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上的皇家花园
2019-01-02杨乃运
杨乃运
1 乾隆花园外。
东苑,跳过清代仍是园林
故宫在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居中,交通方便,周围那些来自封建帝王家的公园,京城市民和海内外游客随意就能光顾,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景山、北海,差不多都快被市民当成家了。但有几多人曾认真地想过,这些公园有哪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故宫和故宫周围皇家御园曾经有多少?当我知道故宫里就曾有过四个皇家御园,民国时消失了一个,进入21世纪才恢复齐全时,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震惊了一下。故宫后花园是游人必到的地方,而其余三个又有多少游人游览观赏过,又有多少游人知道它们的存在呢?中南海和北海,明清两代都叫西苑。有西苑是否有东苑?若有,过去是什么样,现今又是什么样?
翻阅中国园林史,在清代的御园中是翻不到东苑这个名字的,也就是说清代没有。但查明代御园,这个名字却赫然纸上。它的位置在哪儿?又是个什么模样?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明成祖朱棣曾到过东苑,在东苑观看击毬射柳。明宣宗朱瞻基曾召尚书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同游东苑。记载中说:其景,为嘉树夹路,前行到一殿,其殿金碧辉耀,殿后是玉砌的瑶台,奇石森耸,环植花卉,引泉为方池,池上玉龙盈丈,喷水下注。殿后亦有石龙,吐水相应。池南台高数尺,殿前有两石,左如龙翔,右如凤舞,奇巧天成。
2 乾隆花园里的假山。
在殿里,皇帝兴致勃勃地告诉众位大臣:此殿旁有草舍一区,乃是朕的致斋之所。他邀大家一快儿过去看看,给品评品评。于是太监带路,引众臣到了一座小殿。说是殿,其实就是草木屋,梁栋椽桷都是山木搭的,不加砍削,用草铺了顶。这草木殿四周也都是山民所用之物搭起来的。稍西有路,迂回着走进一个柴门,见有用河石砌壁的小河,河南有小桥,小桥上搭着草亭,小桥的两侧也有草亭,隔桥东西相望。除草亭外,还有殿,还有斋,还有轩,但都是草顶,河里游着鱼。竹篱笆围着这些建筑,篱下种着瓜果蔬菜。
得了解一下朱瞻基的身世和经历了,有着“太平天子”之称的这位皇帝,把陶渊明式的田园野趣搬到皇家御园里,向内阁重臣们炫耀,不会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3 从这道门里走进乾隆花园。
4 铜狮威武。
东苑和明英宗联系最紧密,“土木之变”中明英宗被俘成囚,放回来后皇帝已是别人的了,他被尊为了太上皇,软禁在东苑黑瓦殿。黑瓦殿是俗名儿,学名叫崇质宫,这名也让人起疑:崇尚人质的宫殿?英宗的夺门之变是在东苑发动的,此处被称为小南宫。英宗复位后多次到东苑,并把东苑建得颇成气候,正殿、偏殿、山上的圆殿、石桥、牌坊、跨河而筑的别馆样样都有了,叠山理水栽花种草的,让这儿成为华丽奢靡之所。到清代,赫赫有名的明代东苑怎么就没了?
我未找到相关的资料,无法妄猜。只知道,现今它是菖蒲河公园。其位置特别好找,就在天安门东侧,横跨外金水河的红墙是连着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外金水河流到骑河红墙内就成菖蒲河了。菖蒲河,因多生菖蒲才有的这名字,系皇城水系的一部分,是外金水河的东段,其水来自西苑中海太液池,在太液池南端流出太液池后折向東南流经天安门前外金水桥下,在皇城南墙内贴皇城城墙向东汇入御河。
1 宁寿宫九龙壁。
2 菖蒲河。
3 咫尺空间,内容丰富。
菖蒲河公园是2002年建起来的,在明代东苑的旧址上。此处建前早已成了民居,河被履在了民居下面成了暗河。民居拆除了,河道挖出来了,清理得很干净,两岸栽了垂柳,河上架了桥。这座公园被南池子大街分割成东西两段,西头有假山,东头有游廊,南北也不相同。北面是建筑群,南边是花园。建筑群里的东苑戏楼和东苑小筑都用了东苑的名字,有让人遥想当年的意思。东苑小筑所在地据说就是明崇质宫的旧址。这座公园很有特色,景观至少不亚于明永乐和明仁宣时期。听过公园的总设计师讲解的,会知道菖蒲河的水为什么是从东向西倒流,本来笔直的河道为什么成了弯的,西部的假山石怎么个假法,和我们平常理解的假山石有什么不同,现在的菖蒲河水为什么始终保持清亮,园中靠近御河的天妃闸一定有什么故事吧?是否连着明代一个不为人知的内宫人物?
