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广东猕猴桃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
2018-12-31黄春源
黄春源,梁 红
(1.广东省和平县水果研究所,广东和平 517200;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510225)
猕猴桃是广东省和平县特色水果之一,其成熟时间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市场销路好,果农收益高,产业优势突出,发展前景看好。经过30多年的努力,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到3 333 hm2,挂果面积2 000 hm2,年产鲜果25 000 t,形成了全国最南端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也是广东最主要的猕猴桃产地[1-2]。近几年受南方山区气候、土壤、品种、管理等因素影响,和平猕猴桃主栽品种“武植3号”“红阳”“早鲜”等普遍出现了较多的产量和品质问题,如花芽大量减少,营养枝、徒长枝、无结果枝比率大幅增加,成花量仅为正常年份的30%~70%,产量同比下降严重,果实内质变淡变酸,耐贮性差,市场竞争力差,经济效益有所下降[3-6]。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分析了影响广东猕猴桃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1 主要影响因素
1.1气候
1.1.1暖冬现象发生频繁。由于暖冬现象发生频繁,造成冬季低温量不足,对和平县整个猕猴桃产区,特别是县城周边,包括阳明、合水、大坝等乡镇的影响尤为严重,可使猕猴桃冬天不落叶(少落叶或落叶不完全),不能完成正常休眠,无法满足花芽分化的需冷量要求,导致花芽在分化发育过程中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次年花蕾瘦小,落蕾、落花、落果严重,低产低质。有关研究指出,猕猴桃栽培地冬季3个月气温≤7.2 ℃的时间应在750 h以上。据该地气象部门资料统计显示,和平县冬季 ≤7.2 ℃的低温仅590 h (2013年),甚至有些年份只有550 h左右 (2010年),高于600 h的年份很少。
1.1.2春季花期多雨。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果树,果实必须经过异株授粉受精才能正常发育。如果授粉不良,果实发育出现畸形或果小。猕猴桃在广东春季开花,极利于开花授粉着果。然而,和平县3月上旬—4月上旬正是进入雨季的时节。据气象资料表明,这时期的月均降雨日达15~20 d,月降雨量200~250 mm。这种不良天气严重影响了猕猴桃的花粉发育、散粉和昆虫授粉等,从而导致减产。
1.1.3夏季高温干旱。野生猕猴桃多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的山林地,光照和温度条件有特殊地域特点和要求,喜暖怕热,喜光又怕强光,栽培品种不同程度延续了这些特性。和平县每年7—8月气温达到35 ℃以上时,猕猴桃叶片受强光照射5 h以上即叶缘失绿,既而变褐发黑,若这样的高温持续3 d以上,猕猴桃则表现为叶缘变黑向上卷,呈火烧状,可引起早期落叶,甚至死树。高温持续发生,可使果面接触阳光的部分变褐发黑,果皮细胞角质化,从而限制果实的生长,轻度日灼的果实成熟后果实较小且果面不洁净,失去应有的商品价值,严重时果实软腐甚至溃烂。
1.2土壤和平县多为红黄壤,普遍存在“干、瘦、粘、酸”等不良特性,有机质含量低,大多在2.5%以下。土壤含有效养分偏低,全氮约0.0389%,全磷(P2O5)约0.046%。土壤偏酸,pH 5~6。同时,很多果农长期依赖施用化肥维系猕猴桃生长发育,以致果实肉质变淡变酸,耐贮性差。
1.3品种目前,和平县种植的主栽品种有美味猕猴桃系列“和平1号”“米良1号”“徐香”及中华猕猴桃系列“武植3号”“和平红阳”“早鲜(79-5)”6个品种。尤其是“米良1号”“徐香”“武植3号”等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耐粗放管理等特点,作为先锋品种对促进广东早熟猕猴桃的发展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品种较种性更为优良的新品种、新品系市场竞争力弱。
1.4管理和平猕猴桃种植主要为山坡地栽培,基本上没有灌溉设施,如遇干旱季节,容易造成落叶、落果,甚至整株死亡;还存在着施肥不足,偏重施无机肥料,少施、甚至不施有机肥料,重氮轻磷少钾,营养失调症发生日趋严重。加上管理上较粗放,造成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且不同年份间单产差异较大。
由于现在社会上外出务工热潮,农村留守在家的多数是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很少有青壮年在家,所以现在农村在家人员普遍大龄化,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差,致使一些果农在生产管理上很盲目,管理出来的果园挂果率低、品质差,这大大减少了经济收入,从而影响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
2 主要对策
2.1调整优化品种布局与结构在猕猴桃品种选择上总的要求为:着重发展早、中熟品种,压缩晚熟品种,以发展抗病、耐逆性强、需冷量较少、低海拔能正常开花结果的品种为主。重点突出“五性”,即早熟性、优质性、美观性、多样性及区域性。①早熟性。早成熟早上市,有一个时间差的优势,可以优先抢占市场。和平县是全国最早成熟、最早上市的猕猴桃产区,同一品种在和平县种植,可以提早20~30 d上市。②优质性。在同等熟期条件下,选择外观内在品质更为优良品种发展。③美观性。以果皮艳丽、香气浓郁、果形美观的品种为首选。④多样性。生产效益的发挥和商品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熟期、不同品质特点品种的合理搭配。⑤区域性。应突出资源比较优势,选择发展适合该地风土条件,特别是对环境条件有特异要求的品种。如县城周边(包括阳明、大坝、合水等镇)可以选择需冷量较少、低海拔能正常开花结果的中华猕猴桃系列为主,北部乡镇(上陵、下车、长塘、青州、浰源等镇)以少量中华猕猴桃系列,突出早、中熟美味猕猴桃系列为主。
