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建伟教授“平脉辨证”治疗久泻经验

2019-01-03李斌斌连建伟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脉象舌苔气机

李斌斌连建伟(指导)

1.台州市立医院 浙江,台州 318000 2.浙江中医药大学

连建伟教授为全国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9载,医德高尚,仁术精湛,精通脉理舌象,遵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古训,诊病时注重脉诊,在“平脉辨证”的基础上,四诊合参,尤擅诊治脾胃系疾病。笔者有幸跟师随诊一年余,收获颇丰,现将连师“平脉辨证”思想特点及诊治久泻的临证经验予以总结,以反映连师学术思想之一二。

1 平脉辨证,首辨虚实,重视关脉气机

连师认为在问诊时,因受各种各样原因的影响,或某些症状不可名状,致患者表达不确切,或有难言之隐,患者未如实回答,或受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患者表达不清,等等,导致不能为诊断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而脉象是内在疾病在人体肌表的客观反映。连师四诊合参,尤为注重脉诊。临床上平脉辨证是连师一大特色,且对此具有深厚的造诣,每每依据病人脉象进行遣方用药。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言:“夫脉当取太过不及。”无病之人的脉谓之平脉,较平脉太过或不及的脉均为病脉。连师认为正常人的脉象应有力中不失和缓,柔软中不失有力。如弦、牢而有力为实脉,缓弱而无力为虚脉。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调经论》云:“百病之生,皆有虚实。”故连师临证脉诊时,师《内经》、仲景之理论,通过脉象首先辨别疾病的虚实。虚实一分,理法方药的大方向已定。诚如《叶选医衡·因病似虚因虚致病论》所载:“万病不出乎虚实两端,万方不越乎补泻二法。”[1]

然《脉经》谓:“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2]每当学子咨询脉象时,连师常言:“脉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并推荐看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四言举要》,认为其对脉理的阐述较通俗易懂。故随诊时,需理论结合临床,多加实践体会,用心去揣摩,才可领悟脉理之精微。

《素问·六微旨大论》载:“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由此可见,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若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紊乱,则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威胁,百病由生,甚则生命停息。脾胃,乃“后天之本”,位居中焦,通连上下二焦,乃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故脾胃气机功能失调则全身气机失常。又清代周学海[3]《读医随笔》引李东垣曰:“胆木春升,余气从之,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说明五脏六腑正常的生理活动离不开肝胆之气化功能,其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脉象上,左关脉对应的是肝胆,右关脉对应的是脾胃,因此连师在脉诊中特别重视关脉所反映的气机状态。这一思想在其遣方用药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 久泻,以健脾化湿为本,注重调畅气机

久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连师认为久泻病性虚实夹杂,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蕴、热郁为标,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操劳过度,情志不调,或久病体虚等导致脾胃受纳运化功能不足,湿自内生,升降失司,小肠分清泌浊和大肠传导功能失调导致。故临证时,连师[4]以健脾化湿为治疗法则,遵“脾以运为补,胃以通为补”补土原则,用药上注重调畅气机,补中兼通,使补而不滞,润而不腻,能升能运,以顺承脾升胃降之性,并指出临床上久泻以脾虚泄泻、土虚木乘痛泻及脾肾阳衰五更泻3种证型最为常见。

2.1 脾虚泄泻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脾气不升,胃失降浊,症见便溏反复发作(患者常述饮食稍有不注意即发),倦怠乏力,面色不华,甚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体胖苔白,关脉虚缓。此证临床最为常见,连师以健脾益气、和胃化湿为大法,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或资生丸。

参苓白术散具有补益脾胃、渗湿止泻功效,其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故连师在其医案中以“局方”二字代之。连师经验,芡实的收敛止泻除湿之力强于莲子肉,且敛而不燥不腻不留邪,故以芡实易之。入陈皮一味,与砂仁为伍,增强行气之力,补虚而不壅滞。

若兼有中焦阳虚者,入炮姜、肉桂温中散寒;若兼左关脉弦者,乃肝脾不和之象,加柴胡、炒白芍疏肝培土;若虚甚,纳少,脘胀者,酌加仙鹤草、大枣、炙鸡金补虚助运;若舌质红,苔薄腻,有嗳气、泛恶等胃气上逆之症,加苏叶、黄连,即苏叶黄连汤,清热燥湿,通降胃气。清代薛生白[5]云:“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若苔黄腻,乃湿而化热之征,改用资生丸。

资生丸首载于明代缪仲淳[6]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治疗“妊娠三月,阳明脉养胎。阳明脉衰,胎无所养,故胎堕也”。连师认为此方为参苓白术散加白蔻仁、焦三仙、炒谷芽、藿香、黄连而成,能补能消,兼调气机升降,治疗脾胃虚弱、湿热内生、便溏、倦怠乏力、苔黄腻、脉缓等症。若湿热重,泄泻甚者,加煨葛根、黄芩(即合用葛根芩连汤)增强清热利湿之功。

若症见右关虚大,便溏,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之证,连师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补脾气,升清阳。连师经验,右关虚大具体脉象为右手关脉体宽大,重按中空无力,为中焦气虚不敛之证。临证时,连师方中当归炒用,补虚而不润肠;左关脉不弦者,柴胡改为煨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若兼见左关弦,脘胀,为肝郁脾虚之象,则仍用柴胡,加炒白芍、茯苓、炒枳壳(即合用逍遥散)培土抑木。

