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白韵律的时代效应
——“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开展记忆

2018-12-30于光明钟海燕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强军书法文化

文/于光明 钟海燕

强军征程波澜壮阔,强军文化号角嘹亮。

2017年9至11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连续在北京、上海、深圳开展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获得观众广泛赞誉。这是继2016年首届“鉴古开今——军旅书法家作品展览”在北京、石家庄、济南成功举办后,军队强军文化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着力构建培育“四有”新人、锻造“四铁”部队的创新实践,其社会效应、品牌效应、文化效应、人才效应、服务效应、教育效应得到生动彰显。

社会效应——在连续巡展中产生热效和辐射

从北京昆玉河畔的81美术馆到上海黄浦江畔的中华艺术宫、深圳莲花山下的关山月美术馆,“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在三地的精彩亮相,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艺术团体和广大观众来观展,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鉴古开今”热,业界口口相传、网上热搜热议,观展人数累计达10多万人。开展正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新时代强军文化的激越、雄浑备受广大观众关注和喜爱,在北京开展时,中国书法界知名专家学者悉数到场观看,《解放军报》以大版面刊登《笔风墨韵的人格世界——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赏析》,点赞展览深入贯彻打造强军文化要求,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上独具匠心、别开生面。深圳巡展时,专程从江西南昌赶到深圳观展的机关干部李晓明说:“展览十分契合党的十九大精神,注重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进行艺术上的高度创作,使观者思想和情操得到陶冶和提升,是难得一见的展览。”上海《新民晚报》以醒目标题“忠诚、胜战、正气,中华艺术宫里军人笔墨高扬军之魂”直抵展览主题,许多观众拿着报纸寻到展馆。《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以及三地的各电视、网站和微信平台等数十家媒体进行报道和推送,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据《美术传承》链接统计,共有73个网站和微信平台刊登和链接发送,阅读量达25万人次,1.7万多人进行点赞。

品牌效应——在精打严磨中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和肯定

连续两届“鉴古开今”的组织、培训、创作、展览均在中国书法家协会鼎力支持下进行,一切规程都公开、公正、公平,着重突出军旅特色。2016年首届 “鉴古开今”20位参展作者汇集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军队13名理事,但参加人员并不是论资排辈列出来的,而是从全军历届书展中遴选50多名候选人,再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各艺委会专家组成评审组,按照书体的学术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确定的。展览在北京一亮相就得到了业内学者专家的充分肯定,对展览的定人员、定内容、定尺幅、定书体和组织培训研讨、修改打磨、制作文创品等一系列展览流程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评价说:“这个展览是大格局、大气势”。2017年第二届展览又传承发扬了这些做法,成为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和书画频道连续两年录制专题片进行深度报道,成为三地展览中观众特别有兴致的一道观展内容。军事频道访谈录中结合作品风格、内容等,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陈曦、《解放军画报》评论员丁海明两位学者,分别从中华文化和强军文化的视角对其蕴涵进行深度解析;书画频道《仰山论坛》中,当今书坛风云人物刘洪彪、申万胜、张旭光、曾来德、白煦、张继等,就“鉴古开今”的学术呈现、笔墨语法、篇章架构等与参展作者和观众进行对话和论述。两部颇具权威的专题片让观者愈加体会深刻,使展览得以更加迅速的传播。不少南方爱好者跟值班的工作人员说,这个展览2016年在北京、石家庄、济南开展时大家都很热切地关注,2017年你们来到南方巡展让我们一睹为快,希望把这个品牌继续办下去,因为军旅书法家是当代中国书坛生力军,强军文化是正能量、主旋律的风向标。

文化效应——在思想和艺术有机融会中展示独特魅力

两届展览主题鲜明、机杼独出,当代军旅书法家的笔墨抒怀传递着三军将士的共同心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空军指挥学院紧挨着北京81美术馆,他们利用周末党团活动时间组织各个学员队到展厅开展活动,让大家徜徉其间品味黑白韵律的粗犷豪迈和各个篇章折射出的崇高人格、英雄风骨、宽广胸襟。原二炮部队司令员杨国梁上将两届展览都来一一细观,看后对工作人员说:“展览越办越有强军文化的自信、自觉,许多经典名句通过书法呈现直逼灵魂。”中华艺术宫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宣传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个街道社区抓好时机组织观看,作为社区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革命老区大别山信阳市在沪流动党团员们从青浦、松江、奉贤等赶到中华艺术宫,在“鉴古开今——军之魂主题书法作品展览”主展厅隆重举行“在沪流动党团员学习十九大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组织者在一幅幅作品前解读“上马击胡、下马草檄”的精神风范,号召党团员们学习十九大、践行十九大,不断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深圳晨曦社工服务中心以“书香童年、快乐成长”为主题组织60多名少年专程观看展览,深圳杨梅红美术学校请参与展览组织的老师为专修班学生讲解作品创作的学术探索等,9本留言簿上留下了广大观众满满的热情洋溢的赠言。为展览特别制作的书法大家李铎题写的“鉴古开今”拓版拓印实践,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拓印台前排队踊跃,观众每拓好一幅都拍照留影、带回纪念。在深圳巡展时一位香港观众拓好后高兴地讲:“拓印是中国书法传统工艺,在香港很少有这样的条件,主办方想得周到,这是很好的中华文化传承。”其间,组织者还请参展作者颜振卿、丘仕坤、张新峰、王立场和工作人员靳军民、胡少鹏等,开展了17次展览文化公共教育活动,为观众讲解展览的内容、创作、风格和学术探索,让许多观众对军旅书法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了解。

