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术入路方式研究

2019-01-03胡振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腓骨远端胫骨

胡振伟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 , 辽宁 朝阳 122000 )

胫腓骨远端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属于较为常见,同时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多由骨质疏松所致,因此集中发病于老年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近年来胫腓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同时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引发骨折延迟愈合、骨外露等并发症,为进一步探讨其病症类型,提升综合治疗水平,优化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5±5.0)岁;观察组接受胫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1.5±5.5)岁;2组患者均经已通过相关检测,符合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其中高空坠落伤20例,撞击伤15例,直接暴力所致15例;排除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或其他传染性疾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其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测,如X线片,确保其身体情况符合手术标准,具体方法如下。(1)对照组:取患者仰卧位,切开患者皮肤后进行复位固定,于踝关节内侧打开切口,沿纵轴进行逐层剥离,取锁定钢板插入胫骨表面,确保其吻合后用克式针固定锁定钢板于胫骨上,露出切口处螺孔,逐层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并执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骨骼恢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2)观察组:取患者仰卧位,执行全麻,以弧形方式向外侧延伸4cm切开皮肤,分离深筋膜层间隙内皮瓣,露出胫前肌腱鞘内侧,游离皮瓣,露出胫骨骨折部位;采用内侧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闭合切口,逐层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执行相关抗感染操作。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指标,以AOFAS评分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其中满分100分,90-100分为显效;60-89分为有效;0-59分为无效。不良反应分为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指标。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5.3±6.25)分钟、(108.57±10.29)ml、(78.36±13.68)ml;对照组为(76.63±6.54)分钟、(112.36±9.68)ml、(81.45±13.69)ml;其中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对比无明显差异,组间计算t值为2.046,P值为0.31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2 2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25±2.54)天、对照组为(5.95±0.67)天、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计算t值为12.254,P值为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3 2组患者临床改善情况:观察组中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综合有效率为80.0%,组间计算x2值为8.083,P值为0.00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中切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0例,急性愈合0例,不良反应率为4.0%;对照组中切口感染3例,延迟愈合1例,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率为20.0%,组间计算x2值为7.256,P值为0.00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胫腓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胫腓远端骨折多由骨质疏松所致,因此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同时伴随有骨缺损及肿胀严重等问题,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在改善临床疗效,提升手术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胫腓骨远端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胫骨浅居皮下,缺乏肌肉覆盖,骨折后极易被骨折端穿破皮肤,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所致。胫腓骨骨折在长管状骨折中较为常见,多为直接暴力所致,治疗不当有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胫骨是连接股骨头下方的支承体质量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承受体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胫骨中接近一半的骨折淤血可关闭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痉挛等。其病理原因多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发生在远离暴力接触的部位时,属于远端骨折现象,暴力通过传导,扭转力量在着力点的远方折断。多为压砸、冲撞、打击等,软组织损伤严重,容易导致开放性骨折,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两小腿往往存在同一平面折断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行动能力[3]。其挫伤严重,在皮肤组织未破之前,造成严重挫伤,血循环不良发生继发性坏死,导致骨外露,加重感染的风险,进一步恶化,形成骨髓炎。直接骨折或远端骨折,均会造成两骨折断端重迭,旋转畸形等,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多为胫腓双骨折,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多为单一胫骨或腓骨骨折,其更加容易造成螺旋形、斜型或粉碎型骨折,骨折缘常不在同一水平缘上,多为闭合性。临床表现以剧烈疼痛为主,单纯胫腓骨骨折其局部压痛程度不深,临床诊断中容易将其诊断为软组织损伤,胫骨骨折疼痛的局部压痛有显著特点,压痛明显,不易误诊,因此通过压痛部位可进一步确定骨折部位[4]。远端胫骨骨折的骨折程度较为严重,即使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其持重功能同样已经丧失,以畸形为主。因骨折端发生出血或组织反应,局部肿胀感明显,因直接暴力致伤的开放骨折,皮肤软组织损伤明显,常常伴随有组织挫灭或皮肤缺损。同时其伤口较小,污染性不强,因此其预后性良好,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同时腓骨完整本身说明致伤的暴力较小。因此,软组织损伤也较轻;由于腓骨的支撑,胫骨就较稳定,移位相对较轻;但是,腓骨的支撑也使胫骨不易完全复位,特别易造成向外成角。胫腓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内固定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比单纯外固定直接而有效,特别在防止骨折端的剪式或旋转性活动方面更为有效。另外,有些内固定物有坚强的支撑作用,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可以减少外固定的范围和时间。手术入路选择取决于内固定的方式及小腿软组织损伤的情况,内固定应置于胫骨内侧面,同时前内侧面正在皮下及皮肤组织的质量较差,如为开放性骨折,前内侧面软组织质量更差,继而发生感染,增大皮肤张力,造成缝合困难,愈合性差[5]。手术过程中存在切口张力过大的情况,如切除皮肤较多的手术,针对张力较大的切口,需对切口进行加减张缝合。防止切口两侧的拉伸力度过大,造成拆线后切口裂开。或因张力过大,未拆线时间断缝合,缝线切割组织引起剧烈疼痛。减张缝合方式在一般骨折情况中表现效果并不显著,针对于胫腓骨远端骨折一类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在皮外缝合的基础上,在皮内进行多一层的缝合操作,其手术过程中可有效改善张力情况,降低患者术后腹胀情况,缝合处距离伤口一定距离,避免撕裂,减轻切口向两侧回缩的力气,使其切口牢固后拆线,通常需要2周时间。本次研究发现,通过改进手术入路方式,胫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远端骨折在降低住院时间,可进一步降低治疗成本。同时发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无明显差别,证明其胫前减张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推荐价值,其稳定性强,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其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高,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胫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在老年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腓骨远端胫骨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崴脚千万莫忽视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