2.2改良土壤首先是高标准建园,建园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方便浇灌,坡向东南,坡度25 ℃以下的山坡或坝地。其次,在定植后逐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调控土壤水分,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土壤环境。中幼龄园对定植穴以外土壤应逐年扩穴改土,做到表土回填沟底,中层埋有机肥,结合施用磷肥、石灰等,力争定植后4~5年内全园改土一遍。进入初果期后,每年结合冬季施用基肥(农家肥),挖深沟大穴对局部土壤进一步改造,每年将基肥沟穴以外土壤进行深翻或浅锄。坚持常年施有机肥料,在充分利用猪牛栏粪、作物稻秆、杂草和厩肥等有机肥的基础上,推广猕猴桃园间作绿肥,实行果园内生草,大力开发有机质肥源。
2.3改进传统整形修剪技术新植树每株在离地1.0~1.5 m处留2~3个生长强壮的分枝,随时抹除主蔓上的萌芽。对结果树在每年新梢长到20~30 cm时根据树势强弱、结果母枝的粗细和结果树与营养枝的比例,剪去纤细枝、弱枝和过多的营养枝,棚架面留10~15个/m2分布均匀的壮枝。当新梢长到50 cm以上时要及时打顶,打顶后长出的副梢留5~8片叶后再摘心,以促进枝条充实并形成新的果枝。结果枝可在花序后留6~7片叶再摘心,弱枝可不摘心。雄株在5月授完粉后进行夏剪,先剪去花序枝,再从主蔓和紧靠主干的侧蔓上选留方位好且生长健壮的新梢,经摘心、抹芽和绑缚等措施,培养为翌年的雄花序枝,剪去多余的枝条。
果园投产后以冬剪为主,在落叶后至翌年1月底之前进行,关键掌握留芽量、结果母枝修剪长度。幼树采用轻度短截,适当留结果枝。成年树树势强者宜轻剪;树势弱者宜重剪;每株留结果母枝50~60个,每枝留芽8~12个。
对于老化和衰弱的植株要进行多年生枝条更新,对近主干的侧蔓或直接对主干进行重剪短截,促使其潜伏芽萌发并从中选留强壮枝条取代衰老枝条;可直接选留主干上的旺盛壮枝代替衰老枝条。对于健壮的结果母枝可回缩修剪,避免其外移;若结果母枝过弱,可在冬剪时将其从基部潜伏芽处短截,促使潜伏芽萌发,再选留健壮新梢作为翌年结果母枝。
2.4推广人工授粉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果树,充分授粉受精是提高着果率、增大果实、增进品质的有效途径。广东产区花期因受低温阴雨影响,即使在雄树搭配充足的条件下,也常难以收到良好的授粉效果,应着力改善授粉受精条件,积极推广人工辅助(喷雾法)授粉。采下当天开放的雄花,用单层纱布包裹好,放在盛有纯净水(可选用井水)的容器里挤压,直到花粉悬浮液呈浅黄色为止(一般100 g雄花配水1 kg,可在溶液中加入1.0%砂糖或0.1%硼砂),选择晴天10:00—16:00用喷雾器喷洒于雌花(柱头)上。
2.5确定树体适宜挂果量猕猴桃结果数多、着果率高,为生产优质大果和保证丰产稳产,需要适当疏花疏果[7]。由于果实前期生长丰常迅速,一般在谢花后40 d左右疏果为宜。疏果时先除去有病虫为害和弱小的果实,再除去过密果枝上较小的果实,每株留果300~400个。
2.6实行果实套袋果实套袋主要参照王世家[6]的方法进行,稍作改进。在果实迅速膨大期(5月下旬—6月初)喷甲基托布津和Bt乳剂等生物农药清除果实表面的病菌和害虫,药液干后立即套袋。套袋时将纸袋鼓起,套住果实,袋口用细铁丝扎紧并固定在果柄上端。套袋最好在3 d内完成。如喷药后下雨而袋未套完,要选择天晴重新喷药再继续套袋,补喷农药可只喷果实。套袋能有效地避免吸果夜蛾、果实日灼等病虫害的侵袭,提高好果率,改善外观,提升果实的商品性。
3 讨论
和平猕猴桃种植几乎为山坡地栽培,已有3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气候、土壤和水分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管理上较粗放等多种的因素影响,和平猕猴桃主导品种普遍出现了较多的产量和品质问题,制约着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针对山坡地猕猴桃果园的栽培管理[8],主要从施肥和冠层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模式。该研究分析了影响广东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调整优化品种布局与结构,着重发展早、中熟品种,压缩晚熟品种,以发展抗病性强、耐逆性强、需冷量较少、低海拔能正常开花结果的品种为主,重点突出“五性”;改良土壤理化性状,高标准建园,坚持常年
施有机肥料;改进传统整形修剪技术,坚持“整形第一,修剪第二”;推广人工授粉,着力改善授粉受精条件;适时疏花疏果,确定树体适宜挂果量;实行果实套袋等对策,实现猕猴桃果园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广东猕猴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 张爱玉,逯万兵.广东省猕猴桃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1997(4):25-26.
[2] 李建明,李小晶,黄小静.不良气候条件对猕猴桃花芽发育的影响[J].北方果树,2014(6):39-40.
[3] 黄春源,陈金爱,梁红.‘武植三号’猕猴桃的品种改良及高产优质栽培[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3-15.
[4] 汤荣丽,王志彬.陕西省猕猴桃生产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5-19.
[5] 黄宏文.猕猴桃高效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43-77.
[6] 王世家.猕猴桃果实套袋试验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03,32(2):47.
[7] 贾兵.晚熟中华猕猴桃新品种——皖金的选育[J].中国果业信息,2011,28(6):369-370.
[8] 杨妙贤,王倩,陈小健,等.山坡地猕猴桃果园高产栽培模式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5,44(4):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