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019-01-03宋文新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政法权威党的领导

宋文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凝练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征程中,充分发挥这一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而把这一最高政治原则落到实处,必须首先澄清“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内涵,可以从广度、深度双重维度及最集中体现上去把握和理解。

一、从广度上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一切”上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是“全面”。这个全面,从广度上看,体现在“一切”上,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项基本方略之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具体说来,“一切”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全覆盖。从领域上讲,凡是涉及社会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必须通过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来切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纪委原书记王岐山在2017年1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的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领导充满自信、绝不回避退让,系列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加强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都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了丢失的阵地,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这说明,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绝不让步。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党领导一切”并不意味着党的领导是随意的、任性的。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表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坚持的最高政治原则,而不是说,党的领导要代替各个领域的具体工作而大包大揽。

二是无例外。从区域上讲,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对区域内各个领域、各项工作的领导,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根基,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前提是把握好功能定位。要紧紧围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着眼彰显党的政治特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切实做好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引导教育党员和群众工作,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打牢坚实基层基础。要强化联系服务群众功能作用,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与服务功能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的。

三是无死角。从实现形式讲,有条件成立党组织的必须及时组建,没有条件的要依托各种群团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培养发展党员,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也就是说,党的领导只有方式方法不同,没有盲区和死角。通过服务,更好地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严格执行反对“四风”各项规定,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影响与群众关系的工作不实不细、方法简单粗暴、与民争利、优亲厚友等问题,通过深入改进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

二、从深度上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绝对”上

在军队(包括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政法工作、意识形态等领域,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其依据如下。

第一,这是由军队和政法工作的性质、职能、作用、特点决定的。军队和政法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而且是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的最大特点是阶级性和民族性,通过强制性和规范性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和本民族的利益。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有一个重大的变动,就是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和以往的党章相比,增加了“绝对”二字。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变动,但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变动,即它强调的是从党的根本大法上来确定的党对人民军队以及其他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据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人民性、群众性是政法机关的根本属性。做好政法工作,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政法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积极主动回应人民对政法工作的新期待,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紧围绕人民安居乐业美满幸福愿景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令出一门,政出一门,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自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坚持党对军队和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生动运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之处,也决定了我国军队和政法工作的独特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军队必须听党指挥,政法机关必须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对党忠诚是衡量政法机关政治合格的基本标尺。所有这一切,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政治原则。

第三,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由其战略地位决定的。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观念或思想的上层建筑。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极端”二字凸显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就政党来说,意识形态是精神旗帜,决定着政党的性质;就国家来说,意识形态是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就民族来说,意识形态是“黏合剂”,能够把整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从事意识形态工作,主要是围绕两件事情展开,一是证明党执政的合法性,即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是受到人民拥护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符合发展要求的。二是论证党执政的有效性,即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干事的,而且必将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最集中体现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集中体现在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更加强调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到,重视和强调核心和权威的作用,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政治传统,而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条基本原则。

第一,从国际共运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和权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和强调权威的作用,并将确立权威视为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曾形象地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性,要算是在汪洋大海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6页)列宁也曾经深刻地指出:“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0页)在国际共产主义实践中,从波兰统一工人党,到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再到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都退出了执政舞台,大多都是从中央权威弱化,党内出现各种派别开始的。今天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场变化中出现的各种危险、挑战及困境,不亚于恩格斯当年所说的“危急关头”。面对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离不开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从建党初期“本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1925年党的四大建立总书记制、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对党的集体领导的强化;到革命时期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通过全面推行党组制度实现党对国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明确规定“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1956年党的八大用党章形式把党的集体领导制度确定下来;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一届五全中强调坚持集体领导、1982年党的十二大修订的党章对民主集中制六条基本原则的规定;直至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修订90多部党内法规,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可以说,从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性变革和跃升。伴随着这一跃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拓新局面。

第三,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看,“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我们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需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这“四个伟大”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项伟大工程是否坚强牢固,直接决定着中国共产党能否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而坚定地从严治党。一是通过增强“四个意识”,真正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做到“两个维护”,就要用实际行动来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当作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学懂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谨遵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同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做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四,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看,改革向纵深推进更离不开党中央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征程,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局部与全局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当前与长远之间等利益矛盾大大增加,改革面临的压力和阻力变得更大。改革的这种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凸显了党中央坚强领导核心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面向未来,我们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那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面对这一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但是无论怎么改,都不能改弦易辙、犯颠覆性的错误。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改弦易辙,犯颠覆性的错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不到一个月,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16项改革方案,力度空前,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的信心和决心。但无论怎么改,三条基本原则不能背离:即所有的改革都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所有的改革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有的改革都必须紧紧围绕为人民谋幸福这一价值原则。很显然,坚持党的领导是三个原则中的政治灵魂,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不偏离方向,是这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改革得以向纵深推进的根本保障。

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如果没有党的坚强和全面领导、没有严格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没有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就会丧失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会丧失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就会严重脱离人民,就不可能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中央的高度权威、坚强的领导核心、成熟的领导集体,都是推进改革开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最高政治原则。

猜你喜欢

政法权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选优配强用好乡镇(街道)政法委员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드라마 ‘인민의 이름으로’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县乡人大工作的关键
权威发布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