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1-03任莉
任 莉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应用过程中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是医护人员协商制定和共同参与的照护计划,符合现代医疗需求。白内障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在致病因上也具有复杂性,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且老年人发病率较高[1]。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方法针对白内障患者疾病治疗有很大辅助作用,因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6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28例。其中,实验组男20例,女8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1.21±4.35)岁;常规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5.01±5.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性一般护理,实验组则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提供入院指导和健康宣教,针对性实施心理疏导,为患者讲解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疗信心[2]。入院三天之后,实验组患者要接受护理人员组织的集体宣讲,并利用宣传手册了解治疗和手术的有关知识,为手术开展做好术前准备,做好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调节。患者入院4~6天后,再次组织集体宣讲,指导患者明确点眼方法,提升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患者术后出院之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发放宣传手册,做好满意度评估工作,一周后电话随访[3]。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26/28)92.86%,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22/28)78.57%,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以及疾病常识掌握程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28±3.05)d明显比常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1.05±4.02)d短。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4855.65±485.36)元低于常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6425.22±504.33)元。实验组患者的疾病常识掌握程度(85.71%)高于常规组患者的疾病常识掌握(7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1.45±2.89)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7.88±3.0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6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对研究对象实施随机分组之后,将其分到实验组和常规组,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白内障患者的疾病治疗过程,起到了很显著的正面作用,因此可在临床上广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