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应用研究
2019-01-03赵建春
赵建春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0 引言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中的危重症,在出血之后继发癫痫发作则会加重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致残率以及病亡率[1]。而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是影响因素却较多[2]。基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脑出血患者,经过CT等多项检查,符合脑出血疾病诊断标准,无癫痫病史。其中11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36~89岁,平均(63.6±3.7)岁。
1.2 方法
对所选择的20例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的发生几率、所属类型,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性别、出血量、出血次数、出血部位等不同的患者早发性癫痫的发生率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出影响早发性癫痫发作的相关性因素。
1.3 评判指标
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诊断标准:脑出血患者若在两周之内发作癫痫,且不存在癫痫病史、不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发作。
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分类标准:根据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发作分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生率、类型
20例脑出血患者中,早发性癫痫发作病患有3例,占比15.00%;全身强直阵挛性、单纯部分运动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分别为1例。
2.2 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情况单因素分析
经过单因素分析:电解质紊乱、皮质出血、再发脑出血容易导致早发性癫痫发作,详见表1。
表1 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情况单因素分析(n, %)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里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作为自变量,因变量为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发生,并进行回归分析,当α为0.05的时候,电解质情况、出血次数以及部位、电解质情况纳入到回归方程中。说明出血部位以及次数、电解质情况是发作的相关因素,而皮质出血是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根据每位患者首次发生癫痫的时间,可以分为早发性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发作。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神经元正常的生理活动情况受到影响导致,一旦发生,便会增加致残率以及病亡率,也是导致发生迟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Bladin等[3]学者在其对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的研究中,发生率为8.12%,本文研究结果发生率为10.0%,与其报道的结果相似。发生率的偏差可能与出血部位构成比不同、样本数量不同等存在关系,提示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是较高的[4-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例脑出血患者中,早发性癫痫发作病患有3例,占比15.00%;全身强直阵挛性、单纯部分运动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分别1例。提示单纯部分性发作较为常见,分析是与脑组织的直接受损具体位置之间存在关系[7-8]。
本文研究显示,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同电解质紊乱、皮质出血、再发脑出血之间存在关系,与患者的性别、出血量、年龄以及神经功能受损评分之间不存在关系。但是脑卒中的类别不同也会导致NIHSS评分高低与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不同。以往资料显示,脑出血脑皮质病变患者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较皮质下病变者高,而皮质病变是导致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9-10]。究其原因,是因为皮质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并不是很好,而且深部白质为了进行自我保护,会释放更多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对缺氧缺血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皮质主要是轴突以及神经细胞,易放电,深部脑组织则主要是以树突、白质纤维,里面的神经元较少[11]。本研究显示,再发脑出血容易导致早发性癫痫发作,且发生率较初发脑出血更高,说明此因素也是相关因素。分析可能是存在脑出血病史的患者脑部损伤比初发者严重[12]。研究显示,电解质紊乱者的发生率也高于正常者,分析是由于电解质紊乱会加重患者脑水肿程度等,进而引发早发性癫痫发作。
综上所述,电解质紊乱、皮质出血、再发脑出血是影响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皮质出血是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时对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进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