人才效应——在科学有序的展览流程中增进人才培养

这次参展的军队年轻书法家让许多观众纷纷感叹:这样高层次的展览20位作者就有10多位是“70后”,部队真是大熔炉、大学校,真是锻炼人、培养人。每当年轻作者王立场、赵月秋、张新峰、汤晓燕等在开幕式和展览值班中出现时,都会受到媒体和观众们的热追。从2007年以来曾8次参加全军书法培训学习的张新峰感慨地说:“鉴古开今的书展能在两年中产生如此效应,这得力于军队对书法骨干的培养,我通过参加展览的创作活动,切身感受到有一种‘蓦然回首’的升华。”上海、广东和深圳书法家协会在对接巡展活动中,对军队通过“鉴古开今”展览培养人才、新老传承、带动队伍的做法给予赞扬和肯定。他们从书法家协会工作的角度说,展览从人员遴选、办班培训到开展创作、审查观摩,再到展览、巡展等一系列工作流程,这本身就是军队书法队伍新老传承、培养人才的过程。据粗略计算,两年来参加培训人员和直接参展的就有100多人,其中不少已成为军队书法创作骨干,甚至是当代中国书法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连续两年参加“鉴古开今”展览学术研讨会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评价说:“‘鉴古开今’书法展览在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打造人才队伍上有事倍功半的作用,值得借鉴、探索、推广。”

服务效应——在面向基层着力战斗文化中激励官兵斗志

“鉴古开今”展览充分发挥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把激昂官兵士气,砥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作为展览的重要着力点。无论北京还是上海、深圳的展览,官兵们进入展厅的第一反应都是“震撼”,作品呈现的气势一下子把大家吸引住了。许多官兵拿出手机拍起来、搜寻起来,他们从内容、出处、典故一一细究、探讨,看完后还在作品前留影以作鼓励。深圳警备区刘干事看过展览说:“站在 ‘临患不忘国,忠也’作品前,既被书法家那种磅礴跌宕的艺术气概打动,又被这句名言深深触动,艺术和内容的结合,让我热血沸腾、深刺腧髓。”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政治工作处张主任说:“多年来,我一直是研究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个展览让我深受震动,没有人讲解、没有人说教,中国数千年文化沉淀浸润在观者的心田,可以说这是润物细无声,这种思想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强军文化很好地开拓。”展览从北京、上海、深圳一路开展过来,参展作者也积极深入驻地部队开展创作服务活动,为官兵创作作品约有860多幅。在深圳武警支队开展服务时,刚刚获得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奖的张继对官兵们有求必应,有一位战士向他流露个人心中的一些忧愁,张继专门给他书写了一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联,勉励他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为了更好地发挥展览的效应,组织者们没有让展览作品仅仅停留在展馆里,首届“鉴古开今”展览结束后,所有作品分别捐赠各军兵种部队;2017年展览一结束,又专门组织人员到陆军和空军两个训练基地实地考察,把展览的100件作品全部赠送这两个部队,并且派专人运送到位、张挂上墙,还请在京的军队书协理事和参展作者等20多位书法家到部队进行现场创作活动,真正做到精准服务,受到部队热烈称赞。

教育效应——在军旅文化语境中散发其化人育人的独特功效

军旅书法有其鲜明的美学风格,这次展览的忠诚、胜战、正气三个篇章以黑白韵律金石玉言辉映了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内在要求。在陆军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赠送给部队的50幅参展作品以较为完整的形态张挂在某中心的公共墙壁上,不仅成为“不落幕的展览”,更是提升部队文化品质、艺术欣赏和强化自我教育的又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该基地党委机关把这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课堂,专门指定人员担负解说,给来自全军的驻训部队和新入伍的战士讲解作品主旨内涵、内化英雄气概。在这个戈壁沙漠服役了26年的政治工作处高副主任说:“看到作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很提神,这是历史的承接和担当。”上海巡展时,参展作者还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的政工干部学员,就打造强军文化拓展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对话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文化是强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鉴古开今”展览是一种有益开拓。展览在着眼立意、内容等大格局时,又注重其教育性能的扩展和延伸,两届展览都精心制作了书签、卡片、笔记本等官兵日常学习用品,把经典内容的作品设置其中,让官兵日翻日看受到熏陶。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是两届“鉴古开今”展览的作者,在为空军某训练基地创作作品时说:“人格是文化的积淀,精忠报国是传唱千年的英雄。展览的‘忠诚’‘胜战’‘正气’与空军的‘金头盔’文化都是战斗文化血脉基因的传承,育人效果、途径醇厚绵长。”

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两届“鉴古开今”展览的作者共20多位书法家,以乌兰牧骑文艺轻骑队的形式,在一个多月里行程2万多公里,分别走进内蒙古陆军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甘肃空军某训练基地、海军机关某直属队、解放军仪仗队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等6个单位,为官兵写春联、送福字、赠作品,给军营公共场所创作大幅悬挂作品,在部队现场书写作品累计达1600多幅,带回来创作的大尺寸作品有37幅。参加的军旅书法家一致认为,军队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打造强军文化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坚持有思想的艺术与有艺术的思想统一,坚持时代书风与军旅气派统一,坚持思想教育、书法普及与学术探索统一,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统一,扎扎实实为兵服务、为战斗力服务,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猜你喜欢

强军书法文化
书法
书法欣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书法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强军路上
书法欣赏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