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安徽含弓戏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8-12-31汪志彬

关键词:戏曲文化遗产数字化

汪志彬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与外语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发展迅速,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数据信息每秒都在爆炸式产生,全球正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含弓戏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曲目正在大量消失;传承人在不断减少;年轻人对其不感兴趣,甚至闻所未闻等等。究其根源,含弓戏就像全国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根植于民间,分布零散,收集整理比较困难,再加上我国已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很多原来从事含弓戏传承的演出人员已纷纷转行,放弃了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由于含弓戏曲题材涉及面广,当下从事于保护和传承的人员又太少,所以,目前地方政府对含弓戏的保护只能停留在传统曲目的采集或者传统的翻录方式上面,而没有与大数据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导致目前含弓戏的保护还停留在浅层次阶段。

一、含弓戏的现状

含弓戏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安徽含山,曾在安徽的含山、和县、巢县、无为、芜湖等地非常流行。最初是由盲人艺术家操弓拉二胡卖唱发展开来,因此称之为“含弓调”。

含弓戏不仅传承发扬了含山一带民间文化的习俗,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含山人民的文化生活。由于时代的原因,自民国以来,“含弓调”已经面临死亡的境地,如何拯救濒临灭绝的含弓戏就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一)含弓戏的地方特色

传统的含弓戏题材涉及面广,容量大,反映了含山一带人们的风俗习惯和吴楚大地的沧桑巨变,同时也传达出当地老百姓的精神信仰、处世哲学以及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长江流域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古朴典雅的优美曲调、细腻淳朴的唱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是含山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是含山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代表性品牌[2]。含弓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特色,物质方面主要包含了以演出为主的一些可视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道具用品;精神方面主要是指通过含弓戏的表演能够满足当地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作为他们在劳作之余的精神慰藉。

(二)传统含弓戏曲的存在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人们的视野更多地是关注于高科技产品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关注新事物,关注现代化产品,而对于真正的传统文化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或者也只是象征性的关注。据调查显示,近几十年来含弓戏曲目正在大量地消失,这一现状应该引起文化保护者的反思。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它终将会随着社会的工业化进程而遭受如同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一样的破坏,直至消失。另外,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近二十年来,安徽含弓戏曲目数量正在稳步上升,一些散落民间的曲目被找回,还新增了一些曲目,这一切表明当地政府对含弓戏的保护已有一定成效。

二、数字化在含弓戏保护中的作用

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字信息技术来拯救和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借助数字摄影技术、三维信息获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与宽带网络技术等,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综合数字系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3]。由此可见,含弓戏数字化保护的方式亦包括数字采集与存储、数据库管理、数字虚拟、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等。然而,我国的数字化保护多以政府牵头或项目驱动的初级信息采集为主,应用手段略微单一,有待进一步加强。纵观国内外数字化保护技术手段,它们大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宽带网络及数据库技术等,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辅助系统或手段,为“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服务[4]。本文研究民间传统戏曲含弓戏的数字化保护,就是想通过收集、整理与含弓戏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资料,并采取三维数据信息系统来提供数字化保存、存储以及检索等,同时还要建立专门的含弓戏数字化保护陈列馆,从而为含弓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而服务。

(一)数字化存储在含弓戏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化保护与存储是利用当今先进的二维和三维扫描技术以及三维建模、数字摄影与图像处理等高科技技术,实现现有含弓戏资源的图形结构与纹理等相关信息的获取与保存。上世纪末出现的数字技术设备有其自身的优势,它主要是使用固态硬盘或便携式闪速存储数据,这种存储方式具有存储容量大、存储速度快、携带方便等优点,可以保存大量的数据信息,如现在硬盘的存储可达到几千GB的容量。同时,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发展,云存储空间技术也已逐渐完善。存储在数字记录装置中的数据信息可以让使用者通过网络方便地存储、检索、编辑、播放和传输。这样可以方便传统文化的各项数据以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再现出来[5]。

(二)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在含弓戏保护中的应用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常采用数字修复和模拟技术,主要是将三维模型、虚拟漫游、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集合起来,用于现场调查、保护和恢复濒危文化遗产[6]。同时,含弓戏作为戏曲文化中的一种,随着数字化保护的深入开展,各学科间的互融交叉优势逐渐体现,比如声音识别技术已开始在含弓戏曲存储保护上得到应用。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含弓戏保护中的应用

目前国际和国内比较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平面图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对三维实体工艺品的设计造型进行研究。通过数字化音符录入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可以对已有的典型音符、曲文等进行记载,结合古今,对戏曲进行传承和创新,有助于含弓戏的保护、传承与发扬。

(四)数字化编排技术在含弓戏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化编排技术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对于虚拟的环境(如建立虚拟的音乐中心或者虚拟的戏剧中心,把多种音乐内容、故事内容和戏剧内容等等整合在一起)进行数字智能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可被应用于口头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如含弓戏在民间的口口传唱就可以通过数字化编排技术进行处理,加以保护。

