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有所为:《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参考译文评析

2019-01-03孟冬永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日语译者译文

孟冬永

(枣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也是一套中日合作编写、为日语学习者所熟知的教材——《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标日》)问世30周年。该教材于1988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共同出版,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底已发行1 500万套,累计使用者1 000万人,除作为日语学习者的良师益友外,还架起一道坚实的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为庆祝《标日》出版3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既有官方的座谈研讨,也有为读者举行的有奖征文、书写、配音等学习竞赛活动。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中国日语自学者中,有八成以上的人使用《标日》作为教材,有60%以上的日语培训机构将其选作教学用书[1],《标日》在日语教材领域的地位可见一斑。该教材的畅销,诚然存在“编写理念、传播介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与时俱进”[2]等诸多方面的优越因素,而若从其配套的参考译文的视角进行探索,应同样有令人信服的表现。《标日》能持久受到读者的认可和青睐,其准确自然、匠心独具的参考译文想必功不可没。本论的目的之一即品评《标日》参考译文的优点,之二是根据教学实践的体验,从求教与探索的立场出发,指正其参考译文的若干瑕疵。通过译文品评,发挥听说读写译中“译”的功能,使学生在讨论、参与翻译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增进对翻译的理解,全方位建构语言知识,进而提高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

1 理论依据:译有所为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赫尔兹—曼塔里(Holz-Manttari)认为,预期的目标文本接受者即译文的目标读者,是目标文本创作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3]27。在《标日》的序言部分,编者开宗明义地说道:该教材的编写着眼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进而在内容与结构说明中指出,“使用对象主要是社会上的日语自学者,也可用于大学或其他开设日语的学校”[4]1。这说明《标日》的读者面向是清晰且明确的——为中国日语自学者或学生而编写。弗米尔(Hans Vermeer)又指出翻译领域中可能存在三种目的,其中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可能是为了启发读者[3]35。参考译文作为外语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发挥指导与参照作用。具体而言,有检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是否正确,对原文的风格是否把握,是否能用母语准确地叙述[5]等诸多功能,其重要性不可小觑,而且从《标日》日语自学者的读者定位来看,参考译文的重要价值更是不言而喻。有关译文的目标读者的信息,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其感知和期望等,对译者来说都十分重要[3]28。在翻译中,为译者确立翻译标准提供参照的两个基本要素之一就是由翻译目的所决定的读者[6]68。《标日》在出版之初就立于读者的角度,为日语学习者配备了课文等内容的译文。此外,翻译功能派的目的论强调,译者应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选择翻译策略[7]。在参考译文的翻译策略上,《标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本课文的翻译主要反映句子结构,而应用课文则不囿于原文,依据场景并结合中日话语的不同表达习惯灵活采用增译或删减等翻译方法。

功能翻译理论家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了忠诚原则,主要指“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3]9。就《标日》的参考译文而言,忠诚原则涉及的几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具体如下:译者,中国专家、学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文作者,日本专家、学者(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为主;译文接受者,社会上的日语自学者或在校生;翻译发起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其中,原文作者与另外三方不同,并非恒定,而且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具体而言,《标日》的会话可能主要由光村图书聘请的日本专家学者自己编撰,属显性作者;而课文部分,有相当一部分节选自其他材料,如中级上册第一课的日本铁路、第三课的姓氏,属于日本概况、文化之类的题材,想必摘自其他书籍,故笔者将该类文章的作者视为隐性的(《标日》课文亦未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因教材自身的特殊性,它有着明确的服务对象,教材原文的译者比起对原作者负责,似更应向读者负责。但并非读者直接告诉译者如何翻译,而是翻译发起者——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调研和自身判断指示译者如何来工作,即需要呈现给读者什么样的译文。译者的工作,还须受到翻译委托人的监督和检查。可见,《标日》的参考译文最终质量如何,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作用举足轻重。