2.2 土虚木乘痛泄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犯脾胃,或脾胃虚弱,肝木乘之,致脾胃升降失常,症见腹痛欲泻,泻后痛缓,反复发作,舌苔薄白,左关弦,右关缓。正如明代医家吴昆[7]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治疗上,连师方用痛泻要方加味,抑木扶土,调畅气机。连师指出,运用本方时需根据病情加减化裁,提高疗效。若脾虚严重者,结合脉象合用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如舌质红苔黄腻者,为肝郁化热、脾虚生湿之证,需合用戊己丸(黄连、吴茱萸、白芍)加木香(木香合黄连,香连丸也)清肝火、祛湿热;若便溏如水样,入木瓜、茯苓、车前子、薏苡仁利湿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意。

2.3 脾肾阳虚五更泄 肾藏元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温煦脾脏,又需要脾运化水谷精微来濡养。脾肾两脏相互依赖,共同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运行。若肾阳虚衰,或日久脾病及肾,脾土失命门之火温煦,以致脾土运化失常,小肠清浊不分,大肠传导失常,症见晨起腹痛泄泻,泻后则安,反复发作,阴冷天加重,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连师方用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减,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酌加山药、炙鸡金、芡实增强健脾固涩之力。若小腹胀痛甚者,加小茴香、木香温肾理气、实大肠(肉豆蔻、补骨脂、小茴香,木香,亦名《澹寮方》四神丸);若脘腹冷痛、阳虚明显者,加炮姜、肉桂或制附子增强温煦之力。

3 验案举隅

3.1 案例一 郭某,男,38岁。2016年5月22日初诊。便溏,日二三行,脉缓,舌苔薄质红,拟局方主之。处方:太子参 25g,炒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陈皮 6g,山药 30g,扁豆衣 12g,炒米仁 30g,砂仁 6g(杵后入),桔梗5g,芡实12g,炙鸡金6g,大枣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6年6月5日二诊。便溏,日二行,时有痛泄,左关弦,右脉缓,舌苔薄尖红,拟守方主之。上方加炒白芍12g、炒防风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6年6月19日三诊。痛泄已好转,日二行,右脉缓,左关小弦,舌苔薄尖红,守上方,芡实改为15g,去大枣。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6年7月3日四诊。痛泄已瘥,便略溏,脉缓,舌苔薄质红,守5月22日方主之。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本案患者长期反复便溏,时有痛泻,右脉缓,左关弦,乃脾虚为主,兼有肝郁。连师方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健脾祛湿、柔肝止泻。连师经验,方中鸡内金炙用,其性更平和,专于健脾助运,配伍陈皮补虚不碍胃;白术、白芍、防风炒用,可增强健脾止泻、缓急止痛作用。

3.2 案例二 张某,男,46岁。2016年7月4日初诊。脘胀,便溏,日一行,脉缓,舌苔腻,拟资生法。处方:党参 15g,炒白术 15g,茯苓 15g,炙草 3g,陈皮 6g,山药 20g,扁豆衣 12g,生、熟苡仁各 20g,砂仁 6g(杵后入),白蔻仁 6g(杵后入),桔梗 5g,芡实 12g,广藿香 10g,川连 3g,焦山楂 12g,焦神曲 12g,炒谷、麦芽各15g,泽泻12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6年7月18日二诊。大便已成形,脉缓,舌苔腻,守方主之。上方加煨葛根12g、鸡金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本案患者脘胀、便溏、脉缓,乃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失常之征,患者舌苔腻,为湿而化热,故用资生丸加减健脾胃、化湿热。《素问·疏五过论篇》云:“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使用此方时,连师会询问患者饮食情况:酒客者,重用焦神曲、煨葛根解酒毒;喜肉食者,重用焦山楂消肉食;喜米饭者,重用炒谷芽助运。其效妙不可言。

3.3 案例三 何某,女,74岁。2013年6月6日初诊。晨泄,日二三行,脉沉,舌苔薄腻,拟四神、四君出入。处方:补骨脂15g,五味子6g,煨肉果6g,淡吴萸3g,党参 20g,炒白术 10g,茯苓 12g,炙甘草 5g,炮姜6g,大枣 15 g,山药 30 g,炙鸡金 10g。7 剂,每日 1剂,水煎服。

2013年6月13日二诊。晨泄已好转,现上午七点大便,已略成形,脉沉,舌苔薄腻,拟守方出入。守上方,加芡实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3年6月20日三诊。晨泄已好转,现上午八点大便,日一行,脉沉,两尺虚浮,舌苔薄腻,再守方主之。守上方,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本案患者晨泻、脉沉、两尺脉虚浮,属阴阳俱虚之证。连师选用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炮姜、大枣增强温煦补虚之力,鸡金助运脾胃,使补而不滞。然鸡金久用多用伤气,入山药培补元气可制之,山药配鸡金乃张锡纯常用的药对。诸药合用,火旺土强,其泻自愈。

4 结语

久泻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其发病特点是病因杂,病势缓,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现代医学可见于慢性胃炎、肠道肿瘤术后、肠应激综合征、慢性肝炎等。连师辨证施治过程,紧扣左右关脉气机的反应,治疗上以健脾化湿为本,常用健脾化湿、抑木扶土、温补脾肾之法,用药上注重调畅气机,通补兼施,疗效甚佳。同时根据久泻发病特点,连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指出久泻的治疗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常叮嘱患者节制饮食,忌食油腻辛辣生冷之品,多食鲫鱼汤、老鸭煲调养脾胃,调畅情志,“少思虑,开心点”[8]。并告诫学子,治疗慢性病切勿重用滥用药物,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临证过程应紧扣脉象,四诊合参,谨守病机,依法用方,随证加减,缓缓建功,正体现了岳美中先生“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的观点,值得学习和推广。

猜你喜欢

脉象舌苔气机
中医脉诊学习之感悟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便携电子打气机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的解析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脉象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
关于脉象在疑难病诊治中作用的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