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麻醉效果的积极作用分析
2019-01-03姜晓晨
姜晓晨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沈煤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122)
骨折是指患者的骨结构发生断裂现象,一般来说,骨折患者常见于儿童、青少年以及老人,患有骨折的患者,主要是受到外力打击、挤压等导致骨结构的连续性断裂,发生骨折后,可通过骨科治疗恢复,但是也有患者存在一定的后遗症。在骨折中,又分为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其中,下肢骨折主要是指患者腰部以下的位置发生骨折现象,导致下肢无法自由活动[1]。为了能够使下肢骨折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就要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患有下肢骨折的患者,对其采用临床护理干预以后,对该护理方法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在本院骨科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将4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0),并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干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14:6(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49.56±11.34)岁,其中有5例患者为股骨干骨折、11例患者为胫腓骨骨折、有4例患者为髌骨骨折;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15:5(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48.89±10.23)岁,其中有6例患者为股骨干骨折、11例患者为胫腓骨骨折、有3例患者为髌骨骨折,纳入标准: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下肢骨折,排除患有重大心、肝、肾脏异常的患者和精神异常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均值等均不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麻醉方法:对2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麻醉处理。首先,在手术前30分钟,先对患者的肌肉注射0.5g的阿托品和0.1g的苯巴比妥。然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将患者的静脉开放,并实时监控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脉搏等,并对患者进行硬脊外麻穿刺,并放置导管。紧接着从导管注入浓度为2%的3ml利多卡因,并观察患者注射后的情况,如无异常情况发生,再注射浓度为2%的8-10ml利多卡因。最后,麻醉过后15分钟,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下肢骨折手术,手术40分钟以后,从导管注入浓度为2%的5ml利多卡因,并观察患者注射麻醉药剂以后的情况[2]。(1)对照组: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首先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记录,并对术后的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给与相应的药物护理,并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整体护理干预[3]。(2)观察组:对该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发生下肢骨折以后,身体行动不便,从而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急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在接受治疗以及护理的过程中存在抵触心理,发生不配合的现象,为了能够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就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使患者有效了解自身的病情和骨折情况,使患者能够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情绪;②知识宣教:在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的知识宣教,使患者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发生骨折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相关护理,同时,在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发放宣传材料、粘贴海报的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下肢骨折的疾病知识宣教[4];③术前干预: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以后,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干预,首先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对手术治疗、护理知识和麻醉知识的认知度,并使患者做好手术的心理准备,告知患者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法,实施麻醉手术以后,患者仍然能够保持清楚的意识和神志,下肢会有一定的感觉,但是感觉不到疼痛,使患者做好相关的心理准备;④术中护理干预: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术中护理干预,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解释手术过程,态度应保持温柔,且面带微笑,同时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体位摆放,当患者进行麻醉时,应辅助患者保持侧卧位,并使患者的腰部尽量弯曲,有利于穿刺的顺利进行,为了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手术卧姿,可以在手术床与骨折的肢体之间摆放一张软垫,避免医生在移动患肢过程中发生疼痛;⑤术后护理干预:由于患者在进行麻醉以后,会存在精神混乱、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要根据这一系列情况,做出及时的护理,防止患者术后发生意外情况;同时在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下肢关节的活动情况,术后14天,可以对患者的患肢进行伸展和弯曲锻炼;⑥疼痛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还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通过在患肢进行热敷、按摩等,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5]。此外,可通过对患者注意力进行转移的方式帮助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缓解疼痛程度,帮助其进行恢复。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率以及疼痛评分。显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下肢骨折部位康复效果明显,患者的情绪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麻醉效果明显,疼痛感明显降低;有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下肢骨折部位有所改善,患者的情绪基本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麻醉效果良好,疼痛感有效降低;无效:上述无改善。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分值越高,疼痛度越高,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疼。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护理效率对比: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18/20),其中,显效患者有11例(55%),有效患者有7例(35%),无效患者仅有2例(1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14/20),其中,显效患者有25例(5%),有效患者有9例(45%),无效患者有6例(30%)。(x2=8.457,p=0.026)
5.2 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对照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9.16±0.23)分,术后疼痛评分为(5.56±1.23)分,观察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9.21±0.21)分,术后疼痛评分为(2.12±1.04)分。(t=1.657,9.672,p=0.822,0.008)。
讨 论
临床护理干预是一种在科学的护理指导方法下,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治疗以后,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活动。一般来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诊断情况和治疗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知识宣教、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的诊断的特点、患者的骨折部位康复情况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降低患者的术后的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患肢的恢复情况,并使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措施的时候,主要要对患者的护理环境、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同时解决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的疑惑,对其进行相关疾病的咨询。同时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时候,还要对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进行相关的干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治疗效率,确保患者在手术中不会发生意外事故[6]。
在本次研究中,临床护理干预就是一种基于患者在进行下肢骨折手术中,对患者下肢骨折部位进行的康复治疗时候,通过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手段,能够使患者的心理、生理得到有效护理,另外,通过临床护理干预还能提高患者对下肢骨折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信心,同时,通过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对患者进行麻醉护理以后,能够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患者在术后患肢的疼痛感,有效使患者得到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下肢骨折的患者,对其采用临床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麻醉效果明显提升,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