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的 实践品格
2019-01-03张云婷
摘要: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论述,准确立足时代定位,深刻体认党建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从理论样态、方法论形态、价值意蕴三个维度凸显出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化了对“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怎样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认识。在党内政治文化持续建构的实践中,要以新时代的党建格局为依托,继续探究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实践品格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思想;实践品格;价值观;制度规范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9)12-0031-08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论研究”(16ZD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云婷(1993-),女,山西晋城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提出了“党内政治文化”,管党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定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伟大工程中的战略地位、价值取向和发展思路。探究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的实践品格,是深刻总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要求,也是进一步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内涵
自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加深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识。十九大强调应“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首先要明确党内政治文化“是什么”,这样才能明晰党内政治文化“如何建设”。
列宁指出:“如果要进行讨论,就必须把概念弄清楚。”[1]目前,学界对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界定众说纷纭,大致有三大研究视角:一是从党建角度对思想建党与党内政治文化间逻辑关系的探究;二是在政治学视域下从政治文化、政党文化、组织文化的理论高度进行界定;三是从主词“文化”来辟入,以文化概念的外延来演绎党内政治文化,推断出了党内政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信仰文化、组织文化、实践文化等,形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要素论。
对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界说尽管莫衷一是,但三大研究视角有一个共性,就是最后都指向了价值观。阿尔蒙德在“政治文化”研究模式中提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2];“政党文化”研究模式下,王沪宁指出,政党文化包括“人们对政党的理念、价值、情感、信仰、理想和原则择取”[3];赵理富等主张“由政党意识形态及其宣扬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党成员共同的政治取向和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等内容构成的政党的精神结构”[4];袁贵仁认为“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5],诸此不一而足。对这些表述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和研究本意的剥离,可以看到,在这些研究视角下的多数研究成果都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党建设和发展的价值坐标。换言之,对政党指导价值理念的信仰认同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派生出了党内政治文化结构的其他要素。
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汲取各方合理成分,本文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三位一体”的“圈层结构”:价值观居于核心层、制度规范为中间层、日常行为作风是外围层,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且统一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同构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内容和主体框架。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在长期的伟大斗争实践中“耕作”而成的,为全党所认同和践行的独特的理想信念、价值准则、精神气质、组织运作、行为习惯等。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质的规定性,包含了党的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和党员的政治心理意识,回答了党“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以什么为准则”,也决定了全体党员“信仰什么”“认同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同,形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穹顶。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看不见”的观念意识,其价值理念附着在一些“看得见”的载体上,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党内纪律规范等。党的制度规矩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机制载体和价值保障”[6]。而党内政治文化一旦被内化为党内成员的价值标准,就亮明了党员的政治身份特性,加之制度的明文约束,党员个体在实践中将党的价值理念与美好愿景等价体现,通过自觉行为加深对党的价值观的认同,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体现为良好的作风形象。由此,党内政治文化呈现出以价值观为本、制度为实、实践为行的“圈层结构”。
之所以这样界定,一方面在于党内政治文化自身的理论逻辑使然,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蓄蕴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格局中。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兴党强党。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倡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将思想建设挺在前沿,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坚守共同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建设的科学化,全面提升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向度,以制度规矩固化党内政治文化的成果,用制度实践去印证價值观的要求,使得管党治党常态化、长效化;以作风建设“破题”,从未停歇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十九大明确“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此来澄明政治生态,构建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党内政治文化,“为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提供有力支撑”。正是这一实践孕育了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的产生,并在指导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定位、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进行整体性考量。
二、实践品格是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色
“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7],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和基本品格。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是深刻体认党建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经过“抽象——具体——再抽象——再具体”的多次反复逐步提炼的理论精华。这一思想是以实践—精神方式把握管党治党的实践理性,从理论样态、方法论形态、价值意蕴三个维度凸显出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化了对“什么是党内政治文化,怎样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认识。
