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艺术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9-01-03谢一丹
谢一丹
(安徽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9)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在古希腊历史上被称为“荷马时代”或“黄金时代”,在此时期所创造的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展现出古希腊人的艺术基础与浓郁的艺术氛围。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城邦的发展,古希腊教育逐渐形成相对清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艺术教育也随之得到发展。
一、古希腊艺术教育发展的背景
古希腊的“艺术”理念是广义的。柏拉图认为,教育是以体操来锻炼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①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8页。,因此将科目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层次。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雅典学校课程内容的“七艺”,即包含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辩证法。从审美角度来看,古希腊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音乐、诗歌、舞蹈和戏剧等。古希腊人重视音乐的作用,认为音乐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音乐在艺术教育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绝大部分艺术教育的内容需要音乐配合进行。
(一)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辅相成
古希腊人重视音乐的陶冶和净化功能,认为它具有医治人类身心甚至净化灵魂的神奇功效,是治愈身心和培养品性的良药。医药神是竖琴神的儿子,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家克莱尼亚斯每当心情不悦时就会弹奏竖琴抚慰心灵,把竖琴看作是能使灵魂宁静的精神灵药②肯尼思·约翰·弗里曼著,朱镜人译:《希腊的学校》,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音乐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美妙的音乐有助于他们塑造优秀的品格、减少甚至消除苦难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诗歌、戏剧等其他艺术具有道德教育的价值,对希腊民族性格的形成和道德的培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道德教育不仅对人的青少年时期发挥重要价值,在成年后迈向社会的过程中仍具有深刻作用,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成才。而艺术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中介和桥梁,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指引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两者相互融合,道德教育需要借助艺术教育得以实现,艺术教育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道德教育。
(二)体操训练与艺术训练密不可分
古希腊人的体操训练离不开艺术训练的参与,斯巴达人特别喜欢舞蹈,但他们的舞蹈实际上是指军事操练,战斗是舞蹈的一种形式。斯巴达儿童5岁开始学习战斗舞蹈,模仿实际战争中的打斗动作,进行徒手搏斗和刺杀演练。角力舞也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斯巴达部队在行军中经常使用长笛吹奏进行曲,吹笛手在吹笛的同时用脚拍打着急促的节拍,部队根据曲调和节拍变换队列、以舞蹈动作行军或冲锋。斯巴达女孩除体育锻炼外,还需接受音乐训练。在希腊各地,舞蹈和唱歌都需要音乐,因此音乐训练非常普遍。除了战争舞蹈,舞蹈也被运用于重大节日的祭祀和庆祝活动。合唱舞蹈是克里特和斯巴达教育的一部分,人们唱歌的经验主要从这里获得。在作战期间,人们在国王的帐篷前唱挽歌,就餐时特别是获胜者得到一块好肉奖励时要唱挽歌[注]肯尼思·约翰·弗里曼著,朱镜人译:《希腊的学校》,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在这些战争舞蹈中,所有在真实战斗中的表情和身体姿势都得以再现,而这些战争舞蹈的特点又促使戏剧表演的诞生和发展。希腊人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性格细腻又敏感。雅典戏剧在希腊人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剧中角色大多是半人半神的人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品格的养成。
(三)古希腊教育家的艺术思想与实践相互推动
古希腊拥有大批德才兼备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积极参与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强调教育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其中自然包括艺术教育,这对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条格言:“什么是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这两条格言构成这个学派的最基本观点[注]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欧洲哲学通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亚里士多德认为,体育并不是蛮横凶猛的粗暴训练,而是要将其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注]亚里士多德著,寥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93页。。这种教育观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与和谐观相融合,产生了“人体黄金比例”,促进了人体美学思想的传播,并通过人体之美将内心之美表现出来。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发展和谐教育观,将音乐作为其核心部分,将文学作品和诗文阅读与欣赏等现代人所认为的智育部分均划为音乐教育的内容,认为音乐有美育的功能,又是智育和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柏拉图甚至提出音乐是“在平时可以使一个军人‘认识严肃、勇敢、慷慨、高尚等一类的形式和其相对的东西’。”[注]左庄伟:《柏拉图论教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页。古希腊人整体的文化艺术修养是古希腊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孕育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同时,众多艺术家、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又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增强了人民的艺术修养。
二、古希腊艺术教育发展的特征