2 参考译文评析

随着《标日》由旧版变新版,内容与结构不断推陈出新,其参考译文也日臻完善。薛朝晖根据不同题材、语种、时代的翻译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特点,提出了内容忠实、语言通顺、风格相当的翻译标准[8]17。以下且借鉴其标准,对《标日》参考译文进行评析。并从翻译视角,将参考译文融通至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从内容、语言、风格等层面初步把握翻译中的优与劣、得与失,加深对翻译现象和翻译本质的理解。通过译文评析,在教师讲解、自我体悟的过程中,培养思辨和批评思维的能力。

2.1 内容忠实

内容忠实,要求译者必须把原文的思想内容完全而准确地传达出来,使译文载荷的信息量与原文所载荷的信息量完全对等。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A. Nida)认为,职业翻译必须有效地传递意义,因为意义才是客户确切需要和想要的东西[9]73。教材的参考译文恰是学习者学习外语必备的好帮手。这种属性决定了准确乃是参考译文的第一要义。词汇、句型、语法乃至修辞等各方面的准确都应兼顾。就词汇意义而论,欲内容忠实准确须结合具体的情境来思考,因为情境有限定和明确词义的功能,同样的词语(单义词或多义词),在不同的情境中,意义往往各不相同[10]。如《标日》中级上册第11课课文中出现的“いきいき”一词,《新日汉辞典》有两种释义:活生生,生气勃勃;生动,栩栩如生。在《标日》的语法解释部分列举了使用该词的4个句子。分别如下:

例1 高画質のいきいきとした映像が生み出された。

译文:栩栩如生的高画质影像诞生了。

例2 彼女はいきいきとした表情で話す。

译文:她表情生动地说话。

例3 木の葉がいきいきとしている。

译文:树叶看起来生机盎然。

例4 子供たちもいきいきとしていた。

译文:孩子们也个个精神抖擞。

例句中,“いきいき”分别译作“栩栩如生”“生动”“生机盎然”“精神抖擞”。显然,4个译词指向辞典的两种释义又不局限于辞典释义,难得的是各不相同,却无一不意义准确,切合语境。这说明译者意识到了情景语境对翻译的重要性,结合语境进行了译词的选择,忠实地进行了意义的传递。诚如林少华指出的:“在特定语境中,最佳选项唯有一个。作为译者,就是要找出那个唯一。”[11]127在意义的准确传达之外,通过学习这组译例,读者还可以从缤纷的译词中体会翻译的美学趣味。

对参考译文的译者而言,准确忠实就大体可以实现参考译文本身的功用了,而若能在审美的方向上再进一步,那将意味着为学习者提供上等的精神食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标日》的译者是有意朝此方向努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明译文的闪光点在哪里,要给学生以美的启发。2018年颁布的外语类专业新《国标》强调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兼具内容忠实与词章之美的参考译文无疑将助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当然这给参考译文的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看以下例句,分别摘自《标日》中级下册第17、22和27课课文。

例5 路地には朝市が頻繁に開かれ、屋台が並ぶ。

译文:胡同里,早市频开,摊位云集。

例6 使うたびに愛着が深まる、こだわりのデザインです。

译文:设计精益求精,让您越用越爱不释手。

例7 気象庁……万全の体制で臨む。

译文:气象局……摆出万无一失的架势严阵以待。

显然,译文中使用了汉语的四字格。四字格言简意丰,富有形象性,能增强说话和作文的表现力,体现着汉语言的魅力。对于《标日》学习者,译文越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他们越容易接受。要实现参考译文的指导和参照功用,适度“汉化”是一条重要原则,故四字格的灵活运用有其必要性。三则译例四字格均成对出现,朗朗上口,既忠实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又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在气势和音律上充满美感。四字格的连用还使译文显得庄重典雅,与课文的书面语体相得益彰。

2.2 语言通顺

翻译除要保存原作的思想风格之外,还必须符合译语的行文习惯,要语言通顺,具备可读性。汉民族反映现实事件的思维序列大都是:主体—行为标志—行为—行为客体,表现在句法结构上,是S+adv.+V+O结构。而日本民族反映现实的思维序列一般是:主体—行为客体—行为,行为标志相对自由,但必定置于行为之前,属SOV的句法结构。由于汉语、日语叙述方式的不同,翻译时应对原语的外在形式作必要的修正,灵活运用现代汉语逻辑,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8 公園の周囲には「胡同」と呼ばれる狭い路地が無数に存在している。