(一)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实践品格的理论样态
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过程表明实践品格具备一定的理论样态,要求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统一。如果没有科学的认识方法、理论模式,就不可能有积极有效的实践活动。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实践品格的理论样态着重从认识论的角度,坚持问题意识,对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刻反映,以深厚的战略定力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践中的核心问题进行通盘考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并在指导这一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系统化,形成围绕党内政治文化核心内涵纵深铺展的基本理论架构。
第一,作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的论断。“善弈者谋势。”毛泽东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8]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强党、兴党的历程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系统谋划,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正确论断则是新时代党中央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一个重大课题。习近平强调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9],而“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0]。刘云山在中央党校2017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指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11],这无疑是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基础上,抓住了党内政治生活中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十九大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命题,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力求保持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本色,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厚植精神动力,鲜明地体现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高度战略性特征。
作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这一论断的底蕴在于党强大的战略定力。建设强大的政党,离不开政治文化层面的支撑,以此来巩固其合法性根基。历史表明,坚定党内政治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关系到一个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党内政治文化的四大来源蕴蓄了深厚的文明气质;以伟大梦想为目标的“四个伟大”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始终贯穿党为实现伟大复兴矢志不渝的使命担当;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到文化自信推进了党内政治文化的自信;“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壮大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力量。党内政治文化以其基础性、广泛性、深厚性的运作机理,构建了一条极具建设性的文化路径,我们党得以透过纷繁复杂的乱象而聚焦本质,为党以鲜明的初心意识驾驭新时代奠定了文化自觉。
第二,提出“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根本任务。就普遍性意义而言,政治性是政党的天然属性,任何政党都围绕其政治目标,制定政治纲领,实施政治路线。就特殊性来看,不同政党的区别在于讲什么样的政治、讲什么人的政治。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尤其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上,党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诉求,不断为以执政党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关系而“公转”,凸显其政治性。具体表现在党内坚定正确的政治道路,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坚守“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的立场。
循着这样的政治逻辑,党着眼于不断变化着的现实环境,阐明党内政治文化中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12],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化育人心的作用,教化出够格的“政治人”,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坚定党员远大政治理想,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形成对党的价值理念的自觉体认遵循,强化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认同、提升政治信念、纯化政治品格、固守政治纪律,塑造党中央权威,回应人民期待,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高度回归政治性。
第三,倡导“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刚性约束。党不光是靠理想组建起来的,纪律严明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明确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13]4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党建总布局中,深刻揭示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纪律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化形态,更是政治行为的标尺,以明文规定的形式规范调整了党的各级组织之间、党组织与成员之间以及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全党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如果没有坚定的纪律意识和严格的纪律管束,党内政治文化会失范,党内政治价值观会扭曲,党性就无从谈起,易出现领导弱化、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因此,习近平高屋建瓴地把握党的纪律建设的精神实质,指明“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13]5-9,将纪律建设置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考量;提升纪律在党内的震慑力,进一步强调“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行纪法分开”[13]60-65,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利器。“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就是要以纪律建设为手段,加强纪律这一带电“高压线”的约束力,抓住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个“纲”,树立规矩意识,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四,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持续发力。党的作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实践文化,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全體党员通过实际行动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制度规范等的体现,是党内政治文化被感知的一个“窗口”。如习近平所言,“信念是本,作风是形。”[14]132“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14]78作风建设能够教育引导党员升华人格、纯净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凝聚党内活力。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进而带动民风,形成对全社会价值观的引领,提振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向心力,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补充动力。习近平直面作风建设的问题和挑战,针对“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的问题,既鞭辟入里地把握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以敢于“拿自己开刀”的精神状态抓住工作突破口,提高政治站位,以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浅入深层层突破,对领导作风、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等多处发力,注重建章立制,强化对不良作风的刚性约束;又强调作风建设的长效性和艰巨性,以“常”“细”“长”三字,将作风建设常态化、细致化、长效化,以“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的战略定力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坚持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持续发力,真正取信于民。