秘境中的慈宁宫花园
故宫很大,所有游览故宫的游客都能感觉到体验到它的大,进故宫游览过几次都未必能将向游客开放的地方都走到。但你可曾知道,过去对游客开放的部分只占到故宫总面积的45.79%,经过努力,现在故宫的开放面积是否已达到了76%?在以往未开放的部分中,就有慈宁宫和慈宁宫花园。
4 菖蒲河公园扇雕。
5 殿也是花园的一部分。
慈宁宫和慈宁宫花园被称为深宫秘境。慈宁宫在故宫的外西路,乾清门广场西侧隆宗门与它的永康左门斜对着。不对外开放游人是靠近不了这个深宫秘境的,您只能在隆宗门止步了。它是紫禁城里的皇家女性养老院,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在仁寿宫故址上拆大善殿建成,供前代贵妃们居住。清朝沿袭旧制,居住的最高人物是当今皇上的母亲,是皇太后的正宫,也就是太后宫。传说这座太后宫是清代太后们不敢住的太后宫,因为孝庄皇太后一直在这里住到去世,康熙皇帝还要让奶奶的寿棺在这里停放一年。孝庄皇太后的威望太高了,此后的太后们都怕镇不住宅。史实如何,只有听专家们去说了。现在的慈宁宫是乾隆三十四年改建过的,前殿后寝的形制。慈宁宫花园位于慈宁宫的西南,从明代到清代,都是皇家辈分高的女士们休闲礼佛的地方,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等等。走进去,建筑要比山石花木池水惹眼。通常人们认为是园林的元素,主要在南入口以内,那里有湖石叠山,有南北对称的须弥座砖砌花坛,有东西窄长的水池,有跨池的汉白玉石桥。古典園林,山水花木固然重要,但建筑绝对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慈宁宫,能看到江南风味的庭院和房子,随墙小门,墙上花窗,不施彩画、朴素淡雅的青砖瓦房。慈荫楼、吉云楼、宝相楼都是供佛的地方。吉云楼被称为万佛楼,有擦擦佛一万多尊。擦擦佛是藏语的音译,是用泥土做出来的小佛,它们被尊放在吉云楼的干佛龛上。干佛龛四壁都有,房梁上也有,金字塔式的供台顶部还有一道长墙式的干佛龛。金字塔式供台,在楼室内的上下正中大佛佛像的两侧,底座摆放五彩描金的擦擦佛母像。宝相楼里的供奉和装饰体现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显宗密宗兼修的修持特色,楼上楼下都是佛的世界,释迦画传唐卡、宗喀巴画传唐卡既多又醒目,宫内人称此楼为“六品佛楼”。花园的主体礼佛建筑却是位于花园北部中央的成若馆,明间是挂有乾隆皇帝御书的“寿国香台”匾,这四字将慈宁宫花园的特征一笔概括。
6 窗。
7 空间的美,美在构思美在营造。
1 殿内陈设,为园添彩。
2 殿内陈设,为园添彩。
3 殿内陈设,为园添彩。
乾隆花园
西有慈宁宫,东有宁寿宫。宁寿宫也是养老的地方,应该是帝王家的男性养老地,但这只是猜想。康熙帝将它作为奉养太后的地方改建过,乾隆帝计划为自己归政后作为起居之所,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又将其缮葺添改,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落成,但他到死都没在这儿居住过。此区分南北两部分,南半部仿三大殿后三宫,北半部也就是后半部分中、东、西三路,西一路是南北四进院的花园,也就是俗称的乾隆花园。乾隆花园在故宫的三个皇家花园中面积是最小的,比之慈宁宫花园小又没小到哪去,特点却不同,它是狭长的,南北长160米,东西只有37米。是用了六年时间与供太上皇享用的宁寿宫一起兴建起来的,按四进庭院分为四个景区。第一景区在衍旗门里,主要是建筑;古华轩北垂花门内是第二景区,是住宅式院落;遂初堂后是第三景区,以山景为主,环假山西面有楼,东是轩,北又是楼,均有雅名;萃赏楼后为第四景区,全园最高建筑在这个院落中,是座阁,名符望。此景区也是以建筑为主。有趣的是花园的中轴线,南北中轴线,在花园里同一走向却分了错开的两条,以耸秀亭与萃赏楼之间为界,北部轴线向东移了3米。这座花园的北部建筑多是仿照建福宫花园的一些建筑建的。
