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肉种鸡生产现场管理的重点

2019-01-02陈合强

家禽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重点

陈合强

摘  要:现场管理对父母代肉种鸡的福利、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非常重要,优秀的现场管理人员能够善于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采用并执行饲养管理手册推荐的最佳方法,结合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实践知识、技术和技能以满足鸡群的实际需求,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与鸡群融为一体,了解整个鸡群内鸡只与环境的情况,仔细观察鸡群的行为特征及鸡舍的环境条件,运用管理人员所有感觉的持续过程即管理感觉来观察鸡群,进而取得最佳生产成绩。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阐述了如何运用所有感觉观察鸡群,现场实际管理和育雏期的特殊评估和观察,对指导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重点;生产现场;肉种鸡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編号:1673-1085(2019)12-0015-07

现场管理的三要素包括:①熟知动物饲养管理知识,掌握相当程度的家养动物生物学和管理学知识,满足在所有条件下它们的最佳需求;②动物管理技能,在动物的观察、抓取、护理和治疗方面有公认的技能及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个人品质,热爱和同情动物,有奉献和耐心。

现场管理对父母代肉种鸡的福利、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非常重要,优秀的现场管理人员能够善于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采用并执行饲养管理手册推荐的最佳方法,结合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实践知识、技术和技能以满足鸡群的实际需求,管理人员必须时时刻刻与鸡群融为一体,了解整个鸡群内鸡只与环境的情况,仔细观察鸡群的行为特征及鸡舍的环境条件,运用管理人员所有感觉的持续过程即管理感觉来观察鸡群,进而取得最佳生产成绩。

1  运用所有感觉观察鸡群

1.1  听觉  仔细倾听鸡群发出的声音,如呼吸及呼吸道声音;鸡群是否有打喷嚏,鸡群发出的声音和上一次进入鸡舍时有无变化,与免疫反应或与鸡舍灰尘、环境差有关,最好在晚上风机等产生的噪音减少后倾听;听风机轴承是否正常、饲喂系统如绞龙或链条是否在持续运转,每天的饲喂量是否全部分配完毕。

1.2  视觉  观察鸡群行为,如鸡群的分布状态、采食、饮水和休息鸡群所占的比例。观察环境,如空气中的灰尘和垫料质量;观察鸡群健康和举止行为,如站姿、机敏性、眼睛及步态稳定性。鸡群的分布状态:如果某个特别区域没有鸡群分布,说明鸡舍环境有问题,如有贼风、太冷、太热、光照不足。鸡群的呼吸情况:是否喘气。鸡舍某个特定区域有喘气现象说明空气流动或温度有问题。鸡群的行为:如采食、饮水及休息情况,确保一天的不同时段有适当的行为。风机:运转的数量、进风口位置、加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风机停止运转后育雏伞是否启动加热或育雏伞和风机是否同时工作,设定值是否需要调整。蒸发冷却系统运行情况:根据设定湿帘是否湿润、干燥或兼而有之;水泵工作状态是否良好及水是否均匀地流入湿帘。垫料条件:某些区域是否因饮水系统漏水或湿帘处有太多的水,是否有冷空气进入鸡舍且直接沉降到地面。饲喂和饮水系统:高度是否合适,饲喂系统是否有饲料、饲料质量如何,饮水系统是否漏水等问题。

1.2.1  鸡群状况  鸡只眼睛应明亮,无受刺激现象;皮肤无缺陷,没有划伤;检查胸肌发育指数、性成熟情况和体况;评估羽毛覆盖指数;腿部健康、鸡群的步态情况;脚爪干净,没有刺激性病变;肛门干净,无水便现象,交配鸡群应检查公鸡肛门颜色;喙部和舌头没有流涕现象或饲料粘在喙部,舌头无变色。

1.2.2  总体行为举止和机敏性  这些观察有助于获得每一个鸡群或鸡舍的大概信息。切记没有两个鸡群或鸡舍是一模一样的。把这些“管理感觉”信息与鸡群记录进行比较,看看鸡群生产性能是否达标;如有任何不符合常规的情况,应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1.3  味觉  水和饲料质量是否有变化。饮水量的变化是第一警兆,如水表问题、盐含量高、高温热应激、疫病等。饲料如没有高温因素,采食减少3%以上应加以注意。

