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饿蒙勒地区去申拉组火山岩找矿潜力
2019-01-03王成林张海潮白云邓世林王腾张猛潘寅周游
王成林,张海潮,白云,邓世林,王腾,张猛,潘寅,周游
西藏饿蒙勒地区去申拉组火山岩找矿潜力
王成林1,张海潮2,白云1,邓世林1,王腾2,张猛1,潘寅1,周游1
(1.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〇五大队,四川 彭山 620860; 2.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青海 格尔木 816000;)
通过对巫嘎错地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的调查圈定饿蒙勒地区为重点找矿靶区。并对饿蒙勒地区利用1∶1万地质填图、1∶1万土壤测量进行了重点检查,发现铜矿点4处。通过地球化学成果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显示饿蒙勒地区有较好的找矿潜力,铜矿类型为火山岩-热液型铜矿。
1∶5万 水系沉积物测量;火山岩-热液型铜;找矿潜力;饿蒙勒地区
调查区位于藏北地区,行政区划属那曲地区双湖县、尼玛县管辖。饿蒙勒铜矿化点位于尼玛县城北部,属尼玛县尼玛镇木嘎热色村管辖,饿蒙勒与尼玛县城有乡村简易公路相连,距尼玛县城约15km,交通较为便利。
图1 调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图
1 区域地质背景
调查区地处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紧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属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为南羌塘盆地,南侧为班戈-八宿岩浆弧(图1)。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带沿东西方向横贯青藏高原中部,已发现的主要矿床类型有铬铁矿床、硫化镍矿化、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和冲积砂金矿。
2 地质特征
2.1 地层
饿蒙勒地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侏罗系下中统木嘎岗日岩群一段(J1-21)、木嘎岗日岩群二段(J1-22),白垩系下统去申拉组(K1)、竟柱山组(K2)(图2)。
木嘎岗日岩群一段主要出露于饿蒙勒北部,出露岩性主要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绿泥千枚岩及绿泥石片岩,地层总体倾向北西,北东走向,倾角40°~60°。木嘎岗日岩群二段出露于调查区中部,出露岩性为灰黄色、深灰色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地层总体倾向被西,北东走向,倾角35°~55°。
绢云千枚岩:深灰色,风化面为灰黄色,具千枚状构造,鳞片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绢云母,约占60%,呈鳞片状,具定向排布特征,具丝绢光泽,绿泥石30%呈绿色鳞片状分布,石英10%呈灰白色细粒分布于片状矿物之间。
绿泥千枚岩:灰绿色,具千枚状构造,鳞片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绿泥石60%、绢云母30%呈鳞片状定向排列,石英10%呈它形粒状间断分布于片状矿物之间。
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灰色,灰色,变余砂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变余矿物:石英55%,粒径0.1~0.5mm,具明显的定向排列;长石3%,粒径0.1~0.3mm,具明显的定向排列,聚片双晶发育。变质矿物:石英30%,细小颗粒呈彼此镶嵌状分布于变余碎屑颗粒间,具明显的定向排列;绢云母9%,细小鳞片状分布于变余碎屑颗粒间,多聚集成纹层状产出,具明显的定向排列;金属矿物3%。
去申拉组主要出露于饿蒙勒中部,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去申拉组呈近东西向展布,出露岩性主要有安山岩、玄武岩、英安岩、火山角砾岩,去申拉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木嘎岗日岩群之上。
竟柱山组主要出露于饿蒙勒中部及南东部,出露面积较大,为一套磨拉石建造,出露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砂岩、砾岩互层或者夹层的岩石组合,南东部出露的竟柱山组与木嘎岗日岩群呈断层接触,木嘎岗日岩群逆断层上覆与竟柱山组之上,中部出露的竟柱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去申拉组火山岩之上。
图2 饿蒙勒地区地质简图