(二)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实践品格的方法论形态
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刻理解和系统阐释这一思想实践品格的重要维度。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实践品格的方法论形态分为本质导向和实现形式两个层次。在本质导向上,坚持唯物主义立场,以“实践第一”的基本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务实态度进行切实的贯彻。在实现形式层次上,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党中央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精准把握并着力解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双管齐下,形成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注重方式方法,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方法途径。
第一,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性修养论。
党性就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是党员的一种质的规定性。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锻炼的实质就在于对党员进行本质改造,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引导党员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追求,筑牢理想信念之魂,践行使命担当之责,厚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沃土。
党性首先是一种理想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是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的第一课。习近平科学把脉党的历史积淀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战略判断进行解释,阐明“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15],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构筑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精神基石。针对一些党员认为共产主义是“海市蜃楼”的谬论,严防党内政治虚无主义,重申共产党人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16]50,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理想信念提升到“高于天”的高度。“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想认同上,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16]50,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建设的“总开关”的“开关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的“补钙论”等一系列论断,指明“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17]。十九大提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三为”的价值观从顶层设计角度继续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框天地、画方圆,使得共产党员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和追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中,习近平并不单单局限于对“为公”这一价值观的回望,也强调“立地”,倡导发挥领导干部的家风等重要阵地的作用。习近平基于领导干部家风对党内政治生态的作用机理,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是“领導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是党内政治文化的自然延伸,“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18]他号召全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依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文化,继承老一辈革命家优良家风中的“文化基因”,辩证把握党内政治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间的关系。以家风淳化风俗,进而滋养民众、引领风尚,夯实人民群众对党的价值理念的认同基础,党风政风民风清风连连,画出了党和人民最大的同心圆。
广大党员干部人格力量的发挥是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的重要环节。理想信念毕竟是抽象宏观的,要使其生根落地,重要的是要用行动将理想信念和党员个体的实践活动结合,注重实践哲学,坚持知行合一、密切联系群众,克服人格分裂,将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党的优良作风,在实践中强化共产党人的政治认同,使理想信念更加“丰满”。习近平具体化了坚定理想信念的客观标准,即“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16]23,这一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党性在党员身上得以人格化。习近平率先以身教做榜样,为全党树典范,一项项亲民行动向全国人民传递出共产党人的信念本色。对作风问题的专项整治,是一项项回归传统的“思想整风”;对腐败顽疾的重拳攻克,是一系列以信念“治心”的党内净化。广大党员在一系列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对党的性质和宗旨深刻理解和内化,自觉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时刻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用党和人民之“理”来锻造自己。
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并举的协同发力论。
思想建党旨在将政党的价值目标内化为党员的理想信念,以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仰,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制度治党将党的观念意识内嵌于制度体系中,不断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培育一个健康的制度文化氛围,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行为规则。一个“练内力”,重理想信仰的培育构建;一个“扎笼子”,重理想信仰的规范保障,二者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奠根基。
注重思想引领和制度规约向来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重要方略。概观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党中央充分把握两者同向发力的内在关系和路径方法,提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19]针对不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的现状,党中央深入持久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环环紧扣的思想建设使全党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回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重视思想革新,清扫党员干部心灵尘埃,打造党员强大的内心世界。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夯实了与制度治党相契合的党内政治文化根基,激发党员干部遵循制度的主体能动性,为制度治党提供思想引领。