1.4  嗅觉  注意鸡舍环境中的气味,如氨气浓度是否超标,空气是否混浊或闷热。

1.4.1  饲料  是否新鲜、结块或发霉,气味如何。1.4.2  环境  环境中的气味状况,能否闻到氨气味。进入鸡舍对鸡群和环境进行初步观察后,慢慢地在整个鸡舍内走动并如上所述进行评估,确保整个鸡舍的环境和鸡群行为的差异性尽可能小。在鸡舍内走动与观察非常重要,不仅仅是观察你所站的区域;当在鸡舍内走动时,也应下蹲到鸡群高度,抓取一些不能逃离你的鸡只,观察是否有健康问题,看看有多少鸡只被感染。评估自己前后鸡群的活动情况,鸡群是否返回你走过时留下的空白区域,巡视过程中不时停下来抓取一些鸡只进行观察评估。

1.5  触觉

1.5.1  触摸鸡只检查嗉囊饱满度及检查鸡只的大概体况,嗉囊内是否有饲料或垫料、是否很硬或较软,这表明鸡只是否饮到充足的水。

1.5.2  注意空气流动的情况,是否有贼风,脸部对空气的感觉如何,闷(湿度)、冷、热、风速快、无风速,无论哪种因素的存在都说明有特定的环境问题,如最小通风量不足。

1.5.3  饲料质地:颗粒破碎料是否含有较多粉料,饲料颗粒在手中或饲喂系统中是否易碎等。

1.5.4  垫料条件:抓起一些垫料并感觉垫料状态,如垫料被压紧后保持原状不能弹开表明垫料湿度太大,可能是通风不当造成;如垫料被压紧后易碎或掉落说明垫料太干。

1.6  看不见的信号  借助红外热敏摄像机可发现人类眼睛无法看到的信号,如笼养肉种鸡垫纸潮湿后导致温度低(图1)会造成雏鸡冷应激,影响其生长发育。

2  现场实际管理

通常各鸡群之间某个周龄的体重和产蛋率目标是一致的,但要达到这一目标,每一个鸡群的管理要求可能略有不同,为了解单个鸡群的管理要求及便于对每一个鸡群的管理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管理人员需了解和感知什么是正常的鸡群。现场管理人员对保持鸡群的福利、健康和生产性能起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仅监测鸡场记录,如生长速度、饲料消耗、死淘率、产蛋率、受精率、蛋重等,会错失来自鸡群本身和环境方面的重要信息。环境出现问题或不适合时,鸡群首先会出现行为上的细微变化,通过了解正常的鸡群行为就可对鸡群任何行为的变化或不正常的行为快速做出判断。管理者需运用所有的感官了解鸡群的环境、鸡只的感受及鸡群正常的行为特征,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鸡群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信息必须不断地进行分析总结包括结合鸡场记录、管理人员之前的经验、知识及对鸡群所处环境的认知等。

同一管理人员应每天在不同的时间观察鸡群的行为和环境,并应作为鸡舍日常管理活动之一随时进行,但观察鸡群行为对某些特定检查也很重要。进入鸡舍前应了解进入鸡舍的时间和环境气候条件,有助于管理人员根据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判定风机、加热和冷却系统及进风口所应运行的状态。进入鸡舍时应轻轻地敲门并慢慢打开鸡舍大门,然后自问以下问题并进行细致观察。

2.1  阻力  进入鸡舍时,鸡舍大门是否有轻微的阻力或没有阻力或阻力很大,此问题的答案将表明鸡舍的负压大小并反映通风系统的设定、进风口开启大小及风机的运行情况。

2.2  缓慢巡查  慢慢地进入鸡舍,然后停止走动直到鸡群适应了你的出现,在这段时间内,继续利用自己的感观,通过看、听、闻和触摸对鸡群的状态进行评估。

2.3  叫声  温度过高,鸡群易受惊吓尖叫,有异常叫声应寻找原因及对策,如查找通风换气、温度、料、水等方面。

2.4  死鸡  产蛋期肉种鸡周死亡率大约为0.2%~0.25%,如超出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解决。鸡只死亡方法不同可能预示不同的疫病,如仰死可能是猝死、蜷卧死可能是疾病、侧死可能是大肠杆菌病等。鸡只死亡的场所不同时应检查此处的换气、温湿度、垫料等,寻找死鸡规律。对死鸡进行解剖,详细检查,并做好饲养日志记录。处理死鸡时,用带盖的塑料桶收集,集中焚烧或无害化处理并注意防止污染。