三、大数据对含弓戏数字化保护带来的改变

(一)大数据环境下艺术传承方式的改变

中国传统戏剧曲目数量繁多,且大多具有多样、复杂以及动态变化等特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各地区对这一类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单一,不成体系,很容易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如何存储和管理这些海量数据,并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成为传统戏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数据云存储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含弓戏数据的存储介质是文化遗产数据的载体,对含弓戏传承和保护有着很大的影响。含弓戏数据主要用于历史传承和保护,其次用于文化推介与交流。根据数据不同用途,制定不同的存储方案。对于用于历史传承的数据,一方面,需要选用寿命长、容量大的存储介质,如当下流行的M-Disc光盘(它几乎具有永久保存数据能力);另一方面,需要规划出有效的存储方案,如制作多个副本、定期更换存储介质等管理措施。对于用于文化推介与交流的文化遗产数据,可以选用携带方便、兼容性好的存储介质。当前用于存储介质的海量存储系统各功能板块的划分较为复杂,存储节点的数量庞大,存储的数据出现高度混合的情况,导致存储系统管理复杂,严重浪费了资源。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难点:面向海量存储系统的应用,可以采用存储虚拟化技术;根据对异构存储系统不作为的特点,设计了支持信息管理和查询平台的存储资源,实现存储资源的自动检索,建立和维护一个统一的存储池模型;应用透明的存储访问代理开发,利用对资源研究命名空间聚合和访问重定向、虚拟化策略定制等技术,对海量异构存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共享和虚拟,实现在线扩展和按需分配[7]。

(二)将含弓戏艺术融入到数字信息技术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反过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也可以促进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不断超越。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下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采用大数据手段将含弓戏进行数字化整理、收藏和记录保存,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记录收藏形式,既方便快捷,又为含弓戏艺术的保护节省了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同时也方便了人们随时了解、欣赏含弓戏艺术的内在美感。在目前传统文化艺术和设计商业化的浪潮当中,要充分利用新兴科技和数字化手段,将传统的戏剧与当代的元素相结合,赋予传统戏剧艺术别样的韵味,这对含弓戏艺术的革新大有裨益;它还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民间工艺的商业价值,赋予现代戏曲独特的魅力;同时,很好地传承与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8]。

(三)大数据带来数字化保护的新价值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来获取知识和洞见的能力,使不同阶段含弓戏的曲目资源得到详细的整合和对比创新,从而让我们了解含弓戏的发展历程,增强我们对含弓戏的历史认同。采用技术手段来分析含弓戏的大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含弓戏曲资源循序渐进、逐渐升华的过程。通过整合数据,利用这些新资源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智能判断和快速决策,可作为含弓戏数字化保护决策支持的依据。根据大数据研究,预计未来三十年含弓戏曲目的数量将呈阶梯状上升趋势。

四、建立独特的云端服务平台

注重于打造一个具有云储存、云计算、云分析、大数据等功能的云端服务平台,我们可以将和含弓戏相关的信息上传上去,上传的信息除了普通的文字信息外,还有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类型文件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属性说明[9]。这个云端服务平台系统将上传的各种类型文件分门别类存储在不同的设备中,然后通过不同软件的兼容性,共同对外提供含弓戏各项数据文件的检索、业务访问和下载,含弓戏的爱好者们可通过电脑终端或下载安装手机APP进行访问,云服务将自动计算并采用最优的访问路径为访问者提供文件的检索和访问。

建立含弓戏数据库是数字化保护工作中对信息资源和档案资料搜集、管理、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现阶段,在含弓戏的保护工作中,含弓戏的数字化建设还远远不够,数据库建设和馆藏记录基本没有。究其原因,其一,戏曲文化为无形文化,主要还是依附着继承人的传承[10]。其二,含弓戏主要是起源于民间,反映的是民风民俗,属于田野范畴,而档案馆馆藏出自官方,主要是侧重于保存官本文化,一般收藏的都是官方文化记录,对民间文化和下层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少有收藏。在一些民间记载中,略有一些对于含弓戏的记载,这对于含弓戏的保护工作有佐证、鉴定价值,但内容单一、形式简单,是以侧面记录为主,不涉及戏曲项目的传承等。

由于含弓戏涉及的题材内容广泛,且各有其特殊性,加上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不断提升,因此建立含弓戏数字化保护营运平台,对含弓戏数字化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建立独特的云端服务平台,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体系,明确含弓戏产权归属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体系中,知识产权法无疑是最重要的法律形式。大数据语境下的含弓戏数字化保护营运平台,对含弓戏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很多复杂的理论问题,如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内容、实现方式等。

(二)技术层面要求含弓戏的数字化建设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一方面,需要具备数据整合的基本条件,高度整合现有含弓戏曲目资源,在数据总量、数据种类和数据完整性上做大量的工作,实施大数据语境下的营运平台工程建设。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含弓戏曲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建立数字化分类体系,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形式或其他规则进行数据整理,便于大量数据的分类提取。

(三)建立含弓戏的可听化表达和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

含弓戏除了使用传统数字化技术进行可听、可视化外,还可以使用知识训源层、知识描述层、可视化表达层和知识应用层等进行可视化。如果我们只是单一的采取数字化存储,就会忽略含弓戏艺术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特性,因此,我们必须要综合运用多种新技术手段来保护和传承含弓戏,构建完整的综合技术体系。同时采用成熟、多样的大数据挖掘技术,满足爱好者的需求。通过提供良好的人机接口,为参与平台的各方提供便捷的入口,亦是发挥含弓戏艺术价值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含弓戏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一种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传统艺术文化,更是民间艺人情感的寄托,同时也是安徽含山一带民间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采用数字信息技术来拯救和保护含弓戏,建立大数据语境下含弓戏数字化保护标准营运平台,以期有力促进含弓戏数字化保护相关工作的开展,从而推动含弓戏的保护进程。

猜你喜欢

戏曲文化遗产数字化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戏曲从哪里来
与文化遗产相遇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Tough Nut to Crack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