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火了,但别急着欢呼?
2019-01-03中国报道张利娟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人工智能已经到了产业化、应用化的关键阶段。
刷脸验票、刷脸就医、无人超市、无人车、智慧物流……短短几年内,人工智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正如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所说,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渗透了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中国可能很快就要进入一个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峰期。
然而,比尔·盖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坦言,表面上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由于引领技术发展的核心企业仍旧在美国,因此中国很难实现弯道超车。
“三大产业都在AI化”
“我们要打好中国粮,端好中国饭碗,AI是不可或缺的。”在2018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先聊起了农业。
李彦宏举例道,种庄稼最怕的是出现病虫害,一旦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就要经常打农药。“如今,通过智能遥感监测就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出现的时间,然后通过精准施药还可以降低50%的农药使用量。这对农民来说,他们的投入降低了,产量有了保障,收益也变多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以吃得更放心,而且土壤、水等受的污染也变少了。”从这一点上来说,人工智能正在帮助农民实现“藏粮于技”。
除了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在第二产业中的应用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以智能制造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告诉《中国报道》记者,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四大集聚区——以北京、山东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四川、河南、安徽为核心的中西部地区和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这四大地区根据自身的人才、资源和产业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格局。
“相较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虽然我国的智能制造发力在时间上不占优势,但当下我国跟世界一流智能制造大国之间的水平差距正在逐步减小。”柳百成如是说。
相较于一、二产业,人工智能在第三产业的应用让民众感触最深。
出国旅游但语言不过关怎么办?手拿一个人工智能翻译机就可以行遍天下。以讯飞翻译机2.0为例,它可以支持34种语言,离线翻译语种有中、英、日、韩、俄语。
据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介绍,当前我国的语音合成技术已经让机器能开口说话。同时,语音技术的应用场景目前也已进入到教育、医疗、司法、出行、翻译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从技术模型、场景开发到行业应用的矩阵。
日前,ETS中国对外公布小学托福测评成绩单,超过1000名的VIPKID学员成绩也随之公布:虽然参考学员年龄比全国平均低1~2岁,但阅读和听力成绩却遥遥领先。“过硬的教学课程和优质的师资是学员取得进步的保障,但这背后起关键作用的则是人工智能技术。”VIPKID技术副总裁张燕静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我们做了很多AI尝试,比如我们用人脸分析、知识图谱、语音识别,能非常精细地分析小朋友们的每一个表情和语音,从而大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从1909年京师图书馆建立伊始,经历了一系列名称沿革:京师图书馆(1909年,清廷批准建立京师图书馆,以下简称“京馆”)——北平图书馆(1928年,旧京师图书馆奉中央命令,改为北平图书馆,以下简称“平馆”)——北京图书馆(1949年10月1日后,国立北平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1998年2月更名国家图书馆至今)。
更有甚者,人工智能系统还“学会”了作曲。在由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举办的国际AI作曲大奖赛上,平安科技提出了双通道LSTM网络以及海量多维的音乐特征表示方法,通过增加学习神经网络的深度,使计算机充分地“学会”了音乐创作的曲式、和声、复调、配器等要素,破解了人工智能系统音乐创作这一难点。
“人工智能正在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国人工智能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层面均已取得不少突破。”平安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场景落地是关键。图为京东配送机器人正在进行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
繁华背后显隐忧
在政策的扶持下,人工智能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宁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从去年年终开始,资本界对人工智能企业比较关注。今年年初以来,就已经收到了34家投资机构的TS(投资框架协议)和投资意向。这是我们之前没有料想到的。”
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AI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总规模达395亿美元,融资事件1208笔,其中中国的投融资总额达到277.1亿美元,融资事件369笔。中国AI企业融资总额占全球融资总额的70%,融资笔数占31%。
但在资本狂欢下,不少业内人士却认为,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巨大的泡沫,或将迎来一波倒闭潮。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分析道,中国的AI项目融资热大概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其价格和估值整体大概是硅谷的一倍左右。“是不是估值比硅谷贵一倍就不合理?其实不是,也看领域。但是整体高一倍确实有点过高。”
佳都科技CEO刘伟则以人脸识别为例指出,未来人脸识别领域将会成形成千亿级的市场规模,目前中国做人脸识别的企业多达几百家,可谓是“百花争鸣”。那么,企业如何脱颖而出、突出重围?刘伟认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是关键,人脸识别技术需经过长期的积累方能有所建树。
除了行业乱象,“人才荒”也正在成为业内最担心的事。AI技术的生产效率现在还比较低,如何加快生产效率?需要大量懂深度学习的专业算法人才,而现在国内并没有这么多的人才储备。
“‘人才荒’既影响到大企业的业务发展,也影响到初创企业的市场估值。”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最急缺的是既懂得人工智能技术和原理,又在各行业有深厚积累的跨界人才。
落地应用是硬道理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产业级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需求导向,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11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旨在加快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刘伟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场景落地是关键,技术应与商业融合。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对于早有布局的企业来说,凭借自身技术、资源、资金、人才优势,加上政策东风,能更好地发展人工智能,更快地实现从实验室到真实生活工作场景的应用转换。
“很显然,人工智能已经到了产业化、应用化的关键阶段。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源头创新上,在很多方面已经跟全世界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强调‘应用是硬道理’,在应用驱动中让数据迭代不断进化。”刘庆峰说,“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是同步进入‘无人区’,但我们相信,由于人工智能的数据驱动特点,由于中国的用户基础和政府应用创新方面的能力,中国一定能够赢得人工智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