乾隆花园里会有不少乾隆的故事,譬如禊赏亭抱厦里的“流杯渠”。坐在环曲的水渠边,从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身边谁就取饮,这本是汉族文人们的雅好,即兴饮酒赋诗唱和,据说晋代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曲水流觞”的有感之作。是乾隆将曲水流觞引入了宫廷园林,所开曲水流觞处也非一处,连皇家寺庙潭柘寺中都有。王羲之修禊兰亭有茂林修竹,乾隆的禊赏亭的装修及石栏杆的纹饰均为竹纹,乾隆向王羲之看齐。
第四进院的符望阁有“迷楼”之称,在一层各室间穿越有找不着北的感觉。阁前的假山上有碧螺梅花亭,是极少见的亭式建筑。符望阁后有倦勤斋,东有颐和轩,西有玉粹轩。乾隆每年的腊月二十一在这个地方赐饭给御前大臣、御前行走、蒙古王公、贝勒什么的。
4 珍妃井。
5 楼殿相辉映。
6 金顶银山齐夺目。
乾隆花园后门有口井,人們对那口井的关注程度可能远比对乾隆花园各院景观的关注程度都要高,因为那口井名叫珍妃井。光绪皇帝与珍妃的爱情让人嗟叹。光绪又是晚清的改革派,发动了变法,珍妃是他的坚定支持者,在外强侵入北京城,慈禧挟持光绪帝西逃时下令一把把25岁的珍妃推入井中淹死实在是可恶可恨。可是不知为什么,珍妃在当代的口碑越来越不行,说她生活奢靡,靠卖官收银子满足自己的奢侈欲,腐败透顶不说,连她如何落入井中也有了新的说法。还有说慈禧开始是很赏识珍妃的,聪明、活泼、开朗。终究是太前卫了,慈禧又不喜欢有人觊觎自已的权力。究竟谁是谁非?珍妃的历史成了一个谜团。
建福宫花园
1923年的一场大火让故宫内最富于空间变化的花园建福宫花园成了火场废墟遗址。这场大火着的很蹊跷,1922年,被赶下台却仍在皇宫里居住的溥仪想清点一下建福宫花园里究竟存放了多少宝贝,因为自乾隆皇帝去世以后嘉庆皇帝就下旨将乾隆五年(1740年)建的这座花园里所有珍玩宝物全部封存。至清末,花园里的建筑基本是做库房用,里面还有平时供奉的金佛、帝王画像、名人字画、金塔、金法器、藏文经版什么的。刚说要清点,大火就烧起来了,院落烧成了废墟,宝物也不见了。猜测是太监干的,纵火掩饰监守自盗的罪行。监守自盗应是确定无疑了,但一定就是太监干的吗?
建福宫花园消失了80年左右,2005年又重现昔日的光彩。复建工程自2000年动工,2005年11月全部竣工。跟原貌一模一样不好说.整体形制是完全依照史料记载,按1:1的比例,结构则依乾隆早期的手法和特点,工艺技术严格按照古建传统,古建基座能原物利用的都没有更换,保留了原基座的80%,复建用的建筑材料也都从原产地采购。尽管如此,它毕竟是一座复建的建福宫花园,不少细节是无法还原的,也没有必要。建福宫花园内的建筑以延春阁为中心,轩、楼、阁、斋、馆、室、堂、亭十余座。延春阁前叠石为山,岩洞登道,幽邃曲折。山上有积翠亭,山的左右有飞来、玉玲珑两奇石。围廊围着的静恰轩是花园中建筑体较大的一座。静恰轩后东西狭长地带建有慧曜楼,进深仅一间。此园整体结构颇有特色,诸类建筑融为一体,层次分明,空间切割富于变化,间以山石花草古木丛篁,情趣多多,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也是他精心设计不断调整完善的园林作品。
7 复建后的吉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