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01-03蔡炜龙余胜汪伟民许洪宝楼能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分级胃癌人群

蔡炜龙 余胜 汪伟民 许洪宝* 楼能

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5位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1]。而我国一直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据2015年我国癌症统计报告指出,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于第二位,估计在2015年我国胃癌的新发病例为67.91万,死亡病例为49.8万[2]。到目前为止,外科手术仍是胃癌综合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目前能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但胃癌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预测并发症的发生且及时进行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超重及肥胖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行剖腹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前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胃恶性肿瘤。纳入标准:(1)超重或肥胖患者(BMI>24);(2)手术行标准胃肿瘤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3)术后最终病理检查确诊为胃腺癌。排除标准:(1)术中发现远处转移行姑息手术者;(2)病理学及相关临床资料不全者;(3)同时被发现存在除胃癌的其他来源的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管理及治疗主要遵循2010年日本第四版胃癌指南操作规范[3]。

1.2 方法 收集数据:(1)临床数据:性别、年龄、BMI(一般于术前7d内测量)、ASA分级、NRS 2002评分、术前心肺系统合并症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腹部手术史、术前血浆白蛋白浓度、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分化类型、肿瘤分期;(2)手术相关数据: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形式、淋巴清扫情况、麻醉方式;(3)术后30d并发症。并发症定义,术后外科并发症主要指术后出现的外科系统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出血、 吻合口漏、术后梗阻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分级根据Clavien-Dindo 分级系统[4]。Ⅰ级:任何偏离正常的术后恢复过程,无生命危险,不需要药物、介入治疗,但允许对症处理,如解热、镇痛、止吐、利尿、调节电解质、物理治疗;Ⅱ级:需要药物治疗,包括输血和全肠外营养;Ⅲ级:需要手术、内镜、影像学介入治疗,并根据是否需要全身麻醉分为Ⅲa 级(不需要)和Ⅲb级(需要);Ⅳ级:威胁生命的并发症需要ICU管理,并根据单个或多个器官衰竭分为Ⅳa 级(单个)和Ⅳb(多个)级;Ⅴ级:并发症死亡。当并发症>1h,以最严重的并发症分级。本资料并发症均为术后30d内发生,且均>Ⅱ级。为控制偏倚,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对同一患者进行并发症分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连续计量资料用(s)表示,若不符合则用M(Q1,Q3)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二分类变量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或者使用Fisher's精确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共193例纳入研究,占总胃癌人群的36.2%。其中男152例(78.8%),女41例(21.2%);平均年龄(63±10.2)岁。平均BMI(26.78±2.7)kg/m2,有27(14.0%)例患者达到肥胖标准(BMI≥28kg/m2)。有53例(27.5%)患者发生≥Ⅱ级术后并发症。其中Ⅱ级41例、Ⅲ级6例、Ⅳ级5例、Ⅴ级1例。普通并发症(Ⅱ级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Ⅲ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2%和6.2%。

2.2 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 3.432;P=0.018)、NRS 2002评分≥3分(OR 4.713;P=0.009)、糖尿病(OR 2.674;P=0.039)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其他因素包括性别、BMI、ASA分级、心肺系统合并症、肿瘤病理学特征和手术相关因素均与术后并发症无关。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5岁(OR 3.071;P=0.032)和 NRS 2002评分≥3分(OR 4.013;P=0.017)是超重和肥胖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OR 1.813;P=0.067)作为混杂因素被排除。

3 讨论

在中国,考虑到胃癌患者普遍存在相对较高的营养风险,因此在传统的印象里大多数胃癌患者似乎均是体型较瘦。但文献报道[5],在2014年世界范围内的肥胖人群首次超越低体重人群,而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肥胖人群。截止2014年,中国的肥胖人群已经>8900万,且这一数字以>4万/d的速度增长。由于肥胖的人群数量增多,作者发现存在相当一部分胃癌患者在疾病被诊断时其BMI已经在超重或肥胖范畴。本资料中超重和肥胖患者在所有胃癌患者中的比例达36.1%(胃癌患者总数为534人),这与中国总的人口趋势一致。另外,其他相关研究报道的癌症研究人群的BMI状况也与这一趋势相似[6]。

此外,本资料显示,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27.4%,明显高于其他研究中整体的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和NRS 2002评分≥3分是超重和肥胖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老年患者,考虑其各种组织器官出现退行性变化,功能衰退,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明显下降,且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合并症,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会逐渐升高[7]。NRS2002评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针对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分≥3分被认为存在营养风险[8]。而较高的营养风险意味着营养不良比例也会随之升高,在手术应激情况下,营养不良个体因机体缺乏足够的储备,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并发症随之增加。而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在临床上由于其较高BMI指数而忽略其存在的营养危险。研究发现,即使是超重或者肥胖的胃癌患者同样也有可能存在营养风险,从而导致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BMI可能是脂肪含量的增多引起的,从而掩盖身体肌肉量的下降。肌肉量的减少导致肌少症的发生,肌少症被认为是营养相关的综合征并且会导致不良的预后[9]。因此,超重或肥胖的胃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同样必不可少,通过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或许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另外,糖尿病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与术后并发症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却被认为是混杂因素被排除。作者推测原因可能是老年及高营养风险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导致糖尿病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效能被年龄和NRS 2002评估所掩盖,因此需更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分级胃癌人群
在逃犯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