2.5  鸡粪  观察鸡粪是否干燥及其硬度、颜色、分布、有无下痢等情况。健康鸡的鸡粪呈青灰色,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2.6  风机  检查风机轴承是否有噪音和皮带是否松动。日常维护能防止因空气质量差而造成的环境问题。

2.7  温度  检查实际温度与温控器温度是否一致,是否需要校正。

2.8  喂料  喂料时是观察鸡只的最佳时间,主管必须亲临现场,可发现50%的问题。关注喂料量、送料量及喂料的均匀性和匀料,注意料线出料口的调整,避免溢料。确保有足够有效的料位,避免料位不足,要快速均匀地分配饲料(<3min),鸡舍区域内鸡群分布良好;育成期在关灯时打料,保证饲料没有分离,避免链式料槽上没有栅栏导致料线不能正常工作,确保公母分饲效果;料盘或料线高度适宜。管理人员应坚持每天观察鸡群的采食情况,注意料位是否充足有效,料盘(槽)之间的间距是否合理,链槽式和盘式饲喂系统安装的料线间距至少应在1m以上,使种鸡育雏期在1m、育成期和产蛋期在3m的范围内都易采到食、饮到水,确保所有种鸡在同一时间内方便且均匀地采食同样数量的饲料。

2.9  飼喂空间  肉种鸡具有快速生长的遗传潜力,但生长速度太快会影响受精率、产蛋率和孵化率。通过严格限饲和科学的光照程序,可以降低育成期的生长速度,防止种鸡超重、开产过早、提高种鸡生命周期的健康和质量,使可孵蛋数最多。良好的均匀度是提高种鸡生产性能和受精率的关键,如果鸡群生长发育参差不齐,均匀度差,说明种鸡饲养管理上存在问题,采食空间小、饲养密度大、饲料分布不均匀、鸡群不健康都会导致均匀度差。喂料后所有的鸡都应能够一起采食饲料,如有些鸡在周围乱跑或试图踩爬别的鸡去抢料,说明饲喂空间不足或上料速度太慢。饲养密度大的鸡群在采食时更激烈,强势的母鸡迅速占领料槽,其它的鸡只能在边上等。饲养密度大影响羽毛质量,采食不足的母鸡羽毛发育差,产蛋性能低,雏鸡质量差。

2.10  羽毛  羽毛断裂或相互啄食应检查饲料营养,如脱毛停产,可能是水、料、光受阻或营养与疾病。羽毛蓬松、逆立,常见于鸡的烈性传染病引起的高热、寒战,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羽毛变脆、断裂、脱落表现为鸡在非换羽季节的羽毛折断和脱落,见于鸡的啄癖、外寄生虫病(林刺膝螨、疥癣)、锌缺乏症、生物素缺乏症等,也可见于鸡自身啄羽,笼养鸡颈部羽毛脱落是与鸡笼摩擦的结果。羽毛稀少或脱色多见于叶酸缺乏症,也可见于泛酸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羽轴的边缘卷曲且有小结节形成多见于锌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或某些病毒的感染。

羽虱检查时用手逆翻头部、翅下及腹下的羽毛,可见淡黄色或灰白色的针尖大小的羽虱在羽毛、绒毛或皮肤上爬动。羽毛囊炎,表现为羽毛囊处肿大且有炎性渗出物渗出,见于皮肤型马立克氏病。纯种鸡长出异色羽毛,常见于鸡的遗传性变异、一些营养素如铁、铜、叶酸、维生素D等的缺乏。羽毛生长延迟,多见于雏鸡的叶酸、泛酸、生物素、锌、硒等的缺乏。羽毛蓬松、污秽、无光泽,多见于鸡副伤寒、慢性禽霍乱、鸡大肠杆菌病、鸡绦虫病、蛔虫病、吸虫病、维生素A和维生素B缺乏症等。

2.11  检查分栏的正确性  建议使用电子秤在28d时对种公母鸡称重进行分栏,如分栏有效,各栏的鸡群差异性会改善且要好于分栏前,最好各栏鸡群的变异系数小于8%或均匀度高于80%。为确定鸡群的目标体重与饲喂计划,分栏后对各栏鸡群重新称重和计数以确认分栏后各鸡群的平均体重和均匀度。如分栏后各栏鸡数不准确,会造成饲喂量不正确。每一栏鸡群都应有各自独立的饲喂系统。如无法做到这一点,补充饲喂时必须保证饲喂系统能够均匀地分配饲料及有足够的采食位置。分栏后,确保鸡群的饲养密度、采食及饮水位置与推荐的指标保持一致,特别是在分栏期间隔离栏作了调整以后。

