史建筑的热情。这个名为“共建活力筑蹟”的活动是我们的工作之一,该计划带领不同年龄的市民通过参观历史建筑,体验传统工艺等形式,加强他们保育历史建筑的意识,进而可以衍生出其他活动以作进一步推广,例如年青学生可以製作雕塑、画作、编排话剧等等来宣传历史建筑的保育。
荣誉杂誌:您觉得一个专业的建筑师应具备什么素质?
余烽立先生:喜欢建筑行业的人,可先找凖自己的定位,再把工作做得专业,“做精做专”是成为行业专才必经的道路。当个人找到了方向,並具备了相应的执业技能,他的发展之路就能顺畅,前景会更加明了,思路也能变得清晰,对自己和行业都有更好的预测。
作为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余烽立先生的成就不仅来自於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源於他对行业的思考和关注,让其事业达到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宽度。由此,他的思想已经有了更多的升华,他的智慧得以更加完备,人生也因此变得更加丰硕、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