1.竞柱山组一段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砂岩;2.木嘎岗日岩群变质长石石英砂岩;3.木嘎岗日岩群深灰色粉砂质、泥质板岩;4.木嘎岗日岩群灰黄色粉砂质、泥质板岩;5.木嘎岗日岩群千枚岩;6.绿泥石片岩;7.去申拉组英安岩;8.去申拉组安山玢岩;9.去申拉组玄武岩;10.去申拉组火山角砾岩;11.花岗闪长岩;12.闪长岩;13.整合/不整合界线;14.逆断层及编号;15.性质不明断层;16.向斜;17.孔雀石化;18.硅化。
2.2 岩浆岩
岩浆岩位于区内中部、南部,由喷出岩、侵入岩组成。
去申拉组喷出岩位于中部地区,南侧呈角度不整合于木嘎岗日岩群之上,北侧与木嘎岗日岩群呈断层接触。岩性为由英安岩、安山玢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组成。
英安岩:灰色,岩石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15%、石英3%。基质为斜长石44%,隐晶质38%。斜长石斑晶:可见熔蚀边发育,粒径可达0.3~2.5mm,可见聚片双晶发育。石英斑晶:可见熔蚀边及熔蚀孔洞发育,粒径0.5~1.3mm。斜长石基质:可见熔蚀边发育,粒径可达0.05~0.15mm,可见聚片双晶发育,具明显的定向构造。隐晶质:褐红色,致密隐晶状分布于斜长石颗粒间。
安山玢岩:灰褐色,具斑状结构,斑晶含量约25%,基质含量月75%,斑晶粒径约2~4mm,斑晶成份主要为长石、角闪石、长石(15%)呈自形板状,角闪石(10%)呈长柱状分布,基质为玻基交织结构,主要成分为长石角闪石和玻璃质。
玄武岩:灰褐色,间隐结构,杏仁状构造。斜长石85%,隐晶质5%,杏仁10%。斜长石:呈半自形-自形长板状,粒径可达0.1~0.8mm,可见聚片双晶发育。隐晶质:淡褐色,致密隐晶状分布于斜长石颗粒间。杏仁:无色,洁净,拉长的不规则状,粒径0.3~2mm,由彼此镶嵌状的石英及绿泥石等充填气孔而来。
侵入岩分布于中-南部地区,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闪长岩沿木嘎岗日岩群与去申拉组火山岩不整合面侵入,花岗闪长岩沿木嘎岗日岩群与竟柱山组断层接触面侵入。
闪长岩:墨绿色,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由斜长石69%、普通角闪石25%、石英4%、碱性长石2%组成。斜长石:半自形长板状产出,粒径主要集中在0.5~2mm,其次为2~3mm,发生轻微绢云母化及帘石化,可见聚片双晶发育。普通角闪石:绿泥石化完全呈假象状产出,黄绿色,可见自形柱状及角闪石式解理发育,粒径主要集中在0.5~2mm,其次为2~3.5mm,具异常干涉色。石英:无色,洁净,它形粒状分布于斜长石颗粒间,粒径0.2~1.5mm,正低突起,平行消光,干涉色一级灰白。碱性长石:无色,略浑浊,它形粒状,粒径0.5~1.8mm,可见条纹结构发育,干涉色一级灰白。
花岗闪长岩:灰白色,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由斜长石73%、石英25%、碱性长石2%组成。斜长石:半自形长板状产出,粒径0.2~2mm,少量斜长石粒径为2~4mm,发生轻微绢云母化及帘石化,可见聚片双晶发育。石英:,它形粒状分布于斜长石颗粒间,粒径0.2~0.8mm。碱性长石:它形粒状,粒径0.2~0.5mm,可见条纹结构发育。
2.3 构造
调查区构造较发育,发现了2条断裂构造(F12、F13)和1条褶皱构造(图2)。
F12断裂构造呈近东西走向,两端延伸出饿蒙勒地区,破碎带宽约20~30m,破碎带由构造角砾岩及断层泥组成,破碎带中褐铁矿化发育,局部见硅化,构造角砾岩由蚀变英安岩及部分蚀变绿泥千枚岩组成,呈棱角-次棱角状,断层面产状353°∠60°,在断层下盘可见S1节理面,推断下盘下降,为逆断层。断层上盘为浅绿色绿泥千枚岩,断层下盘为浅红色褐铁矿化英安岩。
F13断裂延伸约6km,两端延伸出饿蒙勒地区,破碎带宽约20~30m,为北倾的逆断层,断层面产状355°∠30°。破碎带由构造角砾岩、碎裂岩、构造片岩组成,出露破碎,风化较强烈,岩石表面呈灰黄-暗紫红色,岩石中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多已发生变形和碎裂,露头上节理发育。沿该破碎带有花岗岩脉、英安岩脉产出产出。断层下盘为竟柱山组紫红色砾岩、砂岩,断层上盘为木嘎岗日岩群灰黄色板岩、深灰色板岩。
褶皱构造位于区内中部竟柱山组地层中,长度约800m,规模较小,仅卷入了竟柱山组一段暗紫红色砾岩、砂岩。
图3 HS10 乙3异常剖析图
1、第四系;2、竟柱山组一段;3、去申拉组;4、木嘎岗日岩群二段;5、木嘎岗日岩群一段;6、闪长岩;7、铜矿化点;8、整合界线;9、角度不整合界线;10、逆断层及编号;11、水系沉积物异常及编号;12、水系采样点;13、水系
表1 HS10 乙3综合异常元素特征值表
备注:单位:ω(Au)×10-9,其它元素:ω(x)×10-6
3.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1 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饿蒙勒地区显示的异常为HS10 乙3综合异常。该异常为以铜为主的Cu、Zn、Mo、Au元素组合异常,少量Co、Bi、Cr、As异常,Cu异常面积约5.92km2、Cu元素峰值72.3×10-6、平均值40.8×10-6、均方差12.93;Zn元素峰值119×10-6、平均值93.13×10-6、均方差10.59;Mo元素峰值1.14×10-6、平均值0.7×10-6、均方差0.12;Au元素峰值8.54×10-9、平均值3.7×10-9、均方差2.64;Au元素具外、中、内三级浓度分带,Cu元素具外、中二级浓度分带,Zn、Mo、Co、Bi、Cr、As元素只具外带,故该异常元素组合为Cu、Zn、Mo、Au型。根据各元素参数的计算结果,确定Cu为该异常的主成矿元素,Zn、Mo、Au为特征组合元素,伴生组份为Co、Bi、Cr、As(图3、表1)。
