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经验分析
2019-01-03沈杰
沈杰
摘要: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工作效果不明显、教育形式单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使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当今国内外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对象发生了改变,我们的教育目标长期以来过于理想,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近年,高校自身发展中教育出现许多新问题,这一系列变化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品质,创建合理的教师评价培训体系;抓好课堂主渠道,关注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理念,以人为本,重视个性化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网络教育、人文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协同效应,将思想政治育融入日常生活中,构建政府、高校、社会合作关系,建立创新的长效机制。
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一)教育环境发生改变
当今西方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有弱化我国传统文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趋势,我们必须研究全球化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主阵地,弘扬主旋律。十八大报告指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兴国之魂、强国之径,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本进课堂进大脑,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紧紧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思想政治工作要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二)教育对象发生改变
当代大学生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和过去的学生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客观上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他们大多思想活跃、积极上进、充满自信,要求独立的意识很强。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物質条件的日益优越、家庭的溺爱,以及社会新旧理论的碰撞等因素导致他们身上有很多弱点。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金钱意识强,心理素质脆弱,缺乏包容性,尤其是功利性强。调查发现,许多90后大学生把是不是有利于本人就业或实现其他利益作为选择入党的标准,对“雷锋”精神并不感兴趣,理想信念追求弱化。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精神,缺乏毅力和坚持,投机心理充斥,一些艺术系的学生经常幻想一夜成名,渴望马上成功,没有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反映了人文精神教育缺失,忽视了对学生人交素质的培养。
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日常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由辅导员完成,创建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意义是深远的。首先,在辅导员的选聘上严格把关,真正把那些政治和思想素质高、严格意义上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责任心强、热爱辅导员工作的应往届毕业研究生或在职教师选拔为辅导员。长期实践表明,有些理工科或其它专业背景的老师并不适合当辅导员,这些人不具备过硬的理论素养,纳入辅导员队伍反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合格的辅导员要坚决从辅导员队伍中根除。其次,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师生的教育,对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相近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要重点培训。第三,对辅导员要有客观正确的评价考核体制、严格的监督体制。对于辅导员手中的“权利”,如评奖学金、评优、推荐学生入党这些权利必须严格监督,如果辅导员滥用这些权利,将会动摇高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我们长期以来辛辛苦苦对学生进行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会被动摇。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和环境有密切关系,负面环境削弱了效果,优化教育环境势在必行。
1.优化政治环境。及时向师生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如十九大召开后在全校宣讲会议精神,请专家、教授作辅导报告,在形势与政策课里设专题讲授,开展知识竞赛、抢答;让学生上党课、参加党日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塑造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
2.优化文化环境。利用校园广播、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橱窗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邀请道德模范来校作报告,现场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校园张贴横幅,如:杜绝浪费,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诚信考试;在办公室、教室、教学楼的墙上悬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3.优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校园里芳草青青、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图书馆、食堂、教室秩序井然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能使学生心灵受到净化,产生积极的情感,这些都是无形的教育素材。学校周边不健康的娱乐场所要整治。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
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到的课本知识最终要融入日常生活中,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才能真正起到实效。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日常生活为归宿,回到日常生活中,促进人的发展,但回归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高于日常生活。大学生在课本中学的道德知识并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内化为自身素质的,要实践才能养成,这就要提高学生实践的自觉。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融合到生活中,引导人,教育人,对学生反复强化。通过好的作品,尤其是电影、电视剧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如抗战纪念片、改革开放纪录片将爱国、勇敢、创新、敬业、奉献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传递给学生。发掘传统文化,特别是利用“五·四”青年节、“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平主义教育。以创建良好的校风、班风、考风为主题,潜移默化地将爱校、团结、守纪等价值传递给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我国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具体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高校要不断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如瓛.课程思政:构建全方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2):42-47.
[2]李明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118.
[3]张强.学生画像、动态监测、行为预测: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04):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