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9-01-03金丽君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新型课题活动

金丽君

(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089)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改进是企业活动的永恒主题。1978年,我国引入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长期实践表明,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活动作为一项广大企业员工运用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自主开展质量改进和创新的群众性质量活动,是广大企业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有效形式,是增强员工质量意识,激励员工自主创新,培育员工工匠精神,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1 质量管理小组已成为企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的宝贵财富

有色金属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开展了19年,目前已成为行业一项覆盖领域广、开展时间久、参与员工多、取得效果显著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群众性质量改进活动。长期以来,QC小组扎根基层,坚持开展群众性、创新性质量改进活动,为提高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和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QC小组成员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工匠精神和强烈的质量改进意识,已经成为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的重要基础,成为企业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宝贵财富。本文对多年来行业QC小组活动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QC小组活动的工作建议。

2 有色金属行业QC小组活动的特点

2.1 小组成员多为一线员工,以解决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为主

QC小组成员多来自生产服务一线,立足于工作岗位,针对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紧紧围绕“全面提升质量水平、降本增效、品牌培育、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等企业广泛关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科学地运用PDCA循环程序和统计工具方法,开展质量改进和创新,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2.2 涉及领域广泛,人员素质得以大幅提升

QC小组活动是科学性的质量改进活动,越来越多的员工积极投身于这一活动中,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刻苦钻研、群策群力,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工艺装备,改善工作环境。许多小组成员亲历了课题活动后,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有所增强,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更加严谨。在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工具方法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知识上都有所提升。目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2.3 创新型课题数量明显增多,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创新型课题运用全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研制、开发新的产品、服务、方法和设备等,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对“创新型”课题小组而言,解决的课题涉及新业务领悟、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研发,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前些年行业QC小组活动创新型课题较少,近年来,行业创新型课题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创新型”课题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和想象力,打破固有约束,提出各种设想与途径,确定最佳方案,制定对策并加以实施,实现了研发的预期目标。

2.4 QC小组在活动程序、数据收集、统计方法上有所提高

近年来行业QC小组活动质量和水平呈逐步提升的良好趋势,依据中国质量协会2016年8月发布实施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社团标准的有关要求,越来越多的小组在活动中以标准为引领,遵循科学的PDCA循环程序,应用各种统计方法,充分体现了小组活动基于客观事实,用数据说话,用统计工具方法进行质量改进的特点,小组活动效果显著。

3 目前行业QC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1 课题类型选择不恰当

课题类型选择还需严谨。有些小组选择攻关型课题,但此课题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目标,难度较大,活动周期较长,要求有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参加,并投入一定费用。而小组成员却都是岗位操作工人,能力有限,难以取得成效,建议选择现场型课题为妥;创新型课题需要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方法,有的小组没有遵循创新型特有程序和方法。

3.2 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程序不严谨

有些报告选题理由空洞无数据,没有依据数据和事实,更多的是定性分析和空洞的口号。另外小组课题目标分为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自定目标课题应做现状调查,指令性目标课题应进行可行性分析。有的小组混淆了这两种不同的目标课题活动程序。

3.3 数据收集运用不充分

有的小组在数据运用上不够充分、全面,缺乏必要的数据确认要因。要因确认通过现场测量、试验、调查分析的方式没有问题,但若只是文字阐述,会导致分析结果不客观,这里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做支撑。还有的小组仅凭成员主观臆断,用矩阵图对对策评价打分是不可取的。另外经济效益计算模糊,计算周期不准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3.4 统计工具方法应用不准确

3.4.1 选用的统计方法不适宜。

小组对统计方法应用的理解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原理,运用上存在不适宜的现象。有的小组生搬硬套,如在表示质量问题与其组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时,明明要素之间没有关联性,却采用关联图进行原因分析;还有的小组明明可以简单计算数据,却使用直方图得出结论,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3.4.2 选用的统计方法不正确。

小组活动中如果不能正确地应用统计方法,将影响小组活动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小组的活动效果。如:正交试验法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存在的主要问题仍较为集中,首先是中国正交表与日本正交表混用,多数情况使用的是日本表,却按照中国表的程序和方法要求进行试验设计和分析,不考虑交互作用而是简单地“看一看”、“算一算”,使用极差分析。其次是在通过“看一看”、“算一算”分析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时,小组不再作进一步分析,而是直接采用“看一看”的结果。最后,就是在进行趋势分析时仍有好条件,但小组却没有继续深入分析或试验,以获得最佳条件、得到最好试验结果。

3.4.3 应用统计方法存在误区。

有一些小组在应用上存在误区,小组不是积极地应用统计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而是基于QC活动成果评审中要求应用统计方法而去应用,认为使用统计方法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盲目追求高大上,成果报告华而不实,忘记使用统计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初衷,失去了应用统计方法的意义。

4 对行业QC小组活动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领导,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

QC小组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质量改进。而活动中势必会涉及时间、场所、资金等问题。因此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QC小组的作用,给予小组活动高度重视,热情支持,积极引导,亲自指导和参加QC小组活动,根据每个QC小组活动计划的安排,为他们提供的必要时间、场所以及必要的活动经费。把它作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来抓,促使QC小组健康持续发展。

4.2 夯实基础,建立健全QC小组活动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开展QC小组活动的根本保障。对QC小组的组建、注册登记、活动、管理、培训、成果发表、评选和奖励等工作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正确指导小组活动。良好的管理使小组活动更加规范,好的激励机制能更好地调动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推动QC小组活动理性成熟的开展。 4.3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行业QC小组活动水平。 针对行业QC小组活动存在的活动程序的不严谨、数据运用不充分、工具应用不准确等问题,加大对QC小组活动的培训力度,聘请中国质量协会资深质量专家入行业、赴企业开展了多层次的专项指导,以《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标准为抓手,拾遗补阙,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小组成员的活动能力,使他们成为企业中推进QC小组活动的中坚力量,参与并指导广大一线员工积极开展质量改进和创新,为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4 发挥协会作用,开展QC小组活动成果交流。

行业协会应加强对企业QC小组活动的指导,统筹协调QC小组相关活动。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质量管理方针政策,组织QC小组成果交流会,将QC小组活动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技巧及时与企业分享。通过成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积极组织QC小组活动人员参加学习,使其系统掌握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全面提升行业QC小组活动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创新型课题活动
“六小”活动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活动随手拍”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