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凛冬之后还有春天吗?
2019-01-03中国报道王哲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使用而非拥有,盘活存量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并让其焕发生机,才是共享经济的真谛。
“其实都是‘小孩儿’。”一位ofo离职高管一年前在ofo共享单车如日中天时对《中国报道》记者意味深长地说了这句话,他指的是以“90后”的ofo创始人戴威为代表的青年创业精英,也指向彼时浮躁狂热的共享经济。
如今,种种迹象表明,ofo这一曾经的共享经济“杰出”代表,也是最后一家独立运营的共享单车明星企业,看起来已是危机四伏。很不幸,和此前的团购、P2P等很多新经济形式类似,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仍然没有摆脱“一拥而上,一哄而散,一地鸡毛”的宿命。
共享经济,未来路在何方?
从热闹到沉寂
今年以来,共享单车头部企业ofo资金链断裂、被破产、被收购等传闻甚嚣尘上,虽被一一否认,但裁员欠薪、押金难退、拖欠货款被起诉等事实却越来越表明其境况相当不容乐观。
ofo曾经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进入全球20个国家的200座城市。然而今年6月,ofo先后从澳大利亚、德国、韩国、西班牙、以色列和美国部分城市退出;今年10月,正式退出日本市场。
恐慌逐渐开始在ofo几千万用户——36亿元单车押金的主人当中蔓延,他们不断用各种方式催促ofo“还钱”。11月23日下午,正在风口浪尖的ofo又惹波澜,部分用户发现在试图退押金时被诱导“一键升级”为网贷平台PPmoney的新用户:99元押金将被锁定30天,享受8%+8%利率的“新手福利项目”。但大家普遍质疑ofo将其信息卖给了PPmoney,从而变相拖延退还押金,PPmoney迅速宣布下线这一“正常的异业合作”。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共享单车最火的时候,国内共享单车(电单车)企业超过50家,导致车身颜色都“不够用”了。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不少共享单车企业陆续退出市场或被收购,甚至引发了一轮轮“押金”风波。经历“颜色大战”后剩下“三强”——ofo、摩拜和哈罗。
不只是共享单车,火爆一时的“共享汽车”绝大多数也已悄无声息,留下来的企业也都脱去了共享“马甲”。最近,有一位消费者马先生一纸诉状将已经倒闭的共享汽车软件EZZY的运营企业北京大梦科技有限公司诉上法庭,要求其退还押金2000元并赔偿误工费300元,曾经名噪一时的EZZYCEO付强至今下落不明。分时租赁第一品牌“绿狗租车”,则遭大股东北汽新能源降价“甩卖”。
很多共享项目成了昙花一现。共享睡眠舱出现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其外形类似太空舱的睡眠舱内配置有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和插座,入住的用户方可免费领取太空毯、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枕巾和湿纸巾等床品。但这种模式很快就被公安、消防等部门叫停,原因很简单,共享睡眠舱有着避免不了的硬伤,没有获得消防许可,也没有宾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
共享雨伞相继在广州、合肥等地出现。但据媒体报道,3万把彩虹一样的“e伞”曾一夜之间惊现东莞街头,但仅仅一个星期过后,3万把共享雨伞就没了踪影。
共享篮球“猪了个球”曾经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但也很快就再无后文。
回归盘活闲置资源本质
“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这句话放在以前那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吗,但此前正是共享经济领域的“金句”。今天,这些都成了事实,共享经济正在构建我们新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然而,在公众逐渐习惯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时,一些共享模式却又很快走向没落,不得不让我们产生更多思考。
在共享经济刚刚起步的时候,确实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共享单车为例,它的出现对解决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起到了巨大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拥堵,有利于最大化地利用公共道路资源。共享汽车等平台的出现,也有利于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再次调配,让大众能够相对廉价地共享这些资源,更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武昌毛家巷长江江堤上的共享单车坟场,背景是被称为“长江上最美大桥”的鹦鹉洲长江大桥。
但共享经济本身的盈利确实是个最大的难题。实际上,投资人和创业者在最初算账时,都认为共享单车这一模式可以实现盈利。但越来越疯狂的资本助力下的市场恶性竞争与估算之外的巨大损耗,让其商业模式逐渐变得不可实现。
共享经济的热潮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ofo、摩拜等公司估值从几千万美元迅速飙升到10亿美元以上。他们身后的投资人几乎占据了中国创投界的半壁江山。其融资速度之快、资本参与密度之高、业务扩张之迅速,无不让人瞠目。曾经的ofo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撤出投资后表示,共享经济风口已过,此前很多所谓的共享经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虽然都披上了“共享”的外衣,但仍然是传统的重资产行业。穿上了互联网的马甲,改变了支付方式后,并不改变其租赁服务的实质,仍不具有一般互联网公司“轻资产”、重运营的特点。
“共享经济的价值仍在,在一定时间的沉淀调整之后前景依然看好。”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经济出现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其本身的过错,主要在于突如其来的共享经济自己还缺乏成熟的运行机制,相互之间没有形成良性竞争态势,更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
为此,国家发改委6月发布了《关于做好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为有效应对近期共享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构建综合治理机制、推进实施分类治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等。
姜奇平说,共享经济恶性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恶果已经显现,据统计,去年共享单车的投放量达到2000万辆,这些自行车报废之后会产生30万吨废金属,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相关政府部门在早先就应及时出台相关法规,制止平台挪用消费者的钱来进行烧钱大战,解决单车“僵尸”的处置问题。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认为,共享单车是典型的增量共享,更科学的共享应是存量共享,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使用而非拥有,盘活存量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并让其焕发生机,才是共享经济的真谛,熬过了严冬,共享经济的未来一定属于那些用心做精细化运营,不断开拓盈利模式的共享经济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