该异常位于测区西南部,为条带状,呈东西向展布于木嘎岗日岩群、去申拉组、竟柱山组及第四系地层中。主要岩性为板岩,变质粉砂岩、砂岩、灰岩、闪长岩,异常受近东西向及北东向断裂控制,在构造破碎带中发现铜矿化点,破碎带宽约8m,出露长度约800m。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偶见黄铜矿、辉铜矿。反映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表2 AP14乙2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表
备注:Au单位为10-9,其余元素10-6
综上所述,该异常规模大、强度较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组合多,并且已见铜矿化,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3.2 1∶1万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在饿蒙勒地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5处土壤综合异常AP14乙2、AP15乙3、AP16丙1、AP17乙3、AP18乙3,其中AP14乙2、AP17乙3异常规模较大,浓集程度高,找矿潜力较好。
图4 AP14乙2土壤综合异常剖析图
1、木嘎岗日岩群变质长石石英砂岩;2、木嘎岗日岩群千枚岩;3、木嘎岗日岩群绿泥石片岩;4、安山玢岩;5、玄武岩;6、硅化;7、地质界线;8、性质不明断层;9、采样点;10、综合异常及编号
表3 AP17乙2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表(单位:10-6)
1)AP14乙2土壤异常异常位于饿蒙勒北西部,异常呈条带状,长轴方向近东西向。该异常元素组合简单,主要元素为Au,次要元素为Zn、Cu。元素套和好,元素浓集中心明显,Au元素规模大,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强度高,峰值128×10-9;Zn元素规模小,具二级浓度分带,异常强度高,峰值412.4×10-6;Cu元素规模小,具一级浓度分带,异常强度不高(表2、图4)。该异常区内出露下-中侏罗统木嘎岗日岩群,岩性为砂岩、板岩,异常区内硅化蚀变强烈,可见石英脉产出。AP14乙2土壤综合异常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推断,该异常各元素套和好,Au元素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分带清晰明显,成矿地质条件有利,该异常具有较好的寻热液型金多金属矿的潜力。
2)AP17乙2土壤异常AP17乙2异常位于饿蒙勒地区中东部,异常形状为不规则状。该异常元素组合简单,主要元素为Cu,次要元素为Ag。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和好,Cu、Ag元素高值点基本吻合;Cu元素规模大,具二级浓度分带,异常强度高,峰值187.9×10-6;Ag元素规模小,具一级浓度分带,异常强度不高(表3、图5)。
该异常区内出露竞柱山组砂岩、去申拉组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异常区边部发育闪长岩。异常区内发现孔雀石化矿化线索。
综合该异常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异常各元素套和好,Cu元素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分带清晰明显,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并且发现孔雀石化矿化特征,认为该异常具有一定的寻热液型铜银矿的潜力。
图5 AP17乙2土壤综合异常剖析图
1、上白垩统竞柱山组砂岩;2、去申拉组集块岩;3、去申拉组火山角砾岩;4、闪长岩;5、地质界线;6、角度不整合界线;7、孔雀石化;8、采样点;9、综合异常及编号
4 矿化特征
通过地球化学方法与地质填图等地质工作在闪长岩与英安岩接触带上AP17乙3综合异常中发现了4处孔雀石矿化点。
在矿化点上,矿化体断续出露宽度约5~10m,断续出露长度约50~200m。赋矿岩石为强硅化蚀变的英安岩,矿石呈细脉状、网脉状结构,局部呈稀疏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以孔雀石为主,伴有少量的黄铜矿、辉铜矿。经捡块样分析铜含量最高达0.5%(图6)。