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呈现“城邦式发展”的特点,即受地理环境、经济贸易等综合影响,不同的城邦对于艺术教育的内容既有独特性、又有共同性。坐落于爱琴海沿岸的雅典是古希腊城邦中艺术教育的典范,故将雅典的艺术教育作为研究对象,能较全面地理解古希腊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艺术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
雅典追求的是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而要达到身体锻炼与内心美好的完美结合,则需要艺术的参与,因此,雅典把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时,教育主要分三个阶段:6~14岁为初等教育阶段,14~18岁为中等教育阶段,18~20岁为埃弗比(Ephebe)第三级具有强迫性的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儿童在7岁以前主要接受家庭教育,由父母负责对其实施教育,传授寓言、民歌和具有正面影响的神话故事等,并指导儿童日常生活。7岁以后的教育男女有别:女童在家学习编织、烹饪和家务管理,并学习一部分读写技能和唱歌等;男童则进入音乐学校学习。初等教育包括读写、音乐和体操训练。公元前4世纪时,希腊在这三门课程基础上又增加了素描和油画[注]肯尼思·约翰·弗里曼著,朱镜人译:《希腊的学校》,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在儿童6~14岁期间有6年需要用于学习这三门科目,另外2年用于提高和完善。读写课由文法教师教授,且让儿童阅读精挑细选的最佳经典作品。音乐课由弦琴教师向男童教授唱歌和弹奏七弦琴,并让他们朗诵抒情诗人的诗歌。体操训练由竞技教练负责教授角力、赛跑、跳跃和角斗等各种操练,以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读写课主要围绕具有教育意义的诗歌展开,儿童学会基本字母后便开始阅读并背诵荷马等伟大诗人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富有情感地运用表情和肢体动作去体会、展现诗歌的内容。学习七弦琴的弹奏技能主要出于唱歌和诗歌朗诵的伴奏需要,要求儿童跟着节拍和旋律边弹边唱[注]肯尼思·约翰·弗里曼著,朱镜人译:《希腊的学校》,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虽然每个人都能进入文字学校,但最穷的人是进不了音乐学校的,因此,是否懂得弹奏七弦琴便成为人们是否接受过自由教育的标志。
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人尝试音乐教育改革,在音乐学校增加长笛乐器的教授,但长笛阻碍了嗓子的运用,学生不能边吹边唱。为弥补这一不足,有时教师边弹边唱,学生用长笛伴奏。学生在14~18岁时,体育被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仍常接受唱歌、演奏弦琴等艺术教育;在18岁时进入埃弗比接受第三级教育,除军事知识和训练外还会学习一些乐理,有时参加一些战争舞蹈戏剧表演;20岁后通过一定仪式被正式授予埃弗比青年公民称号,顺利参与社会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的艺术、文学和音乐教育不仅面向上流人士,也面向全体公民,以满足全体公民的需要为标准,因此,青年在离开埃弗比后并未终止艺术教育,而是在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教育。
(二)严格筛选音乐的优劣
古希腊人热爱音乐,认为音乐能刻画、塑造人的品性,高雅的音乐能改变人顽劣的性格并使其性格朝着优美和谐的方向发展,同时能净化心灵,避免纷杂现实的干扰,使紧张的精神得以放松并享受生活,而低俗的音乐则适得其反。从荷马到阿提卡悲剧作家,希腊诗人所创作的诗乐、合唱、舞蹈与表演等艺术,其共性之一就是给人以快感或愉悦[注]王柯平:《古希腊艺术教育与摹仿理论》,《美育学刊》2013年第3期,第7页。。在社会教育方面,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样广泛渗透于宗教和祭祀活动中的合唱、舞蹈、朗诵以及剧院中的戏剧演出中,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足见古希腊人对音乐功能的重视。众多思想家同样重视艺术教育的教化作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正在成长的孩子身边的所有事物,无论它多么微不足道,都必须遵守艺术的最佳原则。因为艺术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是如此的强大有力[注]肯尼思·约翰·弗里曼著,朱镜人译:《希腊的学校》,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199页。。亚里士多德强调音乐对人的发展具有多种作用,“音乐应该学习, 并不只是为着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注]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4页。柏拉图十分强调对艺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反对悲剧艺术,在诗歌和戏剧中也强调在人可塑性最大的年龄阶段不能模仿思想品性低级的角色。同样,音乐也有优劣之分,柏拉图认为,美好的音乐可以滋润心灵、美化心灵,所谓“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 心灵也就因而丑化”[注]柏拉图著,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62页。。因此,音乐教育的内容必须是能陶冶学生心灵、塑造良好品性的好音乐。此外,音乐作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筛选,由品德高尚的人来写,歌词要具有道德意义,因为音乐对人心灵的陶冶和净化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无法代替的。
(三)各类艺术教育内容受重视程度不同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但不同种类的艺术教育内容在古希腊受重视程度不同,音乐、舞蹈、诗歌和戏剧等不仅在学校教育中被重视,在古希腊整个社会中也洋溢着艺术氛围。而绘画和雕刻艺术却被当作一般的体力劳动,被纳入手工技艺范畴。在古希腊人眼里,体力劳动是低级职业,因此雕塑家和画家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那些以陶工、织工、画匠或石刻匠为生存职业的人,都是在家庭作坊中来学习这些手艺的。”[注]阿瑟·艾夫兰著,邢莉、常宁生译:《西方艺术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古希腊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而非社会底层的手工技匠,技艺的学习主要在家庭作坊中通过父子传授或接受一些家庭外的人员当学徒承继,因此,学校未将绘画和雕刻作为专门的教育内容。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也受轻视体力劳动的传统观念影响,谈及的艺术教育主要是音乐、诗歌、舞蹈和戏剧等,很少提及雕刻和绘画艺术,直到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一观念才得以转变。不过,绘画和雕刻艺术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古希腊人在绘画、雕刻和建筑等方面恰恰创造出众多精湛出色、自然生动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当时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体之美,其艺术理念和技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三、古希腊艺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古希腊人十分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艺术教育对人良好品性的养成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从而将艺术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并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种理念在当今仍不失其价值,值得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学习和借鉴。