译文:公园周围有无数条被称为胡同的狭窄小巷。

例8出自《标日》中级下册第1课的课文,是一个典型的日语句子,修饰成分在前,被修饰词置后,主干词借助长长的连体或连用修饰语增繁。“路地”作为结构重心居后,整句构成一种链状式的包孕句。为实现汉译句子通顺连贯的目的,应根据现代汉语逻辑,将结构重心置前,语义重心置后,而参考译文恰是这么做的,句子自然通顺。汉语句子类型属于话题—叙述说明型,较少使用“的……的……”形式将修饰成份置于被修饰成份之前,否则句子就不通顺,容易失去动感及美感。例8译文若译成“公园周围被称为胡同的狭窄小巷有无数条”,势必会让读者觉得滞涩不通。对比而言,日语句子在一番叠床架屋、山重水复的铺排后,主干词悄然现身、悬念揭晓,给人另一种体味了。教师在讲解该类句子时,应顺带介绍汉语、日语句子构造的相关特征,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那么教学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2.3 风格相当

《标日》的课文涵盖说明文、报道、书信等文体,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参考译文的译者须以方便师生使用为根本目的进行策略上的调整。方梦之从功能、目的论、语境文化、文体正式程度和内容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译文文本类型的区分[9]259,为译者判断文本类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按目的论的分类,主要分为信息型、表情型、感染型三类文本。作为包容初、中、高三级共六册的教材,《标日》对话和课文数量庞大,体裁广泛,涉及以上三类文本。译者在翻译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原文采用不同的策略,追求文体融洽、风格相当。

例9 佐藤:お送りいただいた案内状、拝見しました。

李:いつもお世話になっております……失礼したしました。

译文:佐藤:贵公司寄来的商务通知已经拜读了。

李:承蒙多方关照……冒昧之处请多原谅。

上例选自《标日》初级第48课,是JC策划公司上海事务所李秀丽副所长与客户佐藤先生的对话。显然,从场合看二人对话属于商务交谈,正式程度较高,属正式体,语气拘谨,用语谦和有礼。参考译文使用“贵公司”“拜读”“承蒙关照”“冒昧之处”等委婉、庄重的礼貌用词,与原文语体风格近似,再现了原文的语言情景。

除商务文本之外,《标日》中级很多课文以介绍日本社会文化为主题,这类文本属于普通科技类文体,有较强的普及性、通俗性和趣味性。语场旨在传播社科知识,语旨大都是内行对外行,语式上用语生动、语调活泼。译者翻译时,自然应根据科技类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词汇或句法的选择。如摘取自第1课课文“日本鉄道”中的下例。

例10 「日本で一番高い駅はどこでしょう。」答えは東京駅です。東京駅は「上り」の最終の駅になっているからです。

译文:“日本最高的车站在哪里?”答案是东京站,因为东京站是“上行”的终点站。

通过课文我们知道,在日本铁路开往东京方向的叫上行,从东京开往各地的称下行,所以才会有原文的那个谜语。该处译文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相信《标日》的“外行”读者看到这个译文也会会心一笑。

3 参考译文中的偏误考辨

关于误译,日本文学翻译家林少华认为,“任何人的翻译都有错误,没有错误的翻译这个世界上哪里都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12]。傅雷谈《高老头》的重译,也说初译“对话生硬死板,文气淤塞不同……几经改削,仍未满意”[13]6。著名翻译家都不讳言误译,可见任何译文都有修正完善的空间。《标日》洋洋洒洒的六册课本,参考译文出现部分问题也在情理之中。笔者查阅教材译文批评有关的文献,研究者分析了词语翻译错误、语法翻译错误、表述不恰当、文体不对应、修辞不合理等多方面的误译问题。罗新璋还指出“翻译腔”的问题:“未经译者很好消化原文而形成的翻译腔,也给祖国语言掺进不少杂质。”[13]4作为一部畅销教材,《标日》的受众广泛,参考译文中一点微小的错误,经过流布传播,可能会变成一个“大”的错误,以至影响教学效果。而对一些问题译法的及时纠正,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疑惑,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14]。因此,就参考译文中一些值得商榷的译法进行考辨就显得相当必要了。