在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协同发力的过程中,党中央着重发挥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力量,以制度的鞭策作用增强思想建党的规范性,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党内法规建设不断科学化。七年多立改废释的不懈努力,党内基本形成以党章为遵循的一个覆盖面广、落实力强的“板块式”制度体系,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实,制度的针对性、配套性、实效性更加完备,完善了党内的监督制度、学习制度、选人用人制度等。为健全制度机制突出立规修矩,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党纪党规,如《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释放纪律威力,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党员干部行为,建立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以“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13]27-28实现“严守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党委负主体责任和纪委负监督责任的“两个责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試点经验、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党内常态化巡视制度的建立等创新了制度严格执行和监督问责的运行体系,极力避免“破窗效应”。不断巩固思想建党的成果,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对党内思想教育和政治生活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树立起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高线;《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强化担当精神,突出管党治党责任。
二是制度相沿成习,营造了遵章守纪的制度文化氛围。阿尔蒙德指出,公民愿意去遵守政治文化,“不仅仅是因为若不遵守就会受到惩处,而是因为他们确信是应该的”[2]。概言之,人们按给定的制度规范去行动,在多次的行为模式之后,人们按照这些做法所行动的样式会不自觉地演变为其观念中以为“是这样”的活动,在一定的群体内会形成一定的制度文化。对应地,人们的思维方式会有所变化,形成相应的制度意识。这就是说在科学先进价值理念下形成的制度会通过营造环境,反促制度进一步执行等。习近平从管党治党的高度将制度、纪律、规矩等概念有机融汇,认为“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20]。高度重视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即形成的文化习惯。同时强调“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20],引导党员干部从深层次上挖掘制度法规所承载的价值理念,为党内制度法规的运作维护提供精神动力。党员规矩意识得到强化,制度意识“正”向度显现,加强了制度信念建设,使省察克治的思想习惯成为全体党员的自觉遵循。
第三,倡导“四破四立”的工作方法论。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涵养党内政治文化首先要“破”字当头,这样才能更好地“立”。“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21]正是由于坚持了破立并举的科学工作方法,才使得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得以增强。
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的重点突出以下“四破四立”。一是破圈子文化,立清爽为官的思想。针对圈子文化、宗派主义、码头文化等划分势力范围、拉帮结派的“义利”文化,党中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修订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文件,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等要求确保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破除党内的人身依附关系,以果敢的魄力打击“窝腐”,倡导清清爽爽为官的思想。二是破庸俗文化,立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针对党内同志关系间出现的一些不讲党性、无原则的庸俗化现象,习近平强调要优化纠错机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力倡党内要经常开展“红脸出汗”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用“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破特权意识,立核心意识。封建腐朽的政治文化残留的官僚习气、市场经济考验下权力与资本勾连产生的权钱交易,使得一些党员出现特权思想。习近平多次对此提出严厉批评,主张以“核心意识”来破“特权意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宗旨意识,健全民主集中制,营造党内充分民主的氛围,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持高度一致。四是破潜规则,立明规矩。不成文、不公开的潜规则是对明规矩的挑战。潜规则一旦盛行,就容易消解制度的震慑力,在党内留下难以根治的“病灶”,恶化党内政治生态。针对根深蒂固的潜规则思维,习近平反复强调规矩意识,落实机构体制改革,强化监督,规范运作,以“铁”的纪律挤压“潜规则”赖以生存的土壤,提升党内政治生态的优质度。
“破立并举”旨在使共产党人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革命中,对党内的歪风邪气来个“釜底抽薪”,坚决破除党内“宽松软”的种种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突出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三)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实践品格的价值意蕴
第一,富有实践品格是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科学性的根本保证。任何思想体系的产生都以客观世界中的实践为基础,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将实践体会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指导客观实际的有效性增强理论指导的自信和战略定力,并在与实践的辩证“互构”中产生新的实践方式。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践品格具备给予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理性指引的实践特征。它针对党内政治建设中“宽松软”的客观实际,着眼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要求,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中,以有原则、有目标、有规律的理论样态来指导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以科学的方法落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同时,不断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真正体现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提升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科学向度。
第二,充分的历练使共产党员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活动,“能动”在很大程度上则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觉醒程度,即奋发有为的精神气质。党内政治文化思想既扎根实际,又强调主体能动和主体自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质就在于党内成员的价值取向不断“同质”化为党的价值取向的一个正向演进过程,是将实践中共产党的价值观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两者间出现的“实然”偏差“校正”为理论上的“应然”合一。这一过程确保了党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天然地赋予了党自我革命的革新意识,确保党以自我革命来带动社会革命,始终成为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伟大”的战略高度和“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的战略谋划使全体党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守初心、践行使命、锤炼党性。