5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巫嘎错地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的调查圈定饿蒙勒地区为重点找矿靶区。并对饿蒙勒地区利用1∶1万地质填图、1∶1万土壤测量进行了重点检查,发现铜矿化点4处,显示饿蒙勒地区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推测其成矿类型为火山岩-热液型铜矿。
火山岩-热液型铜矿严格受中-酸性火山岩分布范围控制,区域上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区域中部、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饿蒙勒地区中-酸性火山岩中次级断裂构造较发育,铜矿体往往位于火山岩中的裂隙中,呈细脉状、网脉状,局部呈大脉状产出。矿体为孔雀石化、蓝铜矿化、黄铜矿化、辉铜矿化火山岩,伴有银矿化。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和1∶1万土壤异常均表现为Cu、Au异常,具有三级浓度分带。为调查区内找矿潜力较好的铜矿成因类型。
图6 饿蒙勒铜矿石
[1] 吴浩, 李才, 胡培远, 范建军. 等. 西藏尼玛县塔色普勒地区去申拉组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2013,32(7):1014-1026.
[2] 陈科衡, 刘治博, 宋扬, 朱蒙. 西藏双湖多玛玛日埃错地区去申拉组火山岩岩石成因[J]. 地质论评,2017,63(4):331-332.
[3] 康志强,许继峰, 等. 拉萨地块北部去申拉组火山岩: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的产物? [J]. 岩石学报,2010,26(10):3106-3116.
[4] 潘桂棠. 等.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J]. 地质通报,2002,21(11):701~707.
[5]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1:25万尼玛区幅、热布喀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 2002.
[6]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1:25万帕度错幅、昂达尔错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 2006.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Volcanic Rock of the Qushenla Formation in Emengle, Niyma, Tibet
WANG Cheng-lin1ZHANG Hai-chao2BAI Yun1DENG Shi-lin1WANG Teng2ZHANG Meng1PAN Yin1ZHOU You1
(1-No.605 Geological Party, Metallurgic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of Sichuan Province, Pengshan, Sichuan 620860; 2- No.5 Geological Party, Tibet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Golmud, Qinghai 816000)
The key Emengle prospecting target is delineated by means 1:50000 stream sediment survey in the Wugacuo area. Anomaly inspection is conducted by 1:10,000 geological mapping and 1:10,000 soil survey, finding out 4 Cu volcanic-hydrothermal ore spots, indicating good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e Emengle area. The copper ore belongs to volcanic-hydrothermal type.
volcanic-hydrothermal copper ore spot;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Qushenla Formation; 1:50000 stream sediment survey; Emengle
2018-04-10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铜多金属资源基地调查(121201103000150004)
王成林(1990-),男,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P632+.3;P618.41
A
1006-0995(2018)04-0605-05
10.3969/j.issn.1006-0995.2018.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