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国情调查——基于西安市的实证调查
2019-01-03柯园申溪谢旭婧王乙然杜倩郭一凡黄泽惠
文 / 柯园 申溪 谢旭婧 王乙然 杜倩 郭一凡 黄泽惠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工资水平大幅提升,老年人对于日常照护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整合资源、提供服务一体化的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将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西安市在探索养老服务模式适应性的道路上一直是求新求稳。西安培华学院护理学专业师生与西安市新城区康惠养老服务中心联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行动,对城区900户老年家庭进行了入户调研,探析当前西安市养老服务模式、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社区居家养老及入户养老服务的现状。
一、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一)缺少专业的监管评估机制
我国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评价系统和社区居家老人健康认定标准尚未完善。构建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重点,但社区居家老人健康评估、社区特殊老人养老需求评估标准等相关评估未能确立,导致提供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时不能精准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能更好地规范老年人的服务时长和服务数量,减少老年人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使老年人享受优质的服务。同时,在相关监管评估机构与标准下,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机构进行检查,提高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质量,在不断探索中使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趋于完善。
(二)资金匮乏与机构建设落后
社区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不仅需要设备投入,还需要培训专业人才、完善机制等,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和医疗服务模式基本上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但是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处于医疗与养老两者中的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其筹资是靠养老保险还是医疗保险,或是新的险种,还有待讨论。从长远来看,如果缺乏长期的资金来源,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可能难以维持运行,最终将面临倒闭。
(三)机构数量少且存在结构性短缺
虽然养老服务和设施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有效提供的数量却远远不足。据调查,截止2017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全国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根据65岁人口5%的入住率,所需床位数近800万张,缺口超30万张。如果失能半失能老人均入住,缺口将达到3300万。需求旺盛使对应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较为单一,供需不匹配不均衡。从长远来看,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社区医养结合机构将会调整床位或者降低服务质量,从而使得社区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举步维艰。
(四)服务人员配置不足且服务质量低
我国养老和医疗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全科医生。根据国际公认标准,每三名老人就需要一名护理人员,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员不到60万,持证人员低于10万人。2017年末,每千人口执业医师2.4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7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82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28人。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养老与医疗服务专业人才的供给、需求矛盾突出。而且,在大多数护理机构中,一般由中年妇女担任护理工作,她们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另外,对于社区医养结合机构,一些管理者、营养师、咨询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也必不可少,这些人员是保障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基础。如果专业人员配置跟不上,久而久之就会使得社区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机构发展就难以维系。
二、推行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对策
(一)制定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相关行业标准
建立标准的制度规范,促进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广泛、健康发展。规范社区医养结合机构的准入标准,严格监督社区医养结合机构的运行,可以有效提高两者的整体效率。设立社区医养结合机构的退出标准,对相关社区医养结合机构的准入也是一种保证,同时还可以防止其随意退出,以避免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设定社区医养结合机构相应的运行标准,明确规定床位分配标准、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和服务人员数量等硬性规定。此外,对社区医养结合机构中关于老年人的精神环境建设给予一些灵活性的规定。例如:根据卫生条件、娱乐文化设施等建立机构等级评估制度,根据此制度的评估结果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标准,督促社区医养结合行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帮助老年人根据评价结果选择自己的养老服务方式。
(二)采用多种补贴政策扶持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有效的政策,给予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适当的支援。例如:土地配置、建立商业贷款制度等激励措施,以此来降低医疗和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投入。在商业贷款方面,可以为贷款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间,对于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适当降低其贷款利率,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行业。其次,政府还可以对现有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进行税收减免、商业水电改为民用水电等补偿形式。适当降低公共福利事业的税费,将社区医养结合机构的商业水电性质变为民用水电性质,这两项政策能有效降低机构的经济压力。最后,鼓励非盈利性组织参与其中,鼓励社会养老服务和个人捐献等进入社区医养结合行业,以此来扩充社区医养结合产业的筹资渠道。
(三)鼓励多元社会资本投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
首先,可以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在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社区医养结合机构承办者进行设计、建设、运行等大部分工作,由入住机构的老年人付费或政府承担一部分费用,投资者获取合理的投资收益。政府的责任主要是负责机构设施质量、人员服务水平以及相关公共服务价格的监管。其次,将私募基金纳入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产业。我国也可以尝试将私募基金引入民生领域,利用其为养老产业进行筹资。在政策、服务、金融等方面的扶持下,让更多的私募基金聚焦到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使我国医疗与养老服务产业充满活力。最后,社会众筹也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医疗服务模式与养老服务模式相结合属于新兴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利用互联网交易平台,将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项目在众筹平台上向公众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并且承诺合理的报酬,以便筹集到大量资金。
(四)创新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专业服务人才是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石。为使机构培养出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有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与医学院校建立长期的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合作关系,采用新型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在医学院校和职业类院校建立老年护理的相关专业,为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输送具有医师资质、护士资质的相关人才,形成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第二,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对相关执业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以此来提升服务水平。第三,大型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应不断强化对基层社区医养结合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下基层,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第四,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迫切需要专业医生、护理人员来充实其中。因此,必须提高相关服务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以此来吸引更多年轻、专业的人才加入到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