3.1 模式化翻译

在汉日语互译中词汇方面必然涉及的一个点就是同形词的翻译,中日同形词有的词义对等,但用法不尽相同。如日语“利用”一词,《新日汉辞典》的释义也是“利用”,看似词义对等,但在翻译中却不可随处“利用”。且看《标日》中级上册第10课的课文“温泉大国,日本”,“利用”出现两次,其中一处原文为:

例11 利用者は一年間に延べ1億4千万人以上といわれている。

译文:据称一年中利用温泉的人数总计达到1亿4 000万人次以上。

改译:据称一年中泡温泉的人数总计达到1亿4 000万人次以上。

译文中的“利用温泉”在汉语语境中是指开发利用的意思,例如可以说“利用温泉发展旅游产业”,也可说“某地温泉能治疗多种疾病,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但课文中的“利用”显然是指人们洗泡温泉、浴用温泉,并不是开发温泉,译文直接沿用汉日同形词,在意义的传达上不够准确,有模式化翻译的倾向。

同一课的语法与表达部分,还出现了有关“利用”的另一个例句:

例12 この駅の一日の利用者数は延べ3万人です。

译文:每天利用这个车站的乘客有3万人次。

改译:这个车站每天发送旅客3万人次。

汉语中与车站、旅客相关的规范说法有发送旅客、车站客流量、吞吐量等。但“利用车站”显然不符合汉语规范及表达习惯,而带有浓厚的翻译印记。无怪林少华在谈自己的翻译观时着意指出,要尽可能消除涩味,也就是消除日译汉特有的翻译腔[15]。

模式化翻译的偏误在句型语法的翻译时也常出现,某些固化译法往往会束缚住译者的思维,使译文变得僵硬呆板。如《标日》初级下第39课的句子:

例13 今朝は霧がかかっているために、遠くまで見えないと思いますが。

译文:今天早上有雾,我想可能看不远。

改译:今天早上有雾,可能看不远。

“と思います”是日语的初级语法,用于说话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本例中译者译为“我想”。但比较而言,将“我想”省略,译文反而更加简洁自然。再如《标日》中级下第17课会话中的例子:

例14 これです。竜虎酒造が日本で販売している「金星」を使ったカクテルです。

译文:就是这个——龙虎酒业在日本销售的使用“金星”调制的鸡尾酒。

改译:就是这个——用“金星”调制的鸡尾酒,龙虎酒业在日本销售的。

本例语境为访日归来的王风向佐藤和大山做成果汇报,他从袋子中拿出一瓶酒,然后就说了本例中的话。参考译文的“这个”与“鸡尾酒”的线性距离过长,信息的负荷量较大,与简洁明快的口语表达不符。究其原因,仍是译者仅执著于句型语法的转换,未结合语境作灵活处理。

3.2 不通顺

3.2.1 搭配不当

例15 日本に行った時、お土産を買いました。

译文:去了日本的时候买了礼物。

改译:到了日本的时候买了礼物。

上例选自《标日》初级下第27课,是“小句(简体形)+時”这个语法解释中出现的例句。“時”前接现在时与过去时的句义有区别,而译者想要把二者的区别体现在例句的译文中,接现在时时译者译为“去日本的时候”,接过去时时译为“去了日本的时候”,简便地反映出了原句的时态和意思。但“去了日本的时候”学习者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前后搭配欠合理,汉语中的惯用表达一般是“到了某地的时候”。

