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城市地图集》的设计研究
2019-01-03王祥龚天宇刘晓菊
王祥,龚天宇,刘晓菊
(1.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6; 2.南通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7)
1 引 言
《南通城市地图集》(审图号:苏F(2017)11号,以下简称《图集》)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开展的《中国城市地图集》系列编制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南通市国土资源局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地理信息的需要,打造的重要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产品,是一张综合反映城市品位和展示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旨在通过《图集》,展示出南通作为“三水交汇”之地、“江风海韵”之城的独特魅力。
《图集》编委会将本次图集的设计在遵循与《中国城市地图集》系列相统一的基础上,增加南通各专题内容,突出南通特色。力求做到内容丰富新颖、图文并茂,使其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广泛的使用价值和重要的文献价值,更好地服务于政府、社会和民生,为各界人士了解南通提供参考。
2 《图集》设计背景及思路
随着当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广泛地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同时,人们对信息高度集中概括且具有相当艺术美感的地图集亦十分关注。城市地图集是一种能够反映一个城市发展变化的信息载体,也是政府进行行政决策和管理的重要辅助文件[1]。
南通在中国的版图上和与其一衣带水、同在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均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南通市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据古文化遗址考证,远在 5 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境内海安青墩地区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今市区一带,五代设郡,称静海。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定名通州。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成崇州,又名崇川。辛亥革命后,废州设县,称南通县,并在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带领下,创造了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的“七项第一”,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图1 工作流程图
作为南通市第一部大型的城市地图集,既要遵循《中国城市地图集》系列编纂的统一要求,又要丰富南通本土内容,充分展示南通特色。《图集》在设计之初就这一背景做了深刻地研究和探讨,决定在《图集》的序图部分适当分解章节、扩充内容并借鉴一些南通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设计,以此指导整个图集的创作与生产,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3 结构设计
地图集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和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和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综合体[2]。而一套科学合理的图集结构就是要基于总体设计原则对整本图集进行骨架设计,为后续图集的主题表现和内容叙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3.1 整体结构
遵循《中国城市地图集》系列的图集设计结构原则,《图集》包含了封面、扉页、图书CIP信息和版权、序、署名页、编辑说明、城市概况、目录图例、各图组页、序图、区域图、街区详图及地名索引等各组成部分。《图集》的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同时,积极响应南通市“服务大上海,建设‘北大门’”的重要地区发展方针,设计编制“江风海韵北上海”彩照页、“南通对接上海”专题图作为本图集的特色专题置于图集前部。通过这样的整体设计,使得《图集》既能表现城市当下发展脉搏,又能全面而清晰地进行信息表达,以特色吸引读者,继而深入内容,欣然品读后文。
图2 《图集》整体结构
3.2 序图结构