2.12  产蛋率  正常情况下,高产鸡群在上高峰前其日产蛋量应稳步增加。上下午所产的蛋应分开记录。产蛋高峰前上午产蛋数应占产蛋总数的80%以上,一般上午增,下午不增,如果下午产蛋数偏多,说明产蛋的潜力不足。必须每周分析产蛋的上升趋势,如果周产蛋率上升慢,应及时查找原因。

2.13  总产蛋量  产蛋期需要现场管理人员每天对生产情况做出详细的记录,这样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细微的变化。如果连续5d出现上午12点之前的产蛋量减少、下午产蛋量增加及总体产蛋量没有减少的情况,有可能是疫病问题。

2.14  蛋重  记录种蛋重量是评估饲喂量是否合适的良好工具之一,比较实际与标准产蛋率的差异再乘以1.8以确定鸡群需要减少或留下多少能量。除非环境温度超过30℃、蛋重比标准小3g需检讨,如蛋氨酸、亚油酸供给是否不足,黄曲霉毒素影响或药物使用不当等。

2.15  蛋壳颜色  肉种鸡所产的蛋壳颜色正常为深褐色,如有野毒侵入或抗体水平逐渐低下,发病前蛋壳的病理变化有一个过程,先从深褐色逐渐变淡到淡粉色,尔后到浅白色、畸形病变等。蛋壳颜色发白、畸形蛋比例升高应查营养(特别是维生素)、高温、应激、疫病等。

2.16  采食时间  监测采食时间是确保鸡群摄入适当能量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管理方法,采食时间趋势变化与绝对采食时间同样重要。产蛋高峰期,在19~21℃的情况下,根据饲料形态的不同,鸡群的采食时间一般为2~4h。无论是在任何时候,一旦吃料时间小于1.5h或大于4.5h,应检讨环境和管理方面是否有问题。观察鸡群的状态,能从其中了解鸡群真实的情况。种鸡周龄、环境温度、料量、饲料的物理性状(粉料或颗粒料)、饲料营养浓度和成分及原料质量、饮水器的类型(乳头或钟型)都会影响采食时间。

2.17  光照  每天校验定时钟,保证时间准确;定期清洁灯泡,发现损坏及时更换,确保所有灯泡性能良好,光照分布均匀,避免出现阴暗区域;育雏育成遮黑期间应绝对避免漏光现象出现,特别应注意进风口、出风口、门框、气眼等地方。

3  育雏期的特殊评估与观察

3.1  正确评估育雏温度  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基础是育雏,而育雏期管理的关键是温度的控制,适宜的温度不仅能使鸡群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而且节约饲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种鸡的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提高鸡只的抵抗力,减少发病率。肉种鸡育种工作的不断改进,饲养管理中对环境条件如温湿度与通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实际生产中通过查看干湿球温度计、使用红外线测温仪、观察鸡群行为和监测鸡群等方法正确评估育雏温度特别重要,应不断通过对环境条件的改善,正确评估育雏温度,创造价值,提升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

3.1.1  通过干湿球温度计评估温度  每日通过干湿球温度计检查温度与湿度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肉种鸡在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理想的鸡舍空气温度要求是在饲料与饮水区域雏鸡高度处达到30℃、垫料(垫纸)温度达到28~30℃。如果相对湿度超出目标范围,舍内最佳温度应作相应调整,见表1。

3.1.2  通过红外线测温仪监测温度  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可以直接测定垫料或垫纸温度的高低,查看预温的效果,以正确控制鸡舍温度,同时通过测温仪实时监测鸡群所处环境的温度,避免鸡群遭受冷热应激。

3.1.3  观察雏鸡行为  育雏温度正确与否的最佳指征是经常和仔细观察雏鸡的行为,见图2。

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温度低时雏鸡拥挤在一起、大声鸣叫;温度高时雏鸡张口喘气、低頭、翅膀下垂、远离热源或靠近墙边。区域育雏时,如温度适宜,雏鸡在育雏区域内分布均匀。

雏鸡分布不均匀表明温度不正确或有贼风。整舍育雏时,由于没有明显的热源,观察雏鸡行为不太容易,雏鸡的叫声也许是雏鸡不舒服的唯一表现;只要有机会,雏鸡会聚集在温度最接近它们要求的区域;如温度适宜,雏鸡一般20~30只为一个群体且不同群体间的雏鸡相互运动,雏鸡会持续采食与饮水,见图2和图3所示。