例16 時間がもったいないので、タクシーで行きましょう。

译文:时间怪可惜的,我们坐出租车去吧。

改译:怪浪费时间的,我们坐出租车去吧。

译文前半句“时间怪可惜的”有些不通顺,如果调整一下语序,译为“怪浪费时间的”亦或是“浪费时间怪可惜的”,似乎更为妥切。

例17 まず希望する職種の会社を選択することから始まる。

译文:首先要做的是选择自己瞩目的行业的公司。

改译:首先要做的是选择自己期望的行业的公司。

本例译文中的“瞩目”,一般组词为受人瞩目、万众瞩目等,好像没有“自己瞩目”的用法,前后搭配不当,宜将“瞩目”改为期望、心仪、中意等词。

3.2.2 逻辑不清

例18 それまでは、清の時代にできた建物を修理しながら使い続けていました。

译文:在这之前一直是修修补补地用着清代的建筑。

改译:这原是一座清代的建筑,之前一直修修补补地用着。

该例选自《标日》初级下第40课。参考译文如实地反映了原文的语法结构,但显然称不上规范流畅的汉语表达,属于拘泥语法形式而致使语义传达不忠实的表现。

例19 日本で最も多い「佐藤」や「鈴木」は、昔の武士や地名からつけられた名字だ。

译文:在日本最多的“佐藤”“铃木”是旧时武士的姓氏,或者来自于地名。

改译:日本人口最多的姓氏“佐藤”“铃木”是旧时武士的姓氏,或者来自于地名。

该例出自《标日》中级上第3课。“日本で最も多い”参考译文译为“在日本最多的”,从翻译技巧上看应属直译,倒也简洁,但读起来却令人费解,语义逻辑不清。改译通过加词,似乎较原译有所改观,也可直接译作“日本最大的姓氏”。总之,“姓氏”一词这里省不得。

3.3 不规范

3.3.1 非习惯说法

例20 宅配便で送ります。

译文:用送货上门的方式送达。

改译:用快递送达。

原文中“宅配便”一词,《标日》初级下第30课中给出的词义是“送货上门服务”,当是对该词意义的直译。此例若直译为“用送货上门的方式送达”,略显冗长,根据原文句意,“送货上门的方式”可以转换为日常用词“快递”,这样译文将变得简洁明了。

例21 外はずっと車の音がしていましたよ。

译文:外面一直是过车的噪音。

改译:一直能听到外面车辆的噪音。

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才能使译文与原文恰如其分地对应起来。该例参考译文中的“过车”百度汉语解释为“过墓致祭或致敬”,与原文意义相去甚远。这种译法笔者猜测译者可能受某些方言的影响所致。

3.3.2 文体不相称

例22 まだ耳の奥に音楽が残っています。

译文:耳边还留着音乐的余韵呢。

改译:音乐还在耳朵里回响呢。

原文的语境是小李和小野一起看京剧,演出结束后,小李询问小野的观感。从文体上论,属于日常的口语体,原文用语也十分平易。译文却使用文绉绉的“余韵”一词,破坏了前后文体的一致性,语感上颇显突兀。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标日》更多地用于第二外语的教学。笔者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将参考译文视为标准译文,甚至将之作为应付教师翻译作业的不二法门,比较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上所谓的偏误考辨,从数量和内容上看比较简略,但笔者的主要意图是在方法论意义上的,是给学生的一种提示——参考译文就是参考用的,不是标准答案,世界上从来也不存在什么标准译文。笔者认为,对待《标日》的参考译文,置于扎实日语基础之上的思辨眼光才是最宝贵的。

4 结 语

外语教材的参考译文,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译者应持审慎态度,本着为社会、为读者服务的态度,提供给学习者规范、自然、地道的汉语译文。以上从内容、语言、风格三方面对《标日》的参考译文进行了剖析,总体而言译文忠实准确、自然通顺、风格相当,体现了对原文和读者负责的精神,印证了为读者、为日语自学者的翻译定位,有效实现了参考译文对学生自学和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意义,也使该教材收获了市场和读者的信赖。学习者通过这样的译文,既加深了对课文、语法等内容的理解,又对日汉语的语言差异以及翻译中语言转换的种种道理生发出特别的感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无形中也得到提高。在品评《标日》参考译文优点的同时,笔者也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对参考译文的部分瑕疵谈了一点未必精当的看法,请专家学者不吝指正。限于篇幅,本文译例的选取尚存局限,将来可借鉴语料库的方法穷尽同一个词在该套教材中的所有译法来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确保观点的可信度。

猜你喜欢

日语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