图集在结构安排上强调逻辑一致性,图幅之间的顺序都遵从一定的规律,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协调合理[3]。为了更好地表现南通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社会人文、发展成就和规划蓝图等重要信息。在序图部分以“江海南通”为主旨,如图3所示,分5个子图组,以时间为主轴线,由古及今,运用各种专题地图配合文字、图表、照片来表现南通独特的江海文化和取得的卓越成就。
同时,在设计《图集》序图的五个子图组的图组名称时,认识到图组名称是一个篇章的总结,传统的概括性图组名虽然通俗易懂,但是缺乏创新力和艺术性。一个好的图组名除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外,还会起到引人入胜、画龙点睛的作用[4]。本图集序图部分的五个子图组名分别设计为“江委海端,承南启北”、“古邑福地,近代名城”、“江海风情,文化遗存”、“南通八乡,盛名远扬”、“联动江海、筑梦通城”,在精确总结各子图组主旨内容的同时,均巧妙地运用到了有关南通的形容词汇。如“江委海端,承南启北”取自张謇先生为南通所作对联“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准确表示了南通独特的地理区位;“古邑福地,近代名城”又取自南通美名“崇川福地”和“中国近代第一城”等等。
图3 《图集》序图结构
3.3 区域图与街区详图结构
《图集》的区域图部分设计了各区县区域图和县市城区图两大结构,其中各区县区域图展现了南通市辖三区(含开发区)及五县市各自的行政区域范围,而县市城区图则对五县市的城区进行了详图表示。
《图集》的街区详图部分则设计将沈海、沪陕两大高速以内的南通城区部分及通州区城区和通州湾示范区建成区三个范围进行分幅展示。整体上,街区详图部分遵循“由中心城区逐次向外,先主城后副城”按顺时针的结构顺序进行幅面分割和排布。
通过以上的结构设计,解决了一般城市地图集使用单一分幅形式造成的范围缺失或非重点地区图幅占比过重的问题。区县区域图能够囊括所有行政版图,且行政区域表示完整、统一;县市城区图和街区详图又能更为详细地展示城区面貌。两部分各有侧重且不重叠,为整本图集既节省了页面又丰富了表示内容。
4 内容设计
内容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地图集的使用价值[5]。为了更好地将《图集》打造为一张综合反映南通城市品位和展示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需要按照图集的结构设计,将涵盖城市发展、历史、文化、经济、规划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选题并加以表现。
同时,不同图组部分的内容设计重点也有所不同。序图部分着重思考每部分表示哪些专题、每个专题表示的内容;区域图和街区详图则就图幅比例尺、图幅划分、图面负载有更多的考量。
4.1 序图内容
《图集》的序图部分是整本图集的前部内容亦是重点部分之一。所以序图各子图组的选题工作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图集的主题思想、编制原则及使用目标对象的最终实现和落实[6]。选题工作需要在地图集有限的篇幅内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专题,同时确定各类专题所占的比重。选题工作的关键是要紧扣地图集的主题,同时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7]。
“江委海端,承南启北”图组包含了5个选题内容:介绍了南通独特的区域位置、行政划分、城市概况,突出了南通与上海市及其他长三角城市的联系。“古邑福地,近代名城”图组也包含了5个选题内容:从青墩遗址介绍南通文明曙光,再到沧桑变迁突出南通作为沿海城市的陆海变化和古城池的演变;再以大篇幅展示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近代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将南通的文保单位和历史人文也作一定的展示介绍。“江海风情,文化遗存”图组包含了6个选题内容:先罗列南通的各旅游景点,再对濠河和狼山景区作重点展示;同时将南通特有的江海美食、特产、南通方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一定的表现形式融入图集之中。“南通八乡,盛名远扬”图组将纺织、建筑、教育、体育、长寿、文博、平安和新侨这8张南通名片,采用8个选题内容分别进行展现。“联动江海、筑梦通城”图组对南通市的经济、交通、产业创新、宜居环保等方面的规划用4个专题内容加以阐释。
4.2 区域图与街区详图内容
为了更好地展现南通城市发展成果和地域特色,区域图与街区详图部分根据表现范围,分别设计相应的比例尺予以表现。其中,区域图的区县图部分设计了 1∶140 000~1∶220 000不同的比例尺,县市城区图则使用 1∶25 000比例尺,街区详图部分均采用 1∶10 000比例尺分幅表示。区域图与街区详图均采用高斯投影,分别基于北京54坐标系和南通94坐标系进行编制。
区县城区图和街区详图以最新的南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包含道路交通、政府机关、科研院校、文体场馆、名胜古迹、公园景点、居住小区、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各类要素信息。这些数据按照三个层面进行处理,主次分明进行展示。南通的重要地标建筑和文化载体作为城市特性和风格的外在表现列为第一层面,将主要道路、公园绿地、大型河流等作为第二层面的组成要素,剩下的内容细碎而又繁多,归为第三层面部分[8]。