3.2  监测鸡群

3.2.1  肛门温度  检查雏鸡肛门温度是确定环境条件是否正确的良好方法,出雏后4~5h雏鸡肛门温度应在39.4~40.5℃,雏鸡入舍后前4~5d至少应在鸡舍的5个不同地点检查至少10只雏鸡的肛门温度,特别应关注鸡舍内湿度较低或较高的地方如墙边或育雏伞下面。检查肛门温度时,轻轻地抓稳雏鸡使其肛门朝外,将耳温仪探头放到肛门处裸露的皮肤并记录温度,避免在雏鸡的肛门湿而脏时检查。运雏车到达鸡场时,从运雏车的不同区域检查雏鸡体温如车的前、中、后各抽取一盒,每盒5只雏鸡,有助于提供雏鸡运输过程中温度是否均匀、环境条件是否正确及雏鸡到场时状态等有价值的信息。建议在出雏器、整个孵化过程、雏鸡入舍时、雏鸡入舍初期使用耳温计检测雏鸡是否受到冷热应激的影响,目标是在孵化厅、运输过程中、雏鸡入舍时保持此温度。用红外线耳温仪在雏鸡肛门处测量其温度,超过41℃雏鸡受热张嘴喘气;低于39℃开始受凉,表现为鸡爪凉;雏鸡肛门温度在39.4~40.5℃时最舒适。

3.2.2  嗉囊饱满度  雏鸡开水、开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感觉饥饿,这说明雏鸡采食状态良好,嗉囊应充满饲料。雏鸡一旦开食、开水,就应立刻采食和饮水,使嗉囊充满饲料,雏鸡入舍后在关键时间阶段检查嗉囊饱满度有助于建立雏鸡的食欲,确定是否所有的雏鸡都能找到料和水。如嗉囊饱满度低于目标,说明雏鸡的采食与饮水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雏鸡入舍后的前48h应检查其嗉囊饱满度,但前24h最关键。入舍后2h进行初次检查有助于发现雏鸡是否已找到料和水,之后在雏鸡入舍后8、12、24、48h分别进行检查以判断雏鸡的食欲发展进程。检查时,在鸡舍3~4个不同的位置或区域育雏时在围栏边分别抽样检查30~40只雏鸡,轻轻触摸每一只雏鸡的嗉囊,如雏鸡找到了料和水,嗉囊应饱满、软而圆润;如嗉囊饱满但还能明显触摸到饲料的原始物理状态,说明雏鸡饮水量不足;表2给出的是嗉囊饱满度的指标,达到此目标表明鸡舍环境条件适宜,特别是温度比较适宜。如嗉囊饱满度低于目标,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雏鸡入舍前鸡舍是否得到适当的预温;雏鸡入舍时空气、垫料温度及相对湿度是否正确;育雏区域光照强度是否达到最佳;鸡舍通风量是否正确、均匀;雏鸡的采食和饮水是否有阻碍,是否90%的育雏区域都覆盖有育雏垫纸并在育雏纸上撒上饲料;采食和饮水位置是否正确;为保持饲料新鲜,是否少量多次地进行饲喂等。

3.2.3  检查羽毛片的状态  温湿度适宜时,雏鸡羽毛生长发育良好,羽毛上无明显的应激痕或因温差过大引起的主羽和覆羽上的大量横纹,见图4。

4  现场管理与家禽福利之间的关系

4.1  动物福利的五项原则  无饥饿与饥渴;无不适感;无疼痛、损伤和疾病;无不正常的行为;无恐惧和痛苦。

4.2  管理感觉  结合现场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会培养出一个全面的技术人才,而该技术人才在工作中也应具备诸如耐心、奉献和同情的个人品质。执行现场管理三要素不仅能使鸡只尽可能地达到理想的“动物福利五项原则”,而且又能确保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5  小结

现场管理中应细心观察,避免形成错误的判断。应在鸡舍内停留足够的时间并询问有关问题,在鸡群高度检查饮水器、喂料器和空气流动情况。观察通风变化后鸡群的行为,观察时应集中于某栋鸡舍并停留在鸡舍某处;早晨第一件事情是检查有问题的鸡舍,有利于评估晚上的通风情况。了解相对湿度及其对感觉(体感)温度的影响,培训生产管理人员利用温湿度关系表和一定的工具监测实际生产中的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以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猜你喜欢

重点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存在感
2016全年重点文章索引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重点词汇题
所谓“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