(一)准确定位艺术教育,提升艺术教育理念
古希腊人始终把艺术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艺术教育对于塑造良好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性。学生艺术感知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既不能靠“填鸭式”的灌输记忆来实现,也不能忽视艺术教育的学习训练。当前,不少高校虽开设了艺术类的相关专业,进行了术业有专攻的专业化划分,但对艺术教育本身认识不足,误认为艺术类课程是其他专业学生的“副科”,忽视了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艺术类的专门人才,也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重点培养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普通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有条件的高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准确定位艺术教育,扭转对艺术教育的偏见,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确保其顺利实施,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兴趣,发挥艺术教育在塑造学生美好品格、培养文化艺术修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高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水平
古希腊艺术教育的繁荣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水平,尤其是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众多教育家,对艺术教育的目的、价值和内容等都有精彩、独特的见解,极大地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内涵。当前,多数高校艺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仅局限于知识讲授、艺术欣赏等传统方法,课程考核也多依据自身标准进行教学评价,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的养成。同时,师范院校对其他科目教师的培养力度较大,但对艺术类教师的培养力度则不足,致使艺术类教师人数较少、教学水平不高。为此,师范院校要重视对艺术类教师的培养,普通学校应正视艺术教育,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师资的培训,并引导教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程实践,培养和引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注]卜春艳:《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探究》,《黑河学刊》2018年第5期,第149页。。此外,还应定期对艺术类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考核,以更好地激励艺术类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
(三)改善不同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的基础条件
古希腊只能通过海上活动与外界进行交流,但这并未影响其艺术教育的传播与推广;艺术教育也不仅针对上流人士,而是面向全体公民,并将艺术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审美是人类的天性和精神需要,审美功能是艺术的首要功能,而艺术的魅力也在于对美的形式的创造[注]侯美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化教育模式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9期,第63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对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这充分凸显了艺术教育与美育的紧密关联性。与古希腊相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接受新思想、新文化速度较快,艺术基础设施较齐全,现代化多媒体应用较广泛,这些地区所在高校也更重视艺术教育。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艺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教师流动性大,这些地区的高校艺术教育实施效果也不佳。为此,国家应加大对偏远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的投入,改善相关的基础设施条件,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艺术类人才,降低人才流失率,以更好地推进偏远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四)将艺术教育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全民艺术素养
在古希腊,艺术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成为希腊公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可见,艺术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更应纳入大众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学校教育方面,应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艺术文化,营造艺术氛围,如在教学楼、运动场等功能区放置艺术作品;让黑板报、墙壁上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每天清晨用悠扬的名曲唤醒学生[注]李云:《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都市家教月刊》2017年第2期,第255页。。同时,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需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因此,艺术教育需重视艺术实践,加强音乐演艺中心、美术展览中心等高校艺术教育平台的建设,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通过课题教学、艺术节、社团和参赛等活动参与其中,并向社会公众展示师生的优秀作品。在大众教育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群众艺术教育,各地区的艺术馆、博物馆应坚持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交流与合作,举办一些不同主题和形式的主流作品展,将不同地区的艺术文化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让大众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提高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文化艺术项目和产业可针对大众所喜爱的话题、社会热点,提供更多的便民式服务,使人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感知艺术、欣赏艺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