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下马之后有多高
2018-12-30☉王飞
☉王 飞
随着正风肃纪向纵深推进,“任性”的权力运用大为收敛,但少数领导和机关干部自感“位高权重”、高高在上,对待基层官兵缺乏耐心、态度生硬、盛气凌人,时时处处彰显着“权力的傲慢”,令官兵厌恶至极,但往往敢怒不敢言。
有位不能忘形,位高不能自大。自恃打天下功不可没,将个人凌驾于群众之上的不良作风,早在建国初期就在少数领导干部之中有所抬头。罗荣桓元帅曾一针见血地告诫:“不要以为你很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
“德不配位,必致灾祸。”纵观古今中外,领导者的形象坍塌往往是从德的沦陷开始,一步步滑向深渊的。领导干部居位自大、拥权自傲,折射出“权力至上”的官本位思想,倘不加以重视、不懂得自省,极有可能衍生成“权力的任性”甚至是“权力的腐败”,必将损人害己毁事业。
部队等级制度严格,领导示范效应很强。“权力的傲慢”搭上领导作风的“顺风车”,极易层层模仿、传染开来,如果不加规制、及时治理,就会污染领导风气,得罪广大官兵,乃至扩大“四大危险”,动摇党的执政根基。这是作风病,也是思想病,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彻底根除。不仅要打消少数领导干部表面的倨傲和颐指气使,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教育他们常思“下马之后有多高”,主动走出“权力至上”意识泥潭,让权力回归谦卑自抑的应然状态。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职务和权力的烘托作用,在明白事理的领导眼中,是人的金装、马的玉鞍,“虚高”而已,终有卸下的一天;在不明就里的领导眼中,就像限期兑现的支票,在职时肆意享受众星拱月的光环,离开后悲愤慨叹人走茶凉的世道。位高权重不是权力的本质,德高望重才是为官的真谛。前者体现的是权力性影响,依附于领导权力,并随之变化和波动,下马之后终将归零;后者体现的是非权力性影响,是领导自身人格魅力的外化,即使离位甚至离世,仍会被人敬仰。
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1955年万隆会议上,许多国家对新中国还没有普遍接受,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敌意,但是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一位西方国家首脑接受采访时说:“是周恩来的人格力量说服了我。我觉得,一个拥有如此高尚的领导人的政党是值得信赖的。”周总理是中华民族完美品德的典型代表,他的高尚人格形象是上级封不出来的、权力压不出来的、宣传吹不出来的,是职权影响永远无法企及的。
领导干部要以周总理为人格楷模,常怀“下马之后有多高”的敬畏心态,自觉克服“权力的傲慢”,以公仆情怀赢得兵心,以清正廉明广博信赖,以博大心胸凝聚力量,团结带领广大官兵为实现强军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