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超声检查技术在乳腺癌化疗后病情改善程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03郝秀秀李岩密
郝秀秀 王 暘 李岩密
乳腺癌是现代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为威胁中老年女性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1]。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近年来乳腺癌临床治疗应用的新型化疗方案,对于部分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通过化疗获得手术机会,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结局以及远期生存率。但在实际临床研究中发现,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的方式、介入时机、维持时间以及化疗方案与药物种类等多方面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与结局,并且NAC效果直接决定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与时机,因此在NAC应用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手段评估患者化疗效果,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与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2-3]。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超声检查方案,本研究通过对接受NAC的67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钼靶X射线检查,与化疗前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等多种超声技术联合应用的多模式超声检查技术在预测乳腺癌NAC后病情改善程度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接受NAC的67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59岁,平均年龄(46.5±12.5)岁;共检出乳腺癌原发病灶73个,均为单发乳腺癌患者,其中左侧31例,右侧36例;临床病理分期为Ⅱa期8例,Ⅱb期5例,Ⅲa期35例,Ⅲb期14例,Ⅲc期为5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内容及风险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组织病理学试验证实为乳腺癌;②满足NAC指征;③评价为手术切除且最终可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④既往未进行局部化疗或全身化疗的患者。
(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患者;②不能执行NAC方案的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中途更换其他化疗方案的患者;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⑥发生远处转移患者。
1.3 仪器与材料
采用IU22型超声诊断仪(荷兰飞利浦公司),探头频率为7~12 MHz。
1.4 治疗方案与检查方法
(1)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NAC的TEC方案治疗,药物应用方法为多西他赛75 mg/m2,表柔比星6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以21 d作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均需完成4个周期的NAC,最后一次化疗结束后2周内进行手术治疗。
(2)检查方法。选择患者化疗前及每个化疗周期结束的2个月内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乳房及双侧腋窝:①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采用线阵高频探头以患者乳头为中心沿着乳腺边缘向乳头方向进行轮辐状扫查,以顺时针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然后进行一次“十”字交叉检查,对乳腺中央及腋窝淋巴结进行检查;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分别观察乳腺原发病灶内及周围组织的血流供应及血流信号情况;③钼靶X射线检查由医院放射科辅助完成,选择标准侧斜位以及轴位摄影观察。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所有影像资料均由医院超声及放射科完成,由同科室2名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诊断医师进行双盲法诊断,评估患者NAC前后病灶形态变化及血流变化情况,并分析多模式超声与乳腺钼靶X射线两种检查方法与组织病理学(Miller-Payne,MP)分级的相关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AC前后乳腺原发灶变化情况
对67例乳腺癌患者行NAC后超声检查可见乳腺癌患者乳腺原发灶明显较NAC前缩小,并且原发灶血流信号中0~I级信号明显增多,NAC前后乳腺原发灶最大径和血流信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351,x2=2.948;P<0.05),见表1。
表1 NAC前后乳腺原发病灶变化情况(个)
2.2 NAC前后腋窝淋巴结超声显示情况
67例乳腺癌患者NAC后腋窝淋巴结明显较NAC前减少,NAC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58,P<0.05),见表2。
表2 NAC前后乳腺癌淋巴结超声显示情况(枚)
2.3 超声与钼靶X射线预测病理变化与MP分级的相关性
67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相关评价与治疗,明确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36例,无缓解18例,疾病进展1例;术后病理MP分级为1级2例,2级18例,3级21例,4级8例,5级19例。NAC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以及乳腺钼靶检查结果与病理MP分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351,r=0.251;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超声0.712,钼靶0.531,超声评价MP分级3~4级ROC曲线下面积为0.608,钼靶评价为0.621,如图1所示。
乳腺癌患者NAC前后超声诊断对比如图2所示。
图1 两种检查方法评价MP病理分级ROC曲线图
图2 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影像对比示图
3 讨论
NAC是一种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新型肿瘤辅助化学药物治疗方法,其不仅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预后结局、提升晚期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能够使一部分不能进行保乳手术的患者满足保乳手术需求。
近年来,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无论是手术还是化疗,临床均十分重视疗效及预后的评估,其目的是提升乳腺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使患者接受更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4-5]。超声检查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检查方便快捷、无医源性创伤以及可重复检查的优点,而随着多模式超声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能够评价乳腺癌治疗效果的指标也越来越多,其中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检查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超声检查技术,并且在乳腺癌的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6-8]。
本研究中发现,多模式超声技术能够准确显示NAC前后乳腺癌患者原发病灶形态学、血流信号以及淋巴结变化情况,并且在与常规钼靶X射线比较中发现,多模式超声、钼靶X射线评估病灶形态学变化与组织病理MP分级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以多模式超声的相关性更强;多模式超声、钼靶X射线评估病理完全缓解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和0.531。通过回顾分析,虽然乳腺原发病灶形态学的改变是评价NAC疗效的直观指标,但就肿瘤的实际病理变化而言,肿瘤细胞坏死后的纤维化病变可能导致肿瘤大小形态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化疗后的肿瘤变为多灶性,进一步加大了肿瘤的测量难度,这便使得钼靶X射线在NAC疗效评估上颇为受限[9-12]。而多模式超声检查技术结合多种超声检查方法,避免单一方法通过单方面来评估乳腺癌NAC疗效,能够实现形态、血流、淋巴、硬度等多维度的准确疗效评估,在准确性与有效性方面较钼靶X射线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12-14]。
采用多模式超声检查技术可初步、准确评估乳腺癌患者NAC后病情改善程度,病理证实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如样本容量过小可能导致结果、结论客观性不足,并且本研究并未进行远期随访观察,超声在实时、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及术后疗效方面的应用需进一步调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