三、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实践品格的有效路径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当前我国正经历着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与社会实践,其深度与广度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一方面,深刻的实际变动要求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方式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要不断深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在解决旧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出现各种新问题,仍存有不少制约党内政治文化实践品格有效转化的消极因素。因此,要在党建格局的导向下,从实际出发,探究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实践品格的有效路径。
(一)立心“补钙”,夯实政治建党的价值基石
政治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属性,政治建设也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要求。这意味着,要以党的政治统领来统一党员共识,凝聚力量,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三观”层面、领导干部本职身份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基本维度为共产党员立心“补钙”,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使党员干部重品行和养心性,自觉修身慎行,夯实政治建党的价值基石。要继续在全党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武装全党,将立政德贯彻在政治修养塑造的全过程,发挥政治观教育统摄人心关照现实的力量,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思想上的“总开关”,释放党的“初心”中所蕴含的政治养分,在党内形成强大的正气充盈的政治文化,为坚定政治信仰提供精神动力。
(二)建章立规,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推进制度创新,激发制度活力,朝着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不懈努力。坚持以2014年1月出台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为导向,同时贯彻落实2017年6月出台的《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扎密新时代的制度之网,完善以党章为根本守循,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为具体架构的“1+4”式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22]。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健全党内监督体系,让党内监督在长效机制下成为常态,确保“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把完善监督、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有机结合,使“关键少数”既担负起监督主体的责任,又将自己置身于党内监督的每个环节,正人正己,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同时,要健全组织生活制度体系,使全体党员得以在具体的活动中明规畏矩,不断内化规矩意识。
(三)遵纪守法,坚持纪检与监察同向发力
新时代下,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就是要完善党的监督体系,确保制度得以畅通运行,发挥效度,这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应有之义,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实现自我革新的有力保障。纪检机关是党内监督专责机构,通过执纪问责,以“四种形态”监督全体党员;监察机关是国家机构,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调查处置,落实反腐败工作。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党和国家自我监督难题的“中国方案”,推进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现的现代化,实现了权力运行的全制约、监督力量的全整合、监察范围的全覆盖、廉政建设的全对接。要继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把建章立制和监督制约贯彻始终,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逐步向全国推开。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着眼于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的部署。要以担当精神和斗争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纪检与监察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全面融合,接续探索两者合署办公下的无缝结合,实现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四)立己达人,发挥真理与人格双重力量
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23],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经过98年的洗礼,产生了符合客观规律的党内政治文化资源。显然,这种文化兼具强大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蕴含了思想优势和道德优势,既包含党了党对科学理论的认同,在长期实践中对先进价值理念的涵养深化,又凸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高度认可。所以,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要继续发挥真理与人格的双重力量,从党内扩延至党外。党员干部要注重对自己理想人格的塑造,落实修炼共产党人“心学”的灵魂再造工程,以马克思主义陶铸共产党人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共产党人心性、革命文化锤炼共产党人血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葆育共产党人自信,使共产党人的人格提升到理想“水准”,在党性实践中突显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33.
[2]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29.
[3]王沪宁.从执政文化看执政党的建设[N].解放日报,1989-05-24.
[4]赵理富.政党的魂灵: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4.
[5]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6]辛鸣.论党内政治文化[N].北京日报,2017-01-16(13).
[7]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1).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21.
[9]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7.
[10]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7(1)∶3.
[11]中共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学期开学典礼[N].人民日报,2017-03-02(01).
[1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2-14(01).
[13]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4]习近平重要讲话文章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5]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1-06(01).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7]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18]习近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N].人民日报,2016-01-13(01).
[19]習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1).
[20]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14(01).
[2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5.
[22]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6-26(01).
[23]曲青山.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1-11(06).
【责任编辑:张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