5 艺术设计
经过科学严谨的结构和内容设计之后,为了进一步丰富本图集的表现形式,提升展示效果,还需要对图集进行足够的艺术设计。地图艺术设计包含对地图的个性、特点、倾向等方面的设计,其主题表现不外乎在地图的装帧、色彩、符号注记等方面[9]。这些都是地图语言,用以更好地表达地理信息内容。在设计地图集的过程中,将地图语言融入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法,以彰显地图集的艺术性[10]。
5.1 色彩与装帧设计
色彩运用上的创新,能够给读者带来优良的感官体验,同时还能让读者在视觉上对一座城市有色彩上的印记。《图集》的色彩设计本着“立足本地,传承经典,融合现代”的设计方针,以“江海南通”为主题,借鉴南通经典的“江海潮”与“蓝印花布”元素定调蓝色,另遴选绿、青、橙三色以彰显南通作为国家园林城市、江北水乡和具有朝气的新兴城市的独特魅力。此四色作为基础色,分别为序图、区域图、街区详图、索引所运用。按四大图组分色,使得图集整体条理清晰、相互呼应。同时,《图集》的图组页如图4所示,选取4个南通的典型城市场景,进行手工绘制,并配合四大图组的基础色对原稿着色和二次设计,以更好地契合各大图组的主题。索引部分则设两底色予以区分县市城区图和街区详图的索引内容。
图4 《图集》四色图组页
《图集》的内封页、版权页、署名页、图组页和索引页均使用了中国传统屏风样式进行书边设计;图集的页眉部分则使用南通建筑剪影配合海潮浪纹加以设计。通过这些设计使得《图集》充满了南通特色,令读者眼前一亮、阅意盎然。
此外,不同于其他城市地图集的单一装帧方式,《图集》在采用统一的封面外,还设计制作了书套。如图5所示,采用素色竹丝纹材质,衬托反复考量设计而成的南通城市剪影,再配合书套背面“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字样,提升了整本图集的美感和艺术感。
图5 《图集》书套及城市剪影设计
在分幅图中,底色采用较为淡雅的素青色,以此为底,在上面依据不同地物使用相应颜色再加上浓淡配合,表示包含山体起伏、水深变化在内的各种地物及其形态。
5.2 符号与手绘图案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对于《图集》中不同的地图均设计了相关的符号系统。在序图部分,符号设计更加注重相应图组专题内容的表示。针对不同图组表示的对象,符号概括抽象成相应的图样类型,使得专题图组整体性更强、更具有阅读引导性。同时,由于专题图的图面较为丰富,符号的色彩、大小、放置均需要考虑到图面实际情况,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对于表示内容较多的专题图可尝试设计附图等形式进行重点区域的展现,这样既可保证专题图信息的完整性,又方便符号等的图面配置。
在县市城区图和街区详图中,符号依据内容设计也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了更好地展现南通城市的风格特性,我们对重要的南通地标建筑和历史建筑等进行了现场照片的拍摄,运用手工临摹并加以艺术抽象的方法,将这些地物绘制出来,作为符号使用。使得这些地物能够有效地在内容繁复的分幅图面中凸显出来。其次,将第二层面诸如主干道路、公园绿地、大型河流等使用醒目而不突兀的线状或面状符号予以表示。剩余的第三层面部分则弱于前两者,符号设计的体量要小于前者、取色也要弱一些。当然,这些地物中又有主次之分,各地物最后的符号呈现需要经过多次实验、打样、审阅、选择、搭配才能最终决定最合适的符号系统运用到图集之中。
5.3 文字排版与注记设计
由于《图集》序图内容较为丰富,所以文字的字型选择、大小和排版对于序图组的表现效果十分重要。经过反复实验,本图集采用了微软雅黑字体作为序图组部分的叙述和说明用字。在排版上将5个子图组的各自专题内容使用数字在前面予以表示,并整体采用橙色黑体表示,而5个子图组的图组名则使用彩色雅宋字体夸张表示。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增加了图集的美感,又展示出序图内容的整体性,突出了图集的结构层次和顺序,便于阅读。
相比专题图有限的注记部分,分幅图中的注记设计就较为关键,也困难许多。而参照色彩、符号的层次选择方法,也形成了一套使用于本图集的注记设计方案。即层级高地物的注记使用较大的字体表示,反之,文字注记字大减小;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注记,在符号不能配合区分的时候,使用不同颜色予以分辨。字型、字大变化、用色不宜过多,同类不同等级的地物注记要有一定的继承性。《图集》的设计效果如图6所示。
图6 《图集》的设计效果
6 结 语
在合理有效的设计指导下,《图集》最终能够顺利编制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可见,一部综合性较强的城市地图集的编制生产,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包含诸多技巧和亮点的技术设计予以支撑。地图集设计思路的拓展和技巧手法的获得无非通过以下途径:博采众长,因地制宜;广泛学习,深入了解;挖掘数据,合理展现;科学严谨,艺术创新。遵循这些原则和方法进行反复实验和创作,未来地图集的表现形式将更加多样,更加科学、美观、专业、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