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地位及内容
2019-01-03张青
张 青
(江西省地矿局赣东北大队,江西 上饶 334000)
就现阶段岩土工程发展现状分析,水文地质勘察为其中较为主要内容之一,引起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二者存在地质联系,具有相互利用且相互帮助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过程中,首先应针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解,其次充分落实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在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准确性基础上,实现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帮助。
1 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勘察中的重要性
在岩土勘察中,水文地质为其中较为主要的环节,但水文地质勘察工序较为繁琐,若无法保证水文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岩土工程施工工作。如:岩石的强度及耐久性常受到周边及施工区域的影响,若在施工前期,无法对周边地区形成较为准确的水文地质勘察,将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从而降低建筑整体安全性。地下水为水文地质中的重要因素,其对于岩土勘察的影响亦相对较大。为使岩土勘察效率得到提升,亦为提高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及准确性,应在实际勘察过程中,提高对于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视度,根据地质实际情况,分析水文地质的整体安全性、抗震性以及稳定性,如此将使建筑质量得到有效提升[1]。就目前我国形式分析,依然存在勘察不规范行为,此类行为导致勘察缺乏准确性,而引起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勘察公司的工作不到位,无法形成准确水文地质勘察,从而导致出现水文地质勘察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并充分勘察水文实际情况,针对水文地质情况作出具体评价,从而降低危险发生的几率。
2 水文地质勘察地位分析
2.1 对基础埋深造成影响
基础埋深为岩土工程实施中的步骤之一,若想充分落实此环节工作,需对地下水文以及其动态进行全面了解,充分掌握其特点,方可进行准确且科学的判断。因地下水量相对较大,因此,在开展基础埋深施工时,必须形成对地下水上部结构的了解,根据地下水结构的实际情况,判断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另外,若基础埋深处于地下水下区域,应根据地下水下制定降水措施,保证措施合理化,从而促进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2]。另外,土地较易受到地下水影响,出现软化情况,若土地软化情况较为严重,甚至出现裂缝的情况,相关人员应对此区域土地进行重点关注,强化水文地质勘察准确性,从而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岩土工程质量受地下水文波动影响
据以往调查可知,土壤酸碱性交易受到岩土工程地下水位影响,若地下水位长时间处于上升趋势,将直接破坏土壤酸碱性,土壤可溶盐程度也将随之得到提升,此现象将导致水泥材料遭到腐蚀。另外,地下水位上升交易引发土地滑坡事件的发生,直接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若岩土工程地下水位长期处于上身状态,将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影响岩土工程的顺利进行,严重情况下,还将出现流砂等事故,直接阻碍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另外,地下水位下降也将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若地下水位出现骤降的情况,将导致其内部水源无法满足土地需求,从而出现土地枯竭情况,此情况也将直接对水源质量造成影响。
2.3 建筑支护受水文地质影响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开发商也开始不断对高层建筑进行开发,目前,我国城市最具标志性代表即为高层建筑。就现阶段岩土工程发展情况分析,此类工程建筑期间多以垂直及抽水开挖为主,而此种方式难度相对较高,施工单位若想保证施工安全性及可靠性,必须在施工前期针对当地水文地质进行充分了解,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免出现破坏原有地质的行为,在保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有序进行基础上,提供施工整体安全性,保证建筑整体质量,从而促进岩土工程未来发展。
3 水文地质勘察内容分析
3.1 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为影响勘察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客观的勘察角度对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为现代岩土工程勘察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以此方式所开展的勘察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勘察准确性,从而为勘察项目的有序开闸奠定基础。自然地理条件所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因此勘察内容较为广泛,其中最为主要内容即为气候、水文以及地形地貌[3]。如:所勘察的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此区域气候较为温和且具有较为充沛的降雨,冷空气于冬季时段最强,而冷空气于秋季北方逐渐南下,由此可知,该区域的偏北风常出现于秋季季节,南方于春季具有较强湿气流,此时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处于来回流动的状态,夏季暖空气将逐渐达到最佳状态。在对了解以上区域信息后,可开展具体的水文地质勘察,从而为延时工程考察工作奠定基础。
3.2 地质环境
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地质环境勘察为其中较为主要内容,地质环境勘察内容较多,如:地质特征、基底构造以及岩石性质等,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研究与探索。研究水作用下,岩层的具体抗压能力,与此同时,针对岩层进行详细测定,勘察其受到腐蚀的具体程度,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岩土工程建筑物的整体耐久性进行具体判断。
3.3 地下水位情况
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大,而水位也直接决定建筑物地基的稳固程度,因此,在开展水文勘察工作中,首先应针对地下水位进行全面勘测。水文勘察内容较为广泛,如水位上升特点、水位下降情况以及水位变化规律等,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应针岩土工程在水位下的排泄是否稳定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水位以往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做出判断,了解引起水位上升和下降的具体原因。
岩石层面上的物质多为不同,其性质亦具有较大差异,利用水文勘察能够实现对水的类型以及水流速的全面了解,根据勘察结果对动态水位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能够为岩土工程的开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3.4 含水层及隔水层的情况
在勘察过程中,较为关键的内容即为含水层及隔水层的检查。在实际环境中,建筑物底端的基础结构为地基,而地基具有一定结构。地基的结构稳定性、稳固程度、层次均与其所处位置的地理环境中的隔水层、含水层具有密切关联,受到直接的影响。
在勘察过程中,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勘测内容如下:首先,应勘测含水层的埋深水位及条件,包括其中主要水层、水位的具体情况与水层厚度分布情况;其次,应勘测每一个水层的地下水类型、水流方向、速度。在了解此类内容后,应对水位动态进行勘测。
在勘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工程材料对于水体的敏感程度,这一点与建筑材料的本身性质具有关系,在勘测过程中应首先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质,可与施工人员取得联系获取数据[4]。在掌握此内容后,应通过地下水的渗透系数试验对渗透系数进行了解,获得对应数据,随后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定建筑材料是否会受到水层的腐蚀,建筑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受到水层腐蚀的情况是否存在差异,获取数据后进行岩土工程的材料设计。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不但能够保证岩土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再此基础上,实现工程质量及安全性的双项提升。因此,勘察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针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勘察的具体内容,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勘察的作用,保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保